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喜迎省十四次黨代會.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鄉村振興主題采訪專題報道

時間:2022-05-18 09:56:0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喜迎省十四次黨代會·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鄉村振興主題采訪系列專題報道

聚焦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進一步拓展深化提升東西部協作水平

中國甘肅在線(作者:李伯祥)2021年以來,甘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國家鄉村振興局的精心指導下,主動適應“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聚焦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這一主題主線,攜手天津、山東兩省市,發揚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堅持責任不松動、力度不減弱、工作不斷檔,進一步拓展協作渠道,深化協作內涵,提升協作成效,呈現出高位引領推動、高質拓展深化、高效推進落實的喜人局面,東西部協作在促進我省脫貧地區發展和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中發揮了特殊重要作用。

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和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會議專題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銀川推進會精神,始終把東西部協作擺在突出位置,從“國之大者”“兩個大局”的宏大視野認識和思考,從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去謀劃和推動,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去把握和實施。省委全會、省政府工作報告都對協作幫扶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先后召開6次領導小組專題會和3次東西部協作專題調度會,精心謀劃,推動落實。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先后8次作出批示,要求把東西部協作放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去推動,力求在更寬的面和領域上形成合作。省委、省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經常議、親自抓,帶隊赴天津、山東開展高層互訪,召開聯席會議,議定一批合作事項,敲定一批協作項目。天津、山東及濟南、青島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或分管負責同志到我省調研對接,共同研究“十四五”時期東西部協作工作,實地督促協作項目落地。領導小組制定出臺東西部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通知》和年度工作方案,省直相關部門分別制定13個專項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津甘、魯甘分別簽訂“十四五”東西部協作框架協議,編制完成“十四五”東西部協作發展規劃,省直相關部門和協作市簽訂協作協議或行動方案,構建起了以“十四五”發展規劃和《工作方案》為統領,專項方案為支撐的政策支持和工作推進體系,合力推動東西部協作從支持扶貧向支持發展轉變、從集中解決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轉變、從對口幫扶向協同發展轉變、從定點定向向全面協作轉變。

堅持把東西部協作當作一項“硬任務”來抓,緊扣國家協議書和省級責任書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主動對接、跟蹤服務、強化保障、推動落實,全面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交流、消費幫扶等重點指標實現了新的突破。

---突出“五個對接”,做好銜接過渡。積極適應結對關系調整變化,抓早抓實抓主動,推動工作有序銜接、平穩過渡。結對幫扶關系對接。3月初,主動前往天津市、山東省及濟南市、青島市上門對接,在銀川會議召開前完成區縣新結對幫扶關系調整,并推動向鄉村、學校、醫院下沉延伸。東部省市有關部門、結對縣區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多次到我省結對縣考察調研,給予面對面的精心指導。過渡期工作對接。省委分管負責同志帶隊赴廈門市、福州市答謝走訪,定西市、臨夏州及相關縣區分別簽訂友好交流合作框架協議,固化合作機制,鞏固經濟協作關系。項目需求對接。組織受援市縣提出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等6大類項目需求清單,經篩選聯審、匯編成冊,提供東部協作省市共同推動落實十四五”協作重點對接。會同天津、山東編制了“十四五”東西部協作發展規劃,放在助力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推動以項目為載體的互利合作走深走實。魯甘規劃計劃投入“兩市一州”財政援助資金78億元,規劃建設重點協作項目190多個。津甘規劃重點幫助協作市縣構建“多元業態”產業體系、共建“智慧集群”園區載體、搭建“接二鏈三”產銷路徑、筑牢“增收致富”勞務平臺。年度工作對接。與東部協作省市確定2021年工作目標,市州和省直相關部門向省委省政府簽訂年度工作責任書,制定年度工作實施方案,做到任務量化、責任清晰、時限明確、要素配套。

---加強產業合作,促進提檔升級。堅持把推動產業發展作為東西部協作的發力重點,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結合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突出產業耦合和優勢互補,更加注重發揮市場作用,以企業合作為載體,以受援縣(市、區)為重點,面向全省開展產業合作。制定印發《深化投資建設領域“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的通知》,編制《招商引資指南》,匯編《重點招商項目》,協作雙方共同研究出臺《東西部協作產業合作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各受援市縣完善相關政策,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引進企業開花結果。成功舉辦“津企隴上行”,謀劃開展“魯企甘肅行”,成為津甘、魯甘產業協作的重要平臺和響亮品牌,促成榆中盛陽200兆瓦光伏發電、嘉立荷牧業甘肅武威奶源基地、青島海爾日日順物流園、官鵝溝旅游大景區項目等一批大型協作項目落地。今年以來,新增引進落地東部企業193家,實際到位投資20.57億元,吸納4571名農村勞動力就業。利用脫貧攻堅期間培育形成的產業規模優勢,立足于賣得出、賣得好、賣得快,開展形式多樣的消費幫扶活動。天津市建立消費幫扶服務平臺,實現消費幫扶工作的電子化管理、數字化經營,組織舉辦“津城獻愛心·消費助振興”、“消費幫扶月”、“津誠所至、協作同甘”等豐富多樣的東西部協作產業節會,山東省開展“隴貨入青”、濟南電商直播節、2021濟南餐博會河州味道等集中推介展銷活動,不斷拓寬銷售渠道,直接采購和幫助銷售我省以“甘味”品牌為主的特色農畜牧產品和手工藝產品53.36億元,是協議數的4.5倍,其中天津市幫助銷售32.64億元、山東省幫助銷售20.72億元,分別是協議數的4.7倍、4.3倍。在產業促進帶動下,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1.1%,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9.8%。

---深化勞務協作,促進穩崗就業。堅持把穩崗就業作為農民增收的“加速器”,圍繞組織農村勞動力到東部協作市就業、就近就地就業、牽線搭橋到省外其他地區就業三項指標,出臺優化支持脫貧勞動力定向外出務工就業獎補政策,出臺6個方面17項具體措施,相關市州聯合對口幫扶地區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勞務部門、人力資源機構組成招聘“小分隊”,深入鄉鎮、村社、集市宣傳用工信息,把崗位送到群眾家門口,5月份成功向青島發出全國首趟新一輪東西部勞務協作務工就業高鐵專列。津甘簽訂東西部勞務協作備忘錄,繼續通過“點對點”包車、“一站式”服務,開展多批次集中有組織的勞務輸轉。創建“魯甘人力”勞務協作品牌,實施“務工需求清單”“崗位供給清單”兩清單制度,采取出家門、上車門、進廠門和免車費、免三餐的“三門四免”舉措,搭建甘籍赴魯轉移就業人員閉環運行系統。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和質量。天津實施技能培訓“千校行動”,開展職業院校結對合作,山東藍翔技師學院等10所技工院校、培訓機構與甘肅相關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兩省市舉辦勞務培訓班411期,培訓我省農村勞動力1.9萬人次,幫助受援地區13.59萬名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其中脫貧人口11.79萬名,分別是協議數的4.6倍、5.8倍。

---加大人才交流,強化智力支撐。天津市深化“組團式”“院包科”“師帶徒”醫療幫扶模式,著力打造“互聯網+”醫療健康幫扶模式,拓寬遠程診療覆蓋面。山東省開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并建立長效機制,持續提升受援縣基層醫院診療能力。舉辦黨政干部培訓班220期、培訓1.8萬人(次),舉辦專技人才培訓班1098期、培訓4.5萬人(次)。我省向東部省市選派掛職干部225名、專技人才2129名,均超額完成協議目標任務。承接東部協作地區掛職干部192人、專技人才1824人,分別是協議目標的1.4倍、1.5倍。持續開展東部掛職干部關心關愛工作,省委組織部、省鄉村振興局印發《東西部協作省市和中央定點幫扶單位掛職干部關心關愛工作措施》,從合理安排掛職干部工作分工、建立掛職干部專門聯系人制度、做好掛職干部生活福利待遇保障、加大對掛職干部的激勵關懷等6個方面出臺18條舉措,確保東部掛職干部安心干事創業、充分發揮作用,促進觀念互通、作風互鑒、共同發展。

---強化資金使用監管,提升幫扶實效。2021年,天津市、山東省保持對我省財政援助資金只增不減,真金白銀地投,竭盡全力地幫,共投入我省財政援助資金32.14億元,超過協議數34%,其中,天津市16.12億元,山東省16.02億元。東部社會各界向我省捐助資金4.42億元,其中,天津市2.67億元、山東省1.75億元。共實施協作項目1645個,其中,天津實施項目900個、山東省實施項目745個,資金支出比例達到95%。堅持把管好用好幫扶資金作為重中之重,修訂完善《甘肅省東西部協作資金管理辦法》,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明確資金使用范圍,列出負面清單,嚴格落實協作資金預算管理、國庫集中支付、分級負責和公告公示等制度。會同東部省市開展延伸審計,督促落實市州就近監管責任,組織縣市區開展資金中期績效評價,持續開展以查看幫扶資金流量、流向、流速、監管和責任為主要內容的“五查五看”,確保資金安全高效使用。

---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堅守防返貧底線。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規模性返貧作為須臾不可放松的首要任務,印發持續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通知》,政治責任,強化政策舉措,鞏固脫貧成果,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聚焦幫扶“三類戶”,東部協作省市幫助受援地區健全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實施人盯人網格化動態監測,對重點人群實行“六必訪”“六必查”,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標注風險消除做到“七不消”。目前,全省10.2萬戶 41.4萬監測對象中,超過78%落實2項及以上幫扶措施,有8.3萬戶標注消除風險。聚焦幫扶重點縣,主動對接東部協作省市加大對重點幫扶縣傾斜支持,已投入23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財政援助資金15.4億元、縣均6708萬元,是全省縣均援助資金的1.2倍;新增引導75家企業落地、投資額7.4億元,分別是全省引進企業和投資額的39%、36%。聚焦幫扶特殊困難群體,引導協作幫扶力量積極參與支持我省正在開展的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兒童和特困群眾關愛服務行動,聚焦“一老一少一困”以及脫貧殘疾人等重點群體,津、魯兩省市動員引導團委、婦聯、殘聯、社會組織和行業協會籌集社會愛心資金1626萬元,開展社會實踐、與困難家庭小學生結對子、組織參加夏令營等形式多樣的愛心幫扶活動。同時,投入財政幫扶資金2699萬元,幫扶帶動1.46萬脫貧殘疾人。特別是我省遭受嚴重旱災和突發新冠疫情后,東部協作省市積極動員社會各界捐款捐物、出人出力,累計捐贈資金和各類抗旱、防疫物資共計2473.1萬元,協作雙方愈聯愈密、愈聯愈親、愈聯愈實,協作情誼不斷升華。

主動適應從脫貧攻堅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轉變,協作雙方充分挖掘潛在優勢,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成功做法,積極尋找新的合作契合點,探索完善協作幫扶新機制,打造工作新亮點。

---注重示范引領,打造合作平臺。借鑒津、魯兩省市鄉村振興經驗做法,會同東部協作省市共同研究、下沉到村、督導推動,攜手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啟動實施“百村振興計劃”,計劃協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100個以上,其中每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至少3個,其他幫扶縣至少1個,示范引領當地鄉村振興。天津、山東自我加壓,主動把示范村打造數量增加到159個,目前,示范村規劃編制、人居環境改善、公共基礎建設配套、基層組織建設等工作有力有效推進。第二批全國示范鎮和示范村公布名單中,天津市和山東省幫扶的1個鄉鎮、15個示范村順利通過審批。同時,把共建產業園區作為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的重要載體,結合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推動“一縣一園”建設,支持引導東部地區參與產業園區規劃設計、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等,共建或在建產業園區71個,引導105家東部企業入駐,脫貧地區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有效帶動區域發展和農民群眾增收。

---立足協同發展,豐富協作內涵。堅持面向全省,拘泥于現有結對協作關系、幫扶領域,積極深化拓展協作領域和方式,廣泛動員各類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在協作范圍上拓展,天津、山東在現有幫扶區域之外,以結對縣為重點,在全省范圍內加大產業合作。天津紅日藥業在青島幫扶的渭源縣投資建廠,山東省發展投資控股集團突破合作地域關系,與天津幫扶的白銀市簽訂總投資280億元的“隴電入魯”合作協議,在景泰縣、靖遠縣、平川區投資建設450萬千瓦的風電及光伏開發項目。臨夏州和政縣、臨夏縣、永靖縣、積石山縣突破與濟南市結對區的協作關系,與山東平陰縣、商河縣、南部山區、先行區結為友好合作關系。在中央紀委監委的協調指導下,浙江省金華市在我省隴南、定西開展以“三幫三強”(幫就業、幫發展、幫基層,強人才、強產業、強組織)為主要內容的“婺愛秦巴”專項行動。目前,在金華參加社保的甘肅籍務工人員達到8432人,其中脫貧人口2487人,創辦企業或個體工商戶的有3894人,其中脫貧人口262人。在參與主體上拓展,積極推進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幫扶體系,引導各類幫扶資源下沉幫扶重心,在深化拓展縣、鄉鎮、村及學校、醫院各級、各類結對關系的基礎上,強化到村幫扶,引導東部912個企業幫扶我省373個脫貧村,140個社會組織幫扶我省155個脫貧村,參與主體不斷豐富,幫扶效果更精準更直接更有效。啟動實施“萬企興萬村”甘肅行動,用5年時間引導動員省內外2000家以上民營企業和商會組織助力3000個以上鄉村發展振興,已有9個市州啟動實施并制定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光彩會寧行”活動,共計捐款捐物8655.42萬元。碧桂園集團在東鄉縣探索形成各類特色產業反哺鄉村公用事業的“1+5+N”鄉村振興幫扶模式。遼寧方大集團在東鄉縣實施產業幫扶項目27個、總投資5.5億元,幫助就業9700多人。在協作內涵上拓展,堅持從對口幫扶向協同發展轉變,在引導東部企業落地脫貧地區投資興業帶動本地發展的同時,搭建脫貧地區企業與東部協作省市交流對接平臺,通過提供政策、資金、技術等多種扶持,鼓勵本土企業“走出去”發展并反哺家鄉產業。甘肅大禹節水集團借力津甘協作機制,在天津市武清區成立分公司并實現高速發展,僅在天津市武清區總投資近32.8億元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幫助597個村有效治理生活污水亂排亂,受益農戶近24.7萬戶。同時,積極反哺家鄉,將“武清模式”推廣復制到甘肅,并捐助資金支持脫貧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持續加強協作,鞏固合作成果。針對2021年廈門市、福州市結對關系調整變化的實際,甘肅省委、省政府負責同志加強指導推動,臨夏州、定西市分別與廈門市、福州市簽訂締結兩地友好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所屬原15個受援縣區積極赴廈門、福州結對區,主動對接爭取,固化合作機制,鞏固經濟協作關系,持續推動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交流、文旅合作,不因結對關系調整而中斷,確保各項工作平穩有序過渡。福州、廈門幫建的3002個項目全部完工,引導落地的125家企業、援建的468家扶貧車間正常生產經營。在福州、廈門設立的消費幫扶專館、專區或展銷中心正常運轉,兩地幫助銷售以“甘味”品牌為主的特色農產品3.94億元。協作雙方繼續組織開展以包機、包車、定制務工專列為主要形式的“點對點”勞務輸轉,幫助15個原受援縣6157名農村人口、3668脫貧人口在福州、廈門實現轉移就業。引導社會力量捐款捐物1857.5萬元,做到幫扶項目不停、協作企業不走、勞務協作不斷。今年9月,廈門市遭受嚴重疫情影響,原對口幫扶的臨夏州積極行動,短期內捐贈了由本地生產的價值430多萬元的抗疫物資,回饋廈門市的無私援助。

---加強機制創新,推動工作落實。堅持把脫貧攻堅時期協作幫扶方面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機制辦法有機轉換、有效銜接到鄉村振興上,不斷健全完善協調聯絡、結對幫扶、督導評價、宣傳推廣等機制,強化推動協作責任、政策和工作落實。健全落實高位推進、雙向發力的組織領導體系。東部省市掛職干部交流實現對脫貧縣全覆蓋,天津市、山東省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充實加強前方指揮部力量,統一協調受援市縣協作工作,受援市縣也充實加強組織領導,把協議目標任務貫穿有效銜接始終。健全落實目標明確、措施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堅持摘帽不摘政策,持續加大對受援縣幫扶力度,財政援助資金保持投入力度只增不減。同時,在企業引進、人才交流、勞務協作、消費扶貧等項目布局上,對幫扶縣保持政策不變、扶持力度不減。健全落實分兵把守、合力攻堅的協調推進體系。強力推進東部經濟強鎮、強村和社會力量與我省原深度貧困村結成幫扶關系,有效提高脫貧成色,打牢鄉村振興根基。為跟進落實協作項目,實行重點任務清單化管理,省直部門與東部對口部門建立聯絡機制,開展常態化對接互訪,在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消費幫扶等方面形成了一攬子合作成果。健全落實定期調度、嚴格考評的督查考核體系繼續實行協作幫扶“月通報、季分析、半年小結、年終總結”定期調度機制,及時分析研判形勢,通報工作進展,督促推動落實。強化協作幫扶成效的考評監督,印發《東西部協作考核評價實施辦法》,將東西部協作工作成效納入黨委政府年度考核范圍。省紀委監委出臺《關于加強全省東西部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監督工作的指導意見》,從主動對接、產業合作等7個方面加強專項監督。組織開展集中大排查、常態化督查暗訪,全過程、全環節、全方位跟蹤問效。健全落實典型引領、感恩奮進的宣傳引導體系。通過舉辦協作成果展示、組織答謝演出、寫感謝信等方式,積極營造全省上下感恩奮進、共奔小康的濃厚氛圍。同時,全面總結東西部協作典型經驗,深入挖掘成功模式,舉辦全省東西部協作新聞發布會,組織開展專題宣傳活動,天津、山東和我省推選的典型做法被中央、省級主流媒體報道,全方位展示工作成果,增進了協作共識,營造了合作共贏的濃厚氛圍。

2022年是協力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上水平、合力推進鄉村振興開新局的關鍵之年。甘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守底線、抓銜接、促振興,充分發揮東西部協作優勢,深化拓展幫扶領域,健全完善幫扶機制,優化幫扶方式,合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幫扶體系,努力打造津甘、魯甘東西部協作“升級版”,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圍繞鞏固拓展成果,集中幫扶重點縣。抓細抓實承接東部協作省市對重點幫扶縣的傾斜幫扶,摸清底數、找準需求,主動對接東部地區,完善對接溝通機制,協商細化幫扶方案,創造項目落地的有利條件和保障措施,確保幫扶項目接得住、落得實、效果好。圍繞產業發展,共建產業園區。推動實施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積極引導企業入駐園區,加快實現“一縣一園”目標,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繼續實施消費幫扶,完善產銷對接機制,積極開拓東部市場,使更多“甘味”特色農產品走進東部市場。完善裝備、倉儲、冷鏈等基礎設施,補齊技術、管理、營銷短板,健全聯農帶農益農機制,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圍繞穩崗就業,做好跟蹤服務。健全完善勞務協作對接機制,加大定向、定點有組織輸轉力度;開展有組織的勞務對接,及時提供針對性就業培訓和服務;完善落實穩崗就業政策,統籌管好用好公益崗位,更多實施以工代賑項目,規范發展幫扶車間,幫助實現就近就業。圍繞社會事業,提升服務水平。堅持干部雙向掛職制度,深化“組團式”“集團化”幫扶,擴大范圍,提升水平。持續加大黨政干部、科教文衛農技人員、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等人才交流培養,繼續為受援地區提供智力支持。圍繞鄉村建設,打造典型示范。加強鄉村公共服務供給,協力支持“百村振興行動”,共同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不斷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抓好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推廣復制“武清模式”,幫助解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問題,著力打造美麗善治鄉村。圍繞工作創新,強化宣傳引導。深入挖掘新鮮經驗、成功模式和典型案例,召開新聞發布會,開展專題宣傳,不斷增進雙方情感認同和協作共識。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注重激發內生動力,積極構建社會各界關心支持我省鄉村振興工作格局。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