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敦煌文博會特刊】國內外專家寄語文博會

時間:2016-09-17 10:51:04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楊江峰點擊:

  胡惠林HuHuiLin

  

  胡惠林HuHuiLin

  文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二級教授、東森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文科學部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宣部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文化發展規劃綱要起草小組專家組成員;中宣部特聘研究員。

  文化部(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建)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辦公室主任;文化部兩岸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基地負責人;財政部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評審專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08JZD0034)首席專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成果文庫入選者(《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論》2014年7月);教育部動漫專業教材建設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辭海》第7版文化分科主編;《中國文化產業評論》(CSSCI)主編;復旦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先后被湖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南京藝術學院、西南民族大學、國家行政學院、中國海洋大學以及中國傳媒大學等國內10余所大學特聘為兼職教授。

  金元浦JinYuanPu

  金元浦JinYuanPu

  絲路花雨,敦煌幽夢,樓蘭遺響,秦漢古韻。今日,高天艷陽,大地蔥蘢,萬邦來賀,四海同慶。甘肅,絲綢之路上灼灼閃耀的黃金項鏈,你蘊蓄了太多的故事,懷藏著無盡的能量。是時候了,拂去歷史的塵埃,我期待著你在新世界的輝煌爆發。

  浙江浦江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大教授、博導。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北京市政府文化創意產業顧問;中國中外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北京市科技美學學會會長;中國創意產業國際論壇秘書長。教育部、文化部高等學校動漫類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商務部服務貿易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文化貿易首席專家。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中國文化發展綱要》起草工作小組專家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北京人文奧運研究基地首席專家;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文化產業園區聯盟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創意產業國際論壇秘書長。北京市社科聯委員。被譽為“中國創意產業理論之父”。

  李學勤LiXueQin

  李學勤LiXueQin

  1933年生于北京,畢業于清華大學。1952年至1953年,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加編著《殷虛文字綴合》。1954年至2003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后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研究員,1985年至1988年任副所長,1991年至1998年任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成立后,任第一、二屆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二至四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2003年起全職回母校清華大學工作,現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國際漢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先秦史學會名譽理事長,楚文化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1997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86年被推選為美國東方學會榮譽會員。

  1984年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獲“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突出貢獻者”稱號,2002年獲“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

  蒙曼MengMan

  蒙曼MengMan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隋唐五代史、中國古代婦女史。已發表《唐代前期北衙禁軍制度研究》《唐代長安的公主宅第》等專著和論文。

  自2007年以來,積極投身傳統文化的傳播普及工作。先后在央視十套《百家講壇》講授《武則天》《太平公主》《長恨歌》《大隋風云之隋文帝》等系列節目。并出版同名系列圖書。 2013年以來,擔任中央電視臺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漢字聽寫大會》,第一屆、第二屆《成語大會》,第一、第二、第三屆《謎語大會》,第一屆《詩詞大會》等大型文化節目的文化嘉賓;其中,《漢字聽寫大會》和《詩詞大會》分別獲得2014年和2016年“白玉蘭獎”。擔任央視固定節目《文明之旅》《我有傳家寶》《快樂漢語》《講武堂》《讀書》等節目的嘉賓;參加一些地方臺的文化節目錄制。如北京臺《書香北京》,江西臺《挑戰文化名人》、山西臺《中國楹聯大會》等。

  蒲通PuTong

  蒲通PuTong

  漢族,中共黨員。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碩士研究生學歷。1985年入文化部工作,先后擔任外聯局國際處處長,局長助理,副局長,駐法國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外聯局黨委書記兼副局長。2015年12月退休。現受聘擔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共同主任。

  曾以中方組委會主席代表的身份,參與策劃組織實施中法文化年活動(2003年至2005年),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參加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保護和促進文化多樣性公約的談判(2004年至2005年)。曾參與吳橋國際雜技節,上海國際藝術節和法國中國電影節的創辦工作。

  因中法文化年的成功被文化部記集體二等功,并被法國政府授予國家功績騎士勛章(2005年)。被外交部黨委授予奧運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08年)。并榮獲法國總統頒發的榮譽軍團騎士勛章(2015年)。

  林少雄

  林少雄LinShaoXiong 赫赫敦煌姻缊文明醇釀迢迢絲路催生精神碩果煌煌盛會營構創意生態

  1984年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留校任教。1992年考入復旦大學美學專業攻讀碩士學位,1998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藝術與城市創意中心主任,視覺文獻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藝術學、視覺文化與城市創意美學的研究。

  祁述裕QiShuYu

  

  祁述裕QiShuYu

  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創辦,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一件大事。它的作用重要而獨特。博覽會將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薈萃之地,也是文化產品交易之所。通過文化這個既有形、又無形的橋梁和紐帶,博覽會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預祝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圓滿成功!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主任、國家行政學院文化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兼任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行政文化委員會副會長、國家發改委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國有文化資產管理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員會委員、財政部文

  化產業專項資金專家委員會評審專家、中國文聯藝術產業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文化消費試點城市評審專家、北京大學研究員、人民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文化創意產業》終審顧問等。

  呂克儉LüKeJian

  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在甘肅敦煌舉辦是中國乃至世界的一大盛事,理所當然受到國內外各界的廣泛關注。隨著“一帶一路”特別是絲綢之路建設進程的加快,甘肅省委、省政府站在歷史的新起點,與時俱進,乘勢而為,搶抓戰略機遇,充分發揮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和秀麗神奇的自然風光等獨特優勢,調動各方積極性,舉全省之力,搭建了中國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共贏的國際大平臺。是展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推動新時期國際文化產業合作新的創舉。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合作潛力巨大,此次各國政府、文化團體和知名人士齊聚文博會,就文化、旅游、商貿等融匯交流,共同研討,共商合作,共享機遇,實現共贏,堪稱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新的精彩亮點,必將為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與經貿合作注入新的動力。我們為此感到自豪,同時也將與各位同仁一道,為文博會的不斷發展盡心、盡責、盡力。衷心預祝首屆文博會圓滿成功!

  漢族,山東省萊陽市人,1954年1月生于遼寧省大連市。1975年10月畢業于大連外國語大學日語系,同年入中國外貿部(外經貿部、商務部)工作,197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科員、主任科員、副處長、處長、副司長、司長。1979年至2014年曾四次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和駐日本大阪總領事館工作。歷任隨員、一等秘書、參贊級商務領事、公使銜經商參贊、經濟商務公使。曾獲商務部三等功一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現兼任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兼顧問、中日友好協會理事等職務。呂克儉長期在國家商務部(外貿部、外經貿部)工作,主要從事同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發展戰略與相關政策,負責協調組織和推動同亞洲國家的經貿合作,處理雙邊多邊經貿關系中的重要事務,進行經貿談判和開展對外交涉,協助我國企業獲得外國市場準入,貫徹國家市場多元化和企業“走出去”的戰略,協調指導我國駐亞洲國家使領館經商機構的業務工作(促經貿、抓調研、除壁壘、保安全),聯系亞洲國家駐華使館、經濟商務機構等。通過多雙邊經貿合作和對外磋商,監督多邊、雙邊經貿協議履行情況,排憂解難,為企業發展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創造條件和環境。

  在國內外工作近四十年來,主要負責同日本、韓國、東盟、南亞等地區和國家的經貿合作與交流,多次主持中日、中韓、中國同東盟、中印、中蒙等雙邊經濟貿易交流與磋商,多次率團出席中國與東盟、日本、韓國經濟高官會議等多邊活動,參加亞太、東北亞論壇和亞歐經濟部長會議等各種國際會議。推動中國與日本、韓國、東盟和南亞等國家與地區的互惠貿易、相互投資、工程承包和勞務等合作持續健康發展。按照中央“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積極務實,倡導合作,清除障礙,擴大交流,共促繁榮。

  主編和合著有《日本市場通覽》《亞太經貿事典》《日本商務通覽》;在人民日報、時事報告、國際商報、國際貿易和日本經濟新聞、時評雜志、中文導報等報刊發表論文、文章數百篇。

  吳季松 WuJiSong

  吳季松

  1944年出生,博士,博導;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北航中國循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政府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工業園聯盟負責人。

  1968年清華大學畢業;1990至1994年先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參贊銜副代表,將“重走絲綢之路”活動引入中國并進行具體活動組織;后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技部門高技術與環境顧問;1995年任第4屆世界科技園區大會副主席;1998年任全國節水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1999年在華盛頓美國國務院舉行的第2屆中美環境與發展高層論壇代表中國政府代表團并做首席發言;2010年當選為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副理事長;2000年《知識經濟》獲第12屆“中國圖書獎”;2011年獲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管理科學獎”。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與資源》《科學對社會的影響》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發表資源管理、環境保護、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文章百余篇。

  專著有《知識經濟學》《水!最受關注的66個水問題》《中國可以不缺水》《新循環經濟學》《生態文明建設——卅年研究/百國考察/廿省實踐》《親歷申奧》《重走絲綢之路兩萬里》等40多部。

  萬利群與耿寶昌先生在保利藝術博物館合影

  萬利群

  文化交流是永恒的話題,和平發展是全人類追求的目的。敦煌,是絲路的起點,是國際交流的紐帶。在21世紀的今天,再次從敦煌出發,從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出發,不斷創新,加強合作,必然有和平發展更美好的明天。 2016年8月

  1970年1月生于吉林省東遼縣。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就讀于北京大學考古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北京大學優秀畢業生。2000年11月至2003年7月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現任北京博物館學會常務理事。

  俞新天 YuXinTian

  俞新天

  現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咨詢委員會主任、研究員,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上海市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曾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黨組書記、上海社科院副院長、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等職。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研究方向為亞太國際關系、國際關系中的文化研究、涉臺外交與兩岸關系等。曾兩次榮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曾獲得巴基斯坦為文職人員頒發的最高獎勵“偉大領袖新月獎”。

  熊澄宇XiongChengYu

  熊澄宇

  清華大學新媒體和文化產業學科創建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現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新聞與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專業方向為跨學科戰略研究。

  曾任國務院信息化專家委委員,新聞出版總署報業顧問;兼任國家互聯網發展與管理專家委委員,財政部文資辦專家委委員,教育部教育技術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文化部文化產業專家委委員,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首都版權產業聯盟副主席,多所高校客座或特聘教授,北京、上海、南京、吉林、云南、福建、杭州、南昌等省市政府決策顧問。

  1994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后到清華大學工作。1998年創建清華大學傳播系,2002年參與創建新聞與傳播學院,任副院長。熊教授在新媒體領域作了大量原創性工作。他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主持完成了我國第一個多媒體演示和網絡查詢的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第一個互聯網對社會經濟影響的國家軟科學項目。多次參加政府主導的中美網絡戰略對話,中英網絡戰略對話。作為中國學者代表團團長訪美促成了《中美學者關于互聯網共識》的重要成果。他主持翻譯了《清華傳播譯叢》和《新媒體百科全書》,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的學科建設和國內新媒體學科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國文化產業理論體系的創建者之一。2004年根據中央主要領導指示精神,創建了校級跨院系研究機構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要從事高層決策咨詢、高端人才培養、重大經驗總結等國家任務。中心被評為教育部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文化部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持完成了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發展文化產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和《我國文化產業政策研究》,以及國家863高新技術、國家重大科技攻關、國家軟科學、國家教育科學規劃、國家藝術科學規劃等不同學科領域的國家級科研項目,與國際學術界建立了廣泛聯系。

  張宇 ZhangYu

  張宇

  沁園春·賀首屆中國(敦煌)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開幕

  黃金融鑄,渲染人寰,千葉胡楊。看昊天遠凈,沙州地廣。莫高秘境,九樓雕梁。文明四匯,萬國來訪。勝友如云共景仰。手筆闊,鳴沙留五色,月牙流長。

  絲路駝騎仙驤,亞歐間商旅喜奔忙。曾白馬東來,青牛西往。蔥嶺攀越,鳥道疊嶂。圓融貫通,畫塑佛光。飛天花散頌吉祥。玄奘路,渡萬水千山,行者無疆。

  現任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同時擔任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會長、中國文化產業協會副會長、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會長。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

  2011年,被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個人”,當選“CCTV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14年被評為“2013年度中國文化產業年度人物”。

  1996年,創意發起“中國國際交響音樂年”,開啟了系列國際主題年活動。

  1997年,在國內演出界首次引入國際化院團演出代理制。1998年,作為總策劃與中方總制作人,推出紫禁城太廟版實景歌劇《圖蘭朵》,聘請祖賓·梅塔出任音樂總監、張藝謀擔任歌劇導演,產生了世界性廣泛影響。

  2005年,作為主要發起者之一,與上海合作伙伴聯合推出大型多媒體舞臺劇《時空之旅》,至今演出超過4000場,觀眾達450多萬人次,票房超過4.5億元。

  2008年,帶領的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因成功承辦“相約北京——2008奧運重大文化活動”,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09年,推動發起組建“中演演出院線”。目前,中演演出院線擁有27個省區的12家直營劇院和63家加盟劇院,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演出院線品牌之一;同年,由其擔任項目總指揮的中演票務通“全國票務網絡系統”,榮獲第三屆文化部創新獎。2014年以中演演出院線為依托,推動發起組建“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

  2011年,與黎瑞剛(原上海東方傳媒集團總裁)、李美敬(韓國希杰集團副會長)作為聯合出品人,推出世界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貓》的中文版,取得了極大的市場成功,獲得了各界廣泛關注和普遍好評。

  近年,先后領導組織完成了援緬第27屆東南亞運動會開閉幕式演出(2013)、水立方APEC歡迎晚宴文藝演出(2014)、中非合作論壇暨南非“中國年”閉幕式演出《中非時刻》(2015)、埃及盧克索神廟中國文化年開幕演出《兩個偉大文明對話》(2016)、中拉友好文化交流年(2016)和中共六大會址常設展覽館展陳工作(2016)等重大國事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動。

  于丹 YuDan

  于丹

  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同時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傳播者。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論語感悟》等系列講座普及、傳播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經典中的屬于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先后在我國內地、港臺地區,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巴西、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進行千余場傳統文化講座,得到廣泛的好評,并掀起了海內外民眾學習經典的熱潮。

  張清華 ZhangQingHua

  張清華

  1963年生,先后就讀于山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院副院長,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創作與批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日本城西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大學詩歌研究院研究員,中國詩歌學會學術委員。(來源:每日甘肅網)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