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的視角解構蘭州
拍攝現場。
展映式現場。
剛剛落幕的“印象蘭州·全國大學生微拍節”在七天時間里產生了七部視頻短片。
這是一次跨地域的合作——蘭州本地大學生與來自全國多所知名高校大學生結成搭檔,圍繞“一帶一路”和“蘭州元素”兩大主題,創作了一系列立足于蘭州本土又帶有新銳視角的片子。
歷史人文景觀、民俗文化、自然風物……大學生們將微拍創作的觸角延伸到代表蘭州這座城市精神內涵的各個角落,用他們的視角去觀察和思考,最后將他們的精神理念投射在作品中。
一個真實的故事
短片《哈數》來自一個真實故事。
“哈數”是一句蘭州方言,詞意是分寸、原則的意思。
桑翌誠大四的時候,有一次搭出租車聽司機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出租車司機為了抓一個逃單的乘客,在乘客下車的地方整整守候了一夜,最后終于守到了逃單的乘客。
到現在,桑翌誠還能想起講故事的那個出租車司機的樣子,“他長得特別像模仿馮小剛的演員馮褲子,他講的時候我不由得就想起了《老炮兒》。”
“我感覺特別江湖。”那個故事應該撥動了桑翌誠“江湖男兒”的情結。
剛考上西北師范大學編導專業影視制作方向研究生的桑翌誠和來自北京電影學院的常疌結成搭檔參加“印象蘭州·全國大學生微拍節”,在尋找拍攝主題的時候,桑翌誠從出租車上聽到的那個故事也是備選主題之一,但并不是第一選擇。在主題選擇上,他和搭檔常疌意見有些分歧,“我們幾乎換了四五個劇本和方案,在類型上從紀錄片到實驗短片還有MV其實都想過,她跟我都比較糾結。”桑翌誠說最終確定那個故事為拍攝主題的時候,總共七天的創作時間僅剩三天了。
“通過這個故事展現蘭州我也覺得挺不錯的。我想把蘭州拍得比較熱血一點。”作為蘭州人,桑翌誠眼中的蘭州是一座很文藝又很江湖的城市,“不僅僅是一碗面,一條河,一首歌抑或一本書。”
短片《哈數》在出租車司機守候的鏡頭里穿插了一個時長一兩分鐘的老虎撲水的鏡頭,這是桑翌誠在后期剪輯的時候特別加上去的。“在出租車司機等著抓逃單乘客的時候,我想平行出一種老虎捕食的感覺,我覺得這樣比較好玩,我自己看那個撲騰水的大老虎沖過來的時候覺得有點喜劇效果,于是就加在上面了。”那個鏡頭的出現改變了《哈數》整個片子鏡頭單一、容易產生視覺疲勞的情況。
《哈數》是微拍節展映活動的“首映片”。它帶給觀影者們一種驚喜。
“《哈數》從做事要講‘哈數’的角度闡釋蘭州人的個性,通過一位普通出租車司機的故事說明蘭州是一個講規矩的城市。同時,多數短片中都岀現了大量表現蘭州特色的鏡頭,如黃河、中山橋、牛肉面等。”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碩士生導師張軍是本次微拍節的指導老師,具體負責所有參評七部短片拍攝的可行性論證及技術支持服務。這一次“印象蘭州·全國大學生微拍節”的所有參評視頻短片留給他的一個總體感受是:“選題合理、表達到位、制作專業。”
桑翌誠也覺得“蘭州人還是挺講哈數的”,他們這一次在拍攝時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找不到合適的演員,“最后打車時認識了一個司機,表示愿意幫助我們。”盡管那位司機只留給桑翌誠他們5個小時的時間——從凌晨3點到早上8點,“但已經很夠意思了。”
前期和搭檔常疌磨合的時間太多了,桑翌誠說,等到開拍的時候剩下的時間不多了,之后馬上進入剪輯,“都在趕時間,所以片子本來還有很大的空間,但是煽情的地方效果沒有出來,這是我們最大的遺憾。”
“音樂就是蘭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
石浩生和趙博君都非常喜歡音樂,講述一群音樂人故事的短片《蘭州青年》在主題敲定上他們是一拍即合。
目前在香港浸會大學讀電影制作MFA的趙博君是蘭州長大的,這個城市在她的回憶中就是一個有音樂節奏的城市。“蘭州其實有很多精神文化方面的內容可以發掘,音樂就是蘭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從以前的花兒開始,音樂其實是這個城市人們溝通的一種方式,只不過現在這個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了。”
現就讀于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2013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石浩生非常認同趙博君的觀點,他覺得音樂作為文化獨特的表現方式,它與影像所要表達的東西是高度契合的。“我們通過鏡頭展現這些蘭州本土音樂人日常的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表達出一個真實的蘭州,也是我們心目中的蘭州。”
趙博君說短片《蘭州青年》中的濁樂隊、啝樂隊以及獨立音樂人金巖、金曦、蒙諒,放在普通人眼中那就是“瞎忙活”的一群年輕人,他們中有的是公務員,有的是公司白領,除去上班之外幾乎所有的時間都聚在一起“琢磨”音樂。
本屆微拍節的“最佳導演”頒給了石浩生,但石浩生認為這個獎應該頒給趙博君。
“作為一個導演知道下一個鏡頭該拍什么,怎么拍才能達到預期的表達效果,這一點是我很佩服的。還有,她的專業能力很強,從選題、統籌、制片到前期拍攝和后期剪輯,可以說沒有哪一個環節能難倒她的。”
石浩生坦言在與趙博君的合作中,受益良多。
更多時候,對于如趙博君、石浩生這樣的大學生而言,一部創作的片子能走多遠已經不重要了,而在一部片子產生的過程中所經歷的磨合、合作、困難、見識、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微拍節是一個難得的舞臺”
《蘭州莎莎》的文案腳本是徐藝嘉撰寫的,這個正在讀研的女孩本身就是一個莎莎。
這一次,她和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的宋偉超搭檔創作了這部短片,片子記錄了一位跳舞的蘭州女孩的真實生活狀態,并以人喻城,以美麗女孩兒積極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態度,表現蘭州這座城市真誠、大氣、爽朗的美和韻味。
“我眼中的蘭州莎莎是一個爽朗、直接和真誠的女孩。不用說肯定是一個美女,她身上有著西北這片土地孕育出的大氣與活力。”徐藝嘉認為在蘭州這塊土地上每天發生的人與事,最能代表這座城市的特點。“人是一個有感情有思維的傳導體,通過人物更能展現什么是蘭州。從這個影片我們想通過一個跳舞的女孩,找尋她身上蘭州人的性格特點和她與其他地區舞者的不同點,以及蘭州人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找尋出的差異化就是屬于蘭州的特色。”
在展映活動上,《蘭州莎莎》被影評家們指出存在“內容過于直白粗淺”的不足之處,這一點,徐藝嘉也表示認可,“時間太倉促,很多東西沒有完全展現出來。”
“各短片的細節部分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例如畫面的拍攝技巧,錄音的技術指標等。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時間較為倉促,來不及反復打磨修正。”張軍說相對于微拍節作為年輕的大學生們從多個角度觀察社會方方面面的一個難得的舞臺,作品中呈現的一些不足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事實上,和宋偉超的合作中,徐藝嘉的感覺是收獲遠比遺憾多。“宋偉超是一個專業的、有想法的編劇和導演,在他身上迸發著無數新穎的創意點,還有,他也是一個很有經驗的導演與策展人,從他身上我學到了電影的拍攝與制作,并將之前來自課本的理論用于實踐之中。”
還會有比這些更重要的東西嗎?
沒有了!
(來源:每日甘肅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