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妙語話敦煌
9月20日下午,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高峰會議分論壇三如期舉行。此次論壇的主題為堅持“互學互鑒”,推動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文化融合發展。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用詼諧的語言,詮釋了敦煌文化的獨有的涵義。
莫言說,他是第二次來敦煌,上一次來是28年前。感到這些年敦煌變化非常大,周圍的環境和人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但還有很多是永遠不會變的。首先是絲路文博會的LOGO,第一眼看上去是兩條交叉的彩虹,符合絲綢之路文博會的基本結構,再看一看是個人字,再仔細一看,是一個大步奔跑的人,看起來跑得很輕松很愉快。這個人應該是面向西方奔跑,符合三十年來中國人前進的方向。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在很多方面,技術科學管理都取得了大的成就。但是換一個方向看,這個人可能又是向著東方奔跑,所以不僅東方人要向著西方奔跑,西方人也要向著東方奔跑,一切的交融都是雙向的。在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時候,西方人也在向東方學習,因此貫穿東西的絲綢之路是文明交匯之路,互相借鑒之路。
他說,絲綢之路最早是沿途人與人之間的貿易往來,來自民間的很簡單的需求讓我們擴展出國家的希望。
莫言詼諧幽默的語言贏得了會場中外賓客的陣陣掌聲。他說,一方面,今天的時代讓我們看到了科學的進步,另一方面,我們還沒有超過祖先。我們也無法還原出當年在敦煌石窟上開鑿的那些手藝人,他們的頭腦中怎么產生了這樣美妙的文化組合。這些文化元素中,毫無疑問的有伊斯蘭教、佛教等文化。這些創作者將多種文化作為他們想象的基礎,最終融合起來培育出敦煌文化。交流才會產生進步才會創新,文化交流根本的目的應該歸結到創新。敦煌文化實際上也體現了中西文化的對抗和融合。絲綢之路的最終目的,就是經過充分的交流碰撞后創新出的文化形態、藝術作品,這才應該是最終目的。(來源:每日甘肅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