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羅山川鄉--環縣羅山川鄉得出概況

時間:2015-10-17 15:44:28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鄉政府駐地距縣城72公里。東鄰洪德、西瀕南湫、南依小南溝、北靠山城,屬環縣邊遠偏僻山區鄉鎮之一。全鄉共轄西陽洼、葦芝城、龍柏山、蘭家掌、大樹塬、陳渠子、山水灣和光明等8個行政村,4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業人口1575戶,7954人。駐鄉單位有衛生院、信用社、電管所、獸醫站、中心小學、中學。

羅山川鄉位于環縣西北部,距縣城75公里。東鄰洪德、西瀕南湫、南依小南溝、北靠山城,屬環縣邊遠偏僻山區鄉鎮之一。自然條件艱苦,信息閉塞,交通相對落后,洪羅、羅南縣鄉公路貫穿全境。

羅山川原名羅仙川,因與寧夏地域羅山通脈,古人取名羅仙的“羅”鄉名川,起名羅仙川,“仙”字后來訛傳為“山”字,從而演變為羅山川。

行政區劃

1936年以前,環縣實行保甲制,羅山川屬洪德鄉。1936年羅山川屬環縣轄區洪德區。1953年環縣增設南湫區,羅山川屬南湫區。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裁區鄉,建人民公社,羅山川屬南湫公社。1961年,羅山川和南湫公社分設,命名為大樹塬公社。1965年,大樹塬公社并入南湫公社。1980年,和南湫公社分設,命名為羅山川人民公社革委會。1982年,公社革委會改稱管委會。1983年12月,公社管委會改稱鄉政府。

全鄉共轄西陽洼、葦芝城、龍柏山、蘭家掌、大樹塬、陳渠子、山水灣和光明等8個行政村,4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業人口1575戶,7954人。駐鄉單位有衛生院、信用社、電管所、獸醫站、中心小學、中學。

本鄉以農立鄉,以牧強鄉。現有在冊耕地3.52萬畝,實際耕作面積9.2萬畝。其中15度以上的坡耕地約占69%以上,立地條件差,土壤瘠薄,肥力低下,產出甚差。現有天然牧草地48.5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77.24%,主要分布在坡度較大的梁、峁、溝、坡地帶,產草水平低,退化嚴重,自然植被稀疏,人為破壞嚴重。

鄉鎮產業

本鄉農業生產屬一年一熟制,主要糧食作物有冬小麥、玉米、蕎麥、洋芋、豆類,兼種胡麻、葵花等油料作物,農作物年平均畝產約為75公斤。畜牧業生產以養羊為主,牛、驢等大家畜的飼養主要用于勞役。全鄉目前大家畜存欄3120頭,羊存欄29800只,人工種植多年生牧草留存面積約4萬畝。2007年底農民人均產糧約60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700元。

自然環境

羅山川鄉位于環縣西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72公里。東鄰洪德、西瀕南湫、南依小南溝、北靠山城,屬環縣邊遠偏僻山區鄉鎮之一。

全鄉地形復雜,地貌參差嵯峨、支離破碎,境內溝壑縱橫、梁峁起伏,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總土地面積468.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7人/平方公里。土壤以輕質黃綿土為主,土質松散,流失嚴重,年侵蝕模數為8000噸/平方公里。

鄉鎮氣候

本鄉氣候特征呈典型溫帶半干旱型。溫涼干燥,高寒多風,干旱少雨,無霜期短,日照充足,多災害性天氣。年平均降雨量250毫米;極端最高氣溫35℃,最低氣溫-25.4℃;年太陽輻射量145.58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2766.4小時;無霜期123天,歷史最大凍土層171厘米;水資源極其匱乏,地表、地下水質苦澀,無法飲用,人畜生活用水主要來源于天然水儲蓄。

行政區劃

轄8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

鄉鎮總戶數1556戶,鄉鎮總人口7803人,鄉鎮從業人員2416人。

四通情況

有6個村通電,8個村通郵、通公路。

文教衛生

有各類學校22 所,教師78人,在校學生 1551人。有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4人,病床5張。

經濟指標

2002年,糧食總產量3282.88噸,農業總產值1139.52 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80元,財政收入34.49347萬元。

名優特產

羊羔肉、羊絨、蕎麥、燕麥等。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