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2016(丙申)年公祭伏羲大典新聞發布會在蘭舉行(圖)

時間:2016-06-15 12:59:06來源:天水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天水在線蘭州訊  6月12日上午,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在蘭州舉行2016(丙申)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二十七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由省委網信辦、省互聯網信息辦主任梁和平主持。天水市委副書記、市長楊維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正茂,副市長張建杰出席新聞發布會。

 。ㄌ焖形睍、市長楊維俊致發布詞)

  發布會上,楊維俊向新聞媒體介紹了2016(丙申)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二十七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的有關情況。他說,2016(丙申)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定于6月22日上午9時50分在天水伏羲廟舉行。公祭伏羲大典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中國僑聯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天水市人民政府承辦。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主要呈現五個特點:一是大典主題更加突出。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以“同祖同脈,中華共祭”為主題,以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為宗旨,突出弘揚祖脈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進一步提升公祭伏羲大典影響力。二是祭祀規程更加嚴謹。今年公祭伏羲大典堅持傳統禮制,結合時代發展,在保持原有儀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大典現場的莊重感和儀式感。三是代表范圍更加廣泛。屆時將邀請國家有關領導人,港澳臺政要,國家有關部委領導,相關省、市、自治區領導,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駐華使節,甘肅省四大組織及省軍區領導,世界著名華人社團組織、港澳臺代表,國內文化名人及知名專家學者、影視界代表,全國先進人物代表,兩院院士、中國綠色催化專家智庫專家代表,青少年代表,關中—天水經濟區六市一區代表,全國知名節慶城市代表,知名企業家代表,省內各市州代表,國家級、省級主要新聞媒體、港澳臺重點媒體,旅游團體等方面的代表約2500人及天水市各界群眾代表約10萬人(場內外)參加公祭大典。同時,在臺灣臺北市舉辦海峽兩岸共祭伏羲典禮,屆時臺灣政要和各界代表近3000人將在臺北中影八德大樓參加活動。四是節會活動更加豐富。6月21日—24日,同時舉辦第二十七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組織開展以“傳承祖脈文化、弘揚中華文明”為主題的祭祀、文化、旅游、工業、農業、體育等6大類17項活動。五是宣傳報道力度更大。今年,我們邀請中央、境外、省內外130多家主流媒體和網絡媒體對公祭大典進行系列新聞宣傳和報道。中央電視臺、甘肅衛視、人民網、新華網、中新網、新浪網、臺灣旺旺中時傳媒、中國甘肅網、甘肅人民廣播電臺、天水電視臺、天水人民廣播電臺、天水在線、天天天水網、天水廣電網等多家中央、省、市媒體對公祭伏羲大典進行現場直播或專題報道。

  楊維俊說,公祭伏羲大典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是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最重要的活動。省委、省政府對公祭伏羲大典高度重視。天水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成立了2016(丙申)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二十七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組委會,下設一室八部,精心組織公祭大典,做好來賓接待準備,加強節會氛圍營造,著力提升城市形象,全力推進各項籌備工作。天水市將以熱情好客的態度、優質高效的服務、整潔文明的形象迎接各位來賓和各界朋友。

 。ㄊ∥W信辦、省互聯網信息辦主任梁和平主持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上,楊維俊、王正茂、張建杰和市伏羲廟管理局負責人還就“祖脈文化”、“海峽兩岸共祭”、“天水攝影雙年展”、“征集伏羲廟標識”等方面的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人民日報、新華社、中新社、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香港大公報、香港商報、甘肅日報、甘肅電視臺、中國甘肅網、天水日報、天水電視臺、天水在線等中央、境外及省內媒體記者80多人參加了新聞發布會。甘肅發布微博對發布會進行了現場直播。


答記者問實錄

 。ㄐ侣劙l布會現場)



 。ㄌ焖形睍、市長楊維俊回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提問)

  1、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以“同祖同脈、中華共祭”為主題,請介紹一下天水在打造“祖脈文化”旅游品牌上有哪些思路?

  楊維俊:天水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歷史文化積淀豐厚、燦爛輝煌。歸納起來,最主要的有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和三國古戰場文化?梢哉f,天水祖脈文化資源極其豐富,發展祖脈文化旅游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條件。

  在打造祖脈文化旅游品牌上,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從實施國家戰略和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層面認識和打造“祖脈文化”旅游品牌。國家正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國家層面的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打造隴東南“祖脈文化旅游圈”的戰略定位。天水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和隴東南歷史文化區的核心區域,必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主動作為的擔當意識,在建設隴東南“祖脈文化旅游圈”中打先鋒、當主力、做貢獻。二是以伏羲文化為龍頭打造“祖脈文化”旅游品牌。伏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本源文化,也是祖脈文化的核心。在“祖脈文化旅游圈”建設中,必須把弘揚伏羲文化放在重要位置,加強伏羲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宣傳,爭取將“公祭伏羲大典”由省部級層面祭祀申請報批為國家級層面的祭祀活動,進一步提升公祭伏羲大典和伏羲文化旅游節的影響力。三是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打造“祖脈文化”旅游品牌。結合天水實際,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定位,做好“祖脈文化旅游圈”的規劃建設,積極實施好中華伏羲文化園、大地灣考古遺址公園、麥積山文化旅游產業園、軒轅文化產業園、秦風民俗園等重點項目,加快祖脈文化旅游資源開發步伐,盡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使文化旅游真正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區域首位產業、立足長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富民強市的支柱性產業。四是以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為重點打造“祖脈文化”旅游品牌。充分發揮天水在自然生態、歷史文化、交通區位等各方面的優勢,把“祖脈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設與多層面的文化旅游開發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做好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文章,重點實施好天水華昌歡樂城、天水天秀、數字麥積山及游客中心、特色小鎮、風情小鎮等項目,進一步豐富旅游內涵,延長產業鏈條,提升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五是以區域組團發展為支撐打造“祖脈文化”旅游品牌。充分發揮“隴東南五市旅游聯盟”的作用,加強與平涼、慶陽、隴南、定西等市的合作交流,依托伏羲女媧、黃帝炎帝、周祖秦祖等祖脈文化資源,整合力量,抱團營銷,共同打造隴東南“祖脈文化旅游圈”,開創旅游聯動發展新局面。

  總之,我們要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歷史文化名城及區域中心城市、現代化大城市為總體目標,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和“祖脈文化”旅游品牌建設為依托,以伏羲公祭和項目建設為支撐,千方百計做好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大文章,使文化旅游真正成為天水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新興主導產業。

  在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活動中,我們突出了弘揚“祖脈文化”這個主題,精心策劃了全球華人華僑及港澳臺代表羲皇故里尋根祭祖行、中華祖脈文化旅游推介會暨中國“一帶一路”旅游景區聯盟羲皇故里天水行、隴東南旅游聯盟年會、2016中華伏羲文化研討會、一畫開天•肇啟文明—伏羲功德展、“中華同根•水墨情深”海峽兩岸名家書畫作品展,以及“傳承祖脈文化”縣區系列活動,將進一步提升公祭伏羲大典的文化內涵,全面展示天水獨特的祖脈文化魅力,推動隴東南“祖脈文化旅游圈”建設。




 。ㄌ焖形N、宣傳部長王正茂回答香港大公報記者提問)

  2、香港大公報記者:今年的公祭伏羲大典期間舉辦的文化活動還是比較多的,請介紹一下“影像絲綢之路---天水攝影雙年展”的具體籌備情況?

  王正茂:“影像絲綢之路——天水攝影雙年展”,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背景,結合2016年天水伏羲公祭大典暨第27屆中國伏羲文化旅游節而舉辦,是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影展以“影像絲路•神奇天水”為主題,展示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歷史文化,對宣傳天水在絲綢之路黃金段的重要地位和厚重歷史,擴大天水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增強天水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內外城市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傳承,促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影像絲綢之路—天水攝影雙年展”成立了由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聯、天水市人民政府主辦方領導組成的組委會,由法國著名攝影師、國際攝影策展人阿蘭•朱利安作為影展的總策展人。

  本次攝影展設主題展、國內外攝影大師邀請展、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攝影機構展和天水本土攝影作品展四個層次。共計60個展覽,展出作品2600余幅,分別是:主題展,展出作品200幅;邀請展國際(15人)國內(15人)共計30個展覽,展出作品750幅;省內外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攝影展,展出作品1050幅;天水本土攝影展,展出作品500幅。這些作品表現形式新穎多樣,視覺沖擊力極強,從不同時期、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展示了絲綢之路文化帶上的歷史古跡、人文風貌和沿線國家不同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烙印,以及新時期社會建設的偉大成就,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強烈的時代氣息和濃郁的地域特色。這些攝影精品佳作在天水展出后,組委會還將遴選出120幅精品,分別在北京、蘭州、敦煌以及阿聯酋迪拜舉辦巡回展。

  “影像絲綢之路——天水攝影雙年展”除了以上四個層次的展覽,還設有其他的系列主題文藝活動,包括已于3月中旬在北京舉辦的“雙年展”新聞發布會,3月底啟動的手機攝影作品網上展,4月底結束的國際國內攝影大師、知名攝影家天水采風活動,攝影展期間舉辦的影像絲路攝影講座和我省各市州非遺展演、民間民俗文化展示等14個文藝展演活動。與此同時,還將出版《影像絲綢之路——天水攝影雙年展作品集》,出版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目前,攝影展各項籌備工作都已就緒,將于6月18日開展,展出至6月24日。

  在此,我誠摯地邀請新聞界的朋友屆時來天水參觀“影像絲綢之路——天水攝影雙年展”。




 。ㄌ焖懈笔虚L張建杰回答光明日報記者提問)

  3、光明日報記者:請介紹一下今年海峽兩岸共祭活動中臺灣祭祀活動的有關情況?

  張建杰:為進一步擴大公祭伏羲大典及伏羲文化的影響力,加強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今年將繼續舉行海峽兩岸共祭伏羲活動。共祭伏羲典禮定于6月22日9時50分,在臺灣臺北市中影八德大樓與我市伏羲廟公祭伏羲大典同時舉行,屆時臺灣政要和各界代表近3000人將在臺北中影八德大樓參加活動。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兩岸共祭活動有三個特點:一是主題更加突出。今年的主題是“同祖同脈,薪火相傳,兩岸共祭,福佑中華”。二是內容更加豐富。在舉行兩岸共祭伏羲典禮的同時,在臺灣臺北市組織伏羲文化情境舞蹈,萬眾祈福、分享平安活動,伏羲文化巡游活動,甘肅天水文化旅游推介,伏羲繁體中文網推介等系列活動。典禮儀式結束后,在臺北市和臺北至嘉義之間進行巡游宣傳。三是影響更為廣泛。臺灣祭祀活動將邀請臺灣政要,臺灣立委民代、宗教文化界、經濟界、教育界、藝術界等各界知名人士現場參祭。同時,由甘肅省政協領導帶隊,組成“甘肅省伏羲文化交流團”赴臺參祭。在臺灣祭祀現場設立演播室,邀請臺灣中天、臺視、中視、華視、TVBS、東森、三立等港澳臺重點媒體及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新華社、中新社、海峽衛視、廈門衛視等國內主流媒體現場報道,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廣泛宣傳報道,進一步提升公祭伏羲大典及伏羲文化的影響力。




  (天水市伏羲廟管理局局長李寧民回答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提問)

  4、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今年公祭伏羲大典祭文、伏羲廟標識和宣傳語面向社會進行了公開征集,請介紹一下具體情況?

  李寧民:為提升公祭大典活動的影響力,我們今年面向社會公開征集了公祭伏羲大典祭文、伏羲廟標識和公祭伏羲大典宣傳語,目前已收到祭文23篇,標識33種,宣傳語 1500多條,下面我就伏羲廟標識向大家一簡要介紹。


  伏羲是中華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他一畫開天,肇啟文明,開啟了中華文明的先河。天水是羲皇故里,世界華人尋根祭祖圣地。天水伏羲廟是一座專門祭祀伏羲氏的宗廟建筑群,現存建筑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總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191平方米,F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目前我國保存最為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廟宇,被人們尊稱為“中華第一廟”。為了擴大宣傳,進一步規范祭祀活動,提升公祭伏羲大典的影響力,今年經甘肅省公祭伏羲大典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面向社會公開征集了天水伏羲廟標識。

  該標識的設計主要以伏羲氏的偉大功績和伏羲文化的內涵為依托設計而成。


  標識整體以虛實結合的圓形為基調,運用藝術設計的語言,將伏羲始畫八卦、創立龍圖騰、乾坤定位、辨析陰陽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思想有機的融為一體,直觀而不失美感。

  半開半合的圓形,中間以反“S”形的龍圖案隱含太極圖。伏羲是龍祖,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崇拜,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心理認同和精神象征。天水又是龍城,整體構圖以龍為骨架,表達了中華兒女對人祖伏羲的敬仰之情。龍圖形又以柔性曲線的形式表達,改變了以往龍的形象,顯得寧靜祥和。龍與太極相互呼應,融合為一體,顯現了中華文化團結、和諧的思想,同時也代表了伏羲創畫八卦由陰陽兩儀的生成過程。

  外圍紋樣以抽象概括的設計手法,運用繩紋、彩陶紋飾和水波紋等,同時在頂部和底部隱含了乾坤兩卦,寓意天水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龍生水澤、水生萬物的事物變化規律。選用伏羲“乾”、“坤”兩卦,是伏羲八卦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卦象!扒贝碇欤摺疤煨薪。右宰詮姴幌ⅰ。寓意剛強勇毅,一往直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文化之本。坤代表著地,坤者“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有柔順伸展,是生成萬物的根源。外半圓中繩紋、彩陶紋飾是對伏羲“結網罟以教佃漁”和“造書契”等人類文明貢獻的贊美。

  整體色彩采用“陶色”作為創作色調。制陶最早起源于中國,天水又是中國最早發現彩陶的地方,這種色彩具有古樸、典雅、厚重之感。

  標識下面的文字“伏羲廟”,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書法家、社會活動家楚圖南題寫。該匾現懸于伏羲廟儀門,其書線條厚實凝重,結構古拙沉穩,宗法顏真卿、何紹基,有金石之氣,可起到錦上添花作用。

  整個圖案將龍生水澤、太極、伏羲八卦和“伏羲廟”三字巧妙地結合起來,上下融為一體,具有唯一性和可識別性。

  伏羲是中華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是龍圖騰的締造者,天水是龍城,因此,以龍圖案為主要元素,將所有設計理念融匯于其中,充分詮釋了天水——中華文明的起源之地和世界華人尋根祭祖圣地的內在特質。該標識既是天水伏羲廟的標識,也是伏羲文化的標識。

 。ㄐ侣劙l布會現場)

  (新聞發布會現場)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