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多家單位聯合拍攝了以大會師為內容的電影《大會師》和長篇電視劇《三軍大會師》,并即將播出。這是一件十分令人欣喜和振奮的事。
長征是一次偉大的戰略轉移,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是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兩部作品不僅寫了長征中所取得的勝利,也寫了紅軍在會師前所遭受的巨大損失;在表現紅軍指戰員的民族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同時,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感悟。它所揭示的精神,對當時、對現在、對今后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也是世界人民求發展、求解放、求富裕的過程。
兩部作品的共同特點是在努力表達主流價值觀的同時,表現出了恢宏的文化追問。在重視民族價值重構的同時,也演繹了創新想象力的探索。它們的特點是:
一、尋求不同,標新立異。記得上世紀50年代初,我觀看紅色經典話劇《萬水千山》時非常感動,幾次落淚,幾十年過去都忘不掉。今天看電影《大會師》,又有了那份感動。
《大會師》里所表現的歷史,是作者心中的歷史,它具有強烈的主觀性。劇中對人物的塑造,也絕不是簡單地再現歷史,而是基于理解后的升華。劇中把毛澤東、彭德懷、徐向前等革命先輩當成普通人來寫。電視劇中的彭德懷有點強勢,但這恰恰增加了其審美的豐富性。
電視劇中對“人性”的刻畫隨處可見。這些表達大大提升了劇中人物的思想內涵。
二、風采各異,展示個性。盡管兩部作品寫的是一個題材,但寫出的故事、塑造的人物卻完全不同。有的側重寫部隊的英勇戰斗,有的則側重寫長征中的中央領導集體。在電影里,紅軍長征中除了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遭受國民黨部隊的圍追堵截外,還面臨著張國燾企圖分裂紅軍的問題。
電影中對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史實進行了藝術的呈現,不僅讓觀眾感到很新鮮,也對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電視劇則不同,它在敘述紅軍領導集體時,有意淡化了路線分歧,而把主要篇幅用在部隊的英勇作戰方面。
三、意象呼應,鮮活人物。劇中,作者大量地使用了意象,如彭德懷的戰馬,何月娥唱《沁園春·雪》、棗兒的鞋墊等,都為鮮活故事塑造人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電影中,棗兒和蘇書同是同鄉,從小青梅竹馬,又一同加入紅軍。二人無話不談,但談到愛情時,卻表現十分羞澀。蘇書同給棗兒買了一瓶雪花膏,叫石傳一轉交,卻又不說是給誰的。棗兒給蘇書同縫了荷包和鞋墊,也讓石傳一轉交,卻也不說是給誰的。
四、巧用旁白,濃縮空間。旁白多用于紀錄片和專題片,近年來旁白開始見于影視劇中。兩部作品都有旁白。電影共出現三處旁白,兩處在中部,一處在結尾。旁白的運用,不僅解決了軟過渡,使之起到調節節奏、自然流暢,為以事帶人作了鋪墊,還增添了影片的歷史感和真實感,從而在有限的銀幕空間創造無限的心靈空間。
這兩部以大會師為內容的電視劇和電影,是一組宏大敘事與歷史細節相結合的作品。所選取的角度,不僅具有歷史深度,更具歷史廣度,突出體現了三軍大會師對于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深遠影響。它所揭示的主題,具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來源:每日甘肅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