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社區話清風
——省委明察暗訪組進社區側記
本報記者王鄱
9月24日,河西走廊上金風送爽,菊花飄香。為深入推進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雙十條”規定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省委第一明察暗訪組在河西五市實地督查市縣部門、單位和企業、鄉鎮的同時,還走進張掖市甘州區南街佛城社區,專門就中秋國慶期間,基層群眾對發生在身邊的不正之風和對“四風”腐敗問題的感受、意見及建議,和廣大社區居民共話清風。
甘州區南街佛城社區是“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也是區委、區政府授予的“平安社區”。面對明察暗訪組的到來,甘州區南街4個社區的20多位居民匯聚一堂,踴躍發言,深情表達了他們對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委“雙十條”規定的熱烈歡迎和大力支持。南關社區居民趙曉燕說,自己是一位普通家庭婦女,如今在她的身邊,還真沒聽說過有誰敢請客送禮、大吃大喝。“我知道中央八項規定,也聽說過里面的內容,拿我們張掖的土話來講,它不就是管你們領導干部的嘛!”趙曉燕的話令會場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提到公款購物問題,趙曉燕說:“我覺得八項規定就是好,一下子都給管住了。現在進商場去購物,刷卡的人是有很多,但他們用的全都是工資卡,沒人再敢亂來了。”
毛秀芳是佛城社區的一名退休黨員,針對“公車私用”現象,她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以前出趟門,小區到處都停滿了公家的小車,不是接送領導上下班的,就是打開后備廂取禮物的。自從有了八項規定,如今門前車少了,請客送禮的人也看不見了,馬路一下子顯得寬敞清靜了。”她說,過去領導干部辦個紅白喜事,門前車水馬龍,鞭炮嗩吶聲從早響到晚,吵得你覺都睡不安穩,現在全都聽不見了。至于機關作風嘛,就更沒得說了。她說現在你去社區里辦個事,工作人員先給倒一杯水,客氣地請你坐下來,然后再問有什么事。即便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也會留下電話號碼,等辦妥之后立即通知,哪像過去,上門辦個事情,推來推去,讓人來回得跑好幾趟。
“就是,就是。八項規定實在好,居民小區有啥事,一個電話打到社區,人家馬上就給辦好了。”泰安社區的居民苗英補充道。她說自從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社會風氣比過去好多了,朋友們聚餐吃個飯,微信上約到一起,埋單全都采用AA制。購物自己刷工資卡,干部和群眾沒多大區別,干群矛盾減少了,什么低保呀、大病救助呀,全都公開透明了,被救助和發補助的,確實都是有實際困難的人群。
佛城社區的工作人員周建英說,以前上面領導來檢查,我們在會議室里都得擺放香煙、瓜子、水果和礦泉水。現在領導來后,只要清茶一杯,省掉了不少麻煩。
西來寺社區50多歲的董仙芳,是一名退休職工,她說作為社區居民,個人感覺從上到下,工作人員在作風上確實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她清楚記得,有一天突然下起暴雨,小區里不少平房被淹,一部分變成危房。她親眼看見社區工作人員,冒著大雨幫助群眾轉移財產,一直從早忙到深夜。她說鄰家誰生了病,社區都會及時了解情況,積極幫忙聯系醫院,并根據情況及時實施大病救治。除此之外,他們還經常加班加點,在小區里打掃衛生,照顧老人。
佛城社區74歲的張宏明老人,是一位企業退休職工。他說前幾年很多不正之風,我們是看在眼里,卻管不了。現在黨風政風都比較好,群眾心里非常高興。
在聽取了社區居民的意見、建議后,省委明察暗訪組工作人員提請廣大居民密切關注,在查糾“四風”越往后越嚴的高壓態勢下,明目張膽違反規定的現象是少了,但由明轉暗的問題依然存在。一些“四風”問題開始隱身變形,有的變換花樣、巧立名目;有的降低標準、變通執行,逃避追責。這些都需要大家平時豎起耳朵,擦亮眼睛,密切關注不正之風的新動向、新表現,一有苗頭要隨時舉報、勇于舉報,露頭就打,最終實現一個“風清氣正”、和諧寬松的社會環境。(來源:每日甘肅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