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敦煌文博會特刊】文博會文化年展主賓國法國館走筆

時間:2016-09-23 10:29:2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楊江峰點擊:

法國展區的作品讓賓客嘆為觀止。圖片攝影:本報記者李小龍

  在敦煌“邂逅”法蘭西

  ——文博會文化年展主賓國法國館走筆

  本報記者秦娜

  敦煌,法蘭西。

  一個地處中國西北,一個位居歐洲西部;一個是飛天故里,一個是浪漫之地……看似遠隔萬里,卻冥冥中“情牽彼此”。

  這一切,都因為那條綿延數千公里、持續兩千多年的古絲綢之路。君住絲路尾,我住絲路頭,千百年來,在絲綢之路的牽引下,兩地文化交融,繁榮共生。

  今天,作為首屆敦煌文博會的主賓國,敦煌與法蘭西“相遇”,法國向世人獻上了一場名為“文明之旅—魅力法國”的文化展。此刻,東方與西方在這里交匯,古老與現代在這里碰撞。

  一次全景式的法國文化展

  走進2000平方米的法國館,《古老法國》《絲路有邦》《相約法國》《魅力地域》4大板塊依次呈現。漫步其中,版畫、油畫、影像、陶瓷畫、絲織品……有如一個個躍動的音符,奏出獨屬于法蘭西的夢幻樂章。

  在法國駐華大使顧山看來,這次展覽是一個全景式的法國文化展,全方位展現了法國的藝術、地理、歷史、城市、建筑等圖景以及文化交流。其中,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闡釋中法文化的淵源是展覽所要表達的一大核心。

  在《古老法國》板塊,展館正中央陳列的5件古董家具成為觀眾閃光燈下的“寵兒”。“這些布勒風格的家具都出自18、19世紀的法國宮廷。”本次展覽的策展方、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張宇興致勃勃地向觀眾介紹。環顧四周,鐘表、版畫、掛毯……與古董家具一同再現了18、19世紀的法國宮廷生活景象。

  “法國布勒風格以及洛可可風格的核心就是‘Chinastyle’,受18世紀法國興起漢學熱的影響,法國藝術家大量吸收中國文化元素,把中國的小橋、寶塔、山水等融入藝術創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張宇介紹,由此不難看出,當時法國上層社會對中國文明的認同。

  在這里,法國藝術全盛時期的畢加索、德拉克·羅瓦、尤金·伊莎貝等藝術大師悉數登場,陶瓷畫、油畫、素描等藝術形式一一亮相。展覽中,曾收藏于法國國立博物館的18世紀肖像油畫,繪制于19世紀的法國路易十四和拉維爾夫人的版畫,美術大師畢加索的陶瓷畫,都極富看點。

  同時,法國古城攝影、法國文化遺產攝影、法中敦煌絲路印象展、創新法國等展覽立體式呈現了多元的法國文化。

  一場絲路與法蘭西的美麗“邂逅”

  呈現法國與絲綢之路的密切關系是本次展覽的又一主題。

  在《魅力地域》板塊,一組極具中國特色的弧面搪瓷畫引起了觀眾的好奇。搪瓷畫上所呈現的正是中國種植桑樹、養蠶、繅絲、紡織等絲綢制作的全過程。大概很多人不會想到,這么精美的藝術品原來是當時法國里昂市場上絲綢干燥器的裝飾畫。能把冷冰冰的機器與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足可見法國人與生俱來的浪漫情懷。

  說到法國與絲路的聯系,里昂是繞不開的話題。作為絲路終點之一,里昂曾經是中國絲綢在歐洲最大的集散中心。16世紀,在國王佛朗索瓦一世的鼓勵下,里昂逐漸發展成絲綢生產中心,標志著中國絲綢文化在歐洲落地生根。

  為了完美呈現當年里昂絲織業的繁榮景象,此次法國特地精選了34件來自里昂絲綢博物館的珍貴絲綢文物,其中有幾幅精美華貴的巨幅裝飾絲綢可是“來頭不小”。“1811年,拿破侖為了重修凡爾賽宮,向里昂的絲綢工廠訂制了一批絲綢,但是,1812年對俄戰爭慘敗后,凡爾賽重修計劃落空,這批絲綢最終沒有派上用場,而是被博物館完整地保存下來,此次也是首次亮相中國。”張宇饒有興趣地介紹。

  在《絲路有邦》板塊,一輛產自上世紀30年代的雪鐵龍“戰車”,無疑是本次展覽的“重量級”展品。“1931年,法國雪鐵龍公司為”東方之旅三號“任務特制了一批半履帶車,由40位勇士乘坐13輛車,從法國出發,沿古絲綢之路,經過帕米爾高原,開進了河西走廊,進入武威,最后到了北京紫禁城。”講解員王嵐介紹,帕米爾車隊歷時13個月,跨越12000公里,完成了這一人類偉大壯舉。而展出的這輛車正是當時車隊副總指揮的座駕,它有一個非常浪漫的名字——銀色星月。這次探險沿途留下的大量珍貴文字和影像資料,以及不同民族人物色粉畫也一并展出,給觀者帶來了震撼。

  一件件展品,講述著一段段法國與絲綢之路的故事,串起了歷史與現實。

  一封來自法國的“邀請信”

  如果說古老是法國文化的一面,那另一面一定是創新。在藝術這件事兒上,法國人從來不吝惜自己的創造力,這一點來法國館一看便知。

  敦煌文博會期間,一組攝影作品不但占據了各大媒體的醒目位置,還刷爆了參觀者的“朋友圈”,這組作品出自法國年輕女攝影家瑪雅·弗洛爾之手。沙爾文天文臺,嘉德水道橋……作品中的人物既是主角,也是觀眾。作者以一種細膩的手法,表現出了完全不同以往的法國古老建筑風景。

  而在《魅力地域》板塊,展出了“重塑巴黎”城市創新項目的獲獎作品。2015年,巴黎市提出在一年內,由政府提供23個場地給專業人士使用,希望他們設計出杰出的作品。作品出來后,人們收獲了太多的意想不到,零碳小區、舊址重建、家庭辦公室等,關于未來城市發展的各種可能,都能在這里找到答案,令人大開眼界。

  “這就是法國,它不僅有非常年輕的創造力,而且這種創造力還在不斷發展,這些都帶給我們很多啟發,我們要從中汲取養分,更生動、更活化、更推陳出新地表達我們自己的文化,這也就是文化年展以及本屆敦煌文博會的意義所在。”張宇感慨。

  同時,法國也希望通過這次展覽,回顧中法文化交流的精彩歷史,憧憬面向未來的合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次展覽既是一張法國文化全景圖,也是一封法國發給中國的“邀請信”。(來源:每日甘肅網)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