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國際版圖”打開新篇章
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舉行成果情況新聞發布會
9月22日上午,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舉行成果情況新聞發布會。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李均向大家通報文博會成果情況,并與甘肅省政府外事辦副主任、文博會執委會外事服務組副組長張寶軍,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王春丁,甘肅省文化廳副廳長、文博會執委會文藝演出組組長楊建仁回答記者們關心的問題。
李均總結了此次盛會的特點:“這三天,隆重、精彩、難忘、成功的文博會給與會嘉賓帶來了很大的意外和驚喜,回顧首屆敦煌文博會活動,可謂琳瑯滿目、精彩紛呈,目不暇接、成果豐碩,實現了敦煌文博會的開門紅,為今后舉辦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文博會各項議程和活動順利進行,集中體現了高端化、國際化、特色化、專業化的特點,達到了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融合、思想融匯、感情融通的目的。”
特點之一:體現中國政府高度重視
在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開幕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專門發來賀信,表示熱烈祝賀,并給予敦煌文博會很高的定位和極大的期待。習近平主席指出,敦煌文博會為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合作交流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要加強文化交流,倡導文化平等,保護文化遺產,推動文化創新,加強文化合作,讓人類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眾,讓世界更加美好,得到了與會國家和代表的高度贊賞。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代表中國政府出席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深入闡釋了新的歷史時期不同民族文化發展方向和多樣共存、互鑒共進、合作共享的人類文明觀,深刻闡述了中國政府與沿線國家加強文化交流合作、建設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和立場主張。這必將成為載入敦煌文博會史冊的大事件。
主賓國法國政府代表、法國參議院外事、防務和武裝力量委員會主席、前總理拉法蘭先生指出,中國通過舉辦G20和敦煌文博會積極推動多邊框架合作,是中國重塑大國地位的體現。敦煌文化、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與西方文化互通互補,絲路經濟帶發展將極大地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與融合,為世界和平發展做出貢獻。
特點二:絲路精神及敦煌文化最大體現
通過高峰會議和各分論壇、專項論壇,140多名中外政要、專家和學者,圍繞“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及敦煌文化的當代價值等主題,在論壇上發表了精彩演講。參會嘉賓的演講和發言,既有思想火花的交流碰撞,又有真知灼見的建言獻策,經過充分的交流討論,在堅持文化多樣平等包容、保護傳承各民族歷史文化遺產、加強各層次對話與合作、促進文化貿易與產業合作等方面達成了廣泛共識,為深化人文交流合作、促進人類和平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需要指出的是,“一帶一路”沿線21個國家參加的部長級圓桌會議一致討論通過《敦煌宣言》,這是首屆敦煌文博會的最重要、最有深遠影響的成果之一,必將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實現民心相通的綱領性文件。
特點三:文博會經濟成效顯著
首屆文博會文化年展活動,在四大展區中分別以33個專題,展示了60多個國家和中國15個省區市8000余件展品,涵蓋了歷史文物、美術攝影、創意設計、動漫制作、非遺保護等十余種品類,代表了人類文明的結晶。如此數量、如此規模的世界級歷史文物和文化藝術精品,在敦煌集中亮相,在國際上也不多見。以《絲路花雨》為代表的文藝展演活動,薈萃25個國家13臺優秀文藝節目,參演中外演員達1300多人,既有舞劇、雜技劇、實景演出,又有音樂會、綜藝晚會、時裝和馬戲表演等等,內容豐富、門類齊全,陣容強大。特別是首次亮相的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2016版)將與其他節目持續演出到10月中旬,為各方賓客奉獻上一道道文化盛宴,把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的系列活動,一次次推向高潮。
會議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分別與約旦和保加利亞文化部門簽署合作計劃;甘肅省與相關國家的部門、地區、企業及相關國際組織簽署了18項合作協議;國內有關方面簽署文化產業項目合作協議共89項,簽約金額達1078億元。參會各方以文博會為創新合作平臺,建立起多種形式的互利共贏長效機制,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深化合作、加快發展增添了動力、提供了機遇。(來源:每日甘肅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