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訊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提出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從家開始,成風化人,使政治生活擁有廣闊的社會倫理基礎。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也是最核心的社會組織。小而言之,家庭的基本構成是夫妻子女;廣而言之,家庭可以擴大到夫妻雙方父母兄弟姐妹以及血緣親情。就小家而言,愛是主題。“愛”字在小篆中寫作兩只手捧著一顆共同屋檐下的心。同心為愛,古人造字之時就告訴我們,家所努力的方向就是心靈相通。心靈相通,則會尊重彼此的價值觀念、日常工作,則會伸手而互助,使家更溫暖,使愛更和諧。有愛的家庭,夫妻間最珍視的東西不是金錢、物質、權勢,而是心靈間共同的情感。簡化字中的“愛”,缺少了“心”,卻不是不強調心,兩只手為一個共同的家努力,自然而然也就心靈相通了。如果不求心靈相通,我們就違背了中華文明中“家”的本意。有的家庭,夫妻雙方溝通的橋梁變成了金錢、奢華的禮品;有的家庭,把地位、權勢和華屋豪車當成了表達愛的方式,覺得擁有了這些,就擁有了愛。如果愛的語言完全變成了物質,家就少了溫度。把小家放大成父母兄弟以及親屬關系的大家庭,如果維系家庭關系的紐帶是物質和利益,這樣的大家庭就會缺少溫暖、淹沒真情。家庭關系的遠近親疏,以能帶來多少利益為標尺,這樣的家庭與陌路人有何區別?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若顯貴,八桿子打不著的親戚成天盈門;若潦倒,則門可羅雀,無人問津。注重家庭,不是指注重家庭的物質和利益,而是注重培養更多的摯愛與親情。
有家就有教。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教是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只說不做,不能謂之教。父母粗俗,子女則無行;父母風雅,子女就知禮。父母是子女終身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示范和榜樣,父母做什么,子女就學什么。父母花天酒地,子女則揮霍無度;父母知書達理,子女也明事知理。父母的態度、觀念、為人處世的方法,都是子女的價值觀形成的直接因素。好的父母,不是給子女多少財富,而是培養子女正確的價值觀念。家教之教,以此為大。教育子女是教,夫妻間積極的影響也是教。有些落馬官員把自己的問題歸結于另一半的貪婪,恐怕是一種推脫。家庭的影響是雙方的,你的正價值觀不去影響另一半的負價值觀,另一半的負數就會抵消你的正值。僅僅嚴格要求子女配偶是不夠的,你得用具體言行,把你的高尚情操、勤儉作風傳達給他們,影響他們。一家人形成一個共同的價值觀,這就是家教的本質。
這個共同的價值觀得以在父子兄弟間發揚傳承,這便是家風。家風從家庭始,從家教傳。家無愛,則家風不正,教不施,則家風不存。家風不是無形的,是能夠看得見的,觀家風則知人品,老百姓的評價,就是家風的寫照,也是黨員領導干部自身的寫照。從家出發,從愛出發,才能修身齊家。倫理親情間流淌的不僅僅是相同的血,而是形成充滿正能量的家風文化。這是我們政治生活的倫理基礎,也必將是堅實的文化背景。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