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米橋鄉--寧縣米橋鄉概況

時間:2015-10-16 16:04:2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米橋鄉位于隴東黃土高原溝壑區,平均海拔1221米,年均降雨量510毫米,年平均氣溫9℃,全年無霜期180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積2549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9887萬畝。 米橋鄉村民委員會

行政區劃:米橋鄉轄老廟村、米橋村、小戶子村、東風村、龍灣村、山莊村、常邑村、馮堡村、紅星村、可欽村、屈家村、鞏雷村、廟糧村、宋家村、安子村、孟家村、高倉村17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5424戶,鄉鎮總人口25438人,鄉鎮從業人員11887人。

六通情況:通電的村17個,通郵的村17個,通電話的村14個,通公路的村14個,通有線電視的村11個。

經濟指標:2005年,米橋鄉國內生產總值3670萬元,糧食播種面積1896萬畝,糧食總產量7623噸,財政總收入238.1 萬元,財政支出19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55元。

基礎設施:現有初級中學2所,五年制小學14所,在校學生總數1342人,教師總數185人;鄉衛生院1所,村醫療站15所,群眾就醫方便。農業機械化程度明顯提高。新建農電站1所,擁有大、中型拖拉機和各種農業機械864臺。

米橋鄉地處甘肅省寧縣東部,位于早勝原東端,東南與正寧縣分界,西接平子,北靠九峴、石鼓,南北臨溝。寧正公路橫穿全境,交通比較方便。現轄17個村委會,98個村民小組,25438口人,土地面積97.2平方公里,耕地3.82萬畝。米橋鄉烤煙、黃花菜、畜禽養殖等支柱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是慶陽香包刺繡產業的主要基地,涌現出了以“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鞏娥子、“慶陽市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白彩霞為代表的一大批香包制作和刺繡高手。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546元。

鄉鎮概況

自然環境:米橋鄉位于隴東黃土高原溝壑區,平均海拔1221米,年均降雨量510毫米,年平均氣溫9℃,全年無霜期180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積2549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9887萬畝。

米橋鄉村民委員會行政區劃:米橋鄉轄老廟村、米橋村、小戶子村、東風村、龍灣村、山莊村、常邑村、馮堡村、紅星村、可欽村、屈家村、鞏雷村、廟糧村、宋家村、安子村、孟家村、高倉村17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5424戶,鄉鎮總人口25438人,鄉鎮從業人員11887人。

六通情況:通電的村17個,通郵的村17個,通電話的村14個,通公路的村14個,通有線電視的村11個。

經濟指標:2005年,米橋鄉國內生產總值3670萬元,糧食播種面積1896萬畝,糧食總產量7623噸,財政總收入238.1 萬元,財政支出19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55元。

基礎設施:現有初級中學2所,五年制小學14所,在校學生總數1342人,教師總數185人;鄉衛生院1所,村醫療站15所,群眾就醫方便。農業機械化程度明顯提高。新建農電站1所,擁有大、中型拖拉機和各種農業機械864臺。

道路建設

通村公路2008年以來,米橋鄉高度重視鄉村道路建設,采取向上爭取國家投資、社會和個人募捐資助、村民投工投勞等方法先后完成盤米公路、石米公路米橋段的鋪油罩面前期準備工作和米橋鄉14個、21條村莊道路的道路拓寬、硬化及鋪砂上石工作。徹底改變了“三步一個坑、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雨后爛三天”的道路狀況。馮堡村通油路建設項目,投資165萬元,全長5.6公里。公路建成后,解決了馮堡村和周遍兩個村600余戶近3000人的行路難問題,為鄰近村的蘋果牧草等農產品銷售和石膏吊頂等副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經濟特色

米橋鄉是寧縣烤煙栽植基地鄉之一,米橋鄉形成了老廟、米橋、馮堡、宋家等四個栽植示范村。2008年,共落實面積4100畝,育苗32000平方米。其中老廟村共落實面積540畝,育苗4100平方米,老廟村6組落實面積130畝,集中育苗點共育苗70畦700平方米。米橋村漂浮育苗10棚。林果生產和畜禽規模養殖已成為米橋鄉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鄉鎮企業走出了一條小規模大群體的路子,個體經濟蓬勃發展。彩霞香包公司是由甘肅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白彩霞創辦的一家專業從事香包、刺繡開發與營銷的民俗文化企業。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現有從業人員120人,運用“公司+農戶”的生產管理模式,實行統一購料、統一設計、分散制作、統一銷售的市場化運作機制。現開發民俗文化產品300余種,年生產能力2萬件(套)以上,銷售收入達25萬元。產品遠銷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杭州、湖南、銀川、西安、蘭州等大中城市和著名旅游景點,深受專家贊許和消費者青睞。在第四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上,被評為慶陽市民俗文化產業開發“十強企業”。1998年米橋鄉人均純收入達千元以上,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由溫飽向小康邁進。

教育事業

米橋鄉小學米橋鄉可欽小學始建于1970年,原名紅星小學。由可欽村、楊家村、馬家村、柏樹底村四村合建。校址位于可欽村。2000年9月,更名為可欽小學,是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小學。學校占地面積為4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為500平方米。現有教職工8名,6個教學班,143名學生。學校全體教職工,嘔心瀝血,力圖發展,培養學生。升學率近三年來均為100%,教學工作中學校能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的原則,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堅持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辦學指導思想。以求真務實,探索創新的工作精神,與時俱進的工作姿態為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做了不懈的努力。曾多次被學區評為先進辦學單位。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