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癌癥頑強抗爭了700多個日日夜夜后,身患透明細胞肉瘤的25歲幼師小娟(化名)做出了生前最后一個決定——無償捐獻自己的眼角膜,將光明和愛心延續。
4月5日,定西某幼兒園教師小娟走完了她25年的人生,與大家作別。遵照她的遺愿,她的角膜被送往沈陽,4月9日成功進行了角膜移植手術,讓素昧平生急需角膜移植的陌生人重見了光明。她如愿完成了一次生后的光明傳遞,更作為老師為孩子們和全社會上了“最后一課”。
90后女孩與癌癥抗爭700多個日夜
25歲正是一個女孩花季般的年齡,然而小娟卻不能像同齡人那樣挽起閨蜜的手臂逛街、旅行。靠在定西市人民醫院的病床上,她鄭重地在角膜捐獻志愿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在小娟8歲那年,家人無意中發現她的腿上長出來了一塊肉瘤。由于缺乏醫學常識,這塊腫瘤并沒有引起家人的注意和重視。隨著小娟一天天長大,瘤體也跟著長大。2016年,已有7年幼師教齡的她去醫院就診,才被診斷為透明細胞肉瘤。震驚之余,她立刻前往蘭州某醫院進行治療。雖經手術、化療,病情還是惡化了。一天,虛弱的小娟告訴父母,想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她說,“我生前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愛,我走后,把我身體有用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也算我最后的一點心愿。”父母含淚接受了女兒的選擇。
為了感恩,她愿留下眼角膜幫助他人
在小娟決定捐贈角膜后,她的親屬便聯系了定西市人民醫院,院方第一時間與定西市紅十字會取得了聯系并告知了他們紅會的電話。
4月5日上午9時許,定西市紅十字會值班電話急促響起。電話那頭,帶著哭腔的聲音響起:“我是小娟的媽媽,現在在定西市人民醫院,想聯系你們無償捐獻眼角膜。”正值清明小長假,掛斷電話,定西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立即取消假期,組織紅十字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趕赴醫院,開展了緊張的協調、登記、見證等捐獻服務工作。一方面現場匯報銜接甘肅省紅十字會、蘭州愛爾眼科醫院眼庫,另一方面與定西市人民醫院、志愿捐獻者家屬交辦有關事宜。靠著病床,小娟微笑著在捐獻書上簽下姓名。
遺愛人間,角膜傳遞光明
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全程見證下,當天下午4時小娟完成了自己的遺愿,安靜離開,成為定西市紅十字會首例眼角膜捐獻者。現場的醫務人員向她的遺體深深三鞠躬。告別儀式非常簡單,卻表達了對她最大的敬意,“祝愿小娟一路走好,感謝她為這個世界留下一片光明”。
甘肅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接收登記站愛爾眼庫的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小心地將小娟一雙清澈透亮的角膜取下,并連夜送往蘭州評估與保存。
如今,小娟的角膜已被送往沈陽,4月9日成功進行了角膜移植手術,讓素昧平生急需角膜移植的陌生人重見光明。
4月9日下午,得知了這一消息的家人輾轉告訴蘭州晨報記者,“捐贈角膜是小娟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作為家屬他們委托報社“多報道小娟得的病,引起專家的關注。因為得透明細胞肉瘤的大多數都是青少年,可社會關注的還是太少……” (來源:蘭州晨報 記者 趙匯 通訊員 南志忠)
原標題:25歲幼兒園女老師 的“最后一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