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區新區供熱廠服務大廳,市民正在繳納今年的供熱費用。
工人們在檢查水的沉淀情況。
為保證今年的供熱能夠如期進行,工人們正在對設備進行維修。
導讀:金秋十月已緩緩進入尾聲,伴隨著陣陣寒氣,供熱季也即將到來,供熱費用的價格再次成為市民密切關注和討論的話題。
據悉,2014年煤價均價為每噸475元,2015年煤價均價為每噸392元,其中運費無變化。由于煤炭價格下跌趨勢明顯,國內部分城市已經下調了供熱費用,但西峰城區今年的供熱費用為何不調整?
-圖隴東報/掌中慶陽記者陳飛文隴東報/掌中慶陽實習生鄧倩
供熱季將至市民期盼下調取暖費
家住西峰城區鴻元麗都小區的王先生在該小區已居住兩年了,他告訴記者:“前年的供熱費是18元每平方米,去年的供熱費沒有什么變化,今年不知道怎么規定的。我看新聞上報道,山東、黑龍江等城市好像已經開始下調供熱費用,個人覺得這對普通群眾來說真的很好。成本低了,價格應該也要有所變動,如今的煤炭價格已經是連年下跌,考慮到這個重要因素,遵循市場運行的基本規律,也該適時下調供熱費用。如果今年咱們西峰能夠下調費用,那就太好了。”
吳先生住在市區較為中心地段的小區里,他表示,最近其實也沒有關注過暖氣費問題,每年都是小區管理人員通知收取暖費,然后就趕緊去繳納。吳先生說:“收取供暖費用那得看統一規定和安排,但是如果能夠下調那肯定好啊,前提就是一定得保證供暖公司按時供暖,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切不可因為要下調費用、節約成本等緣故而影響了冬季供暖的質量。”
念女士剛剛出差回來,對供熱費用的繳納情況還不清楚,只是聽親戚說好像跟去年一樣,每平方米18元錢。念女士告訴記者:“去年煤價就降了,那個時候就在討論要不要下調收費標準,可是去年并沒有降,今年應該也是一樣的情況。煤炭費用下降了,可是現在其他的物價上漲了,尤其是工人工資和福利、運費、設備維修材料費之類的,從這些方面考慮,今年應該不會降。”
今年供熱價格標準已定不具備下調條件
記者查詢了近幾年的供熱價格標準,通過調查發現2010-2015年期間,西峰城區供熱價格均執行居民20元/㎡,非居27元/㎡標準,均按建筑面積收取。其中政府對居民按2元/㎡直接補貼到供熱單位,居民實際繳納18元/㎡,補貼資金由市、區兩級財政各半承擔;對城區低保戶按采暖期每人補貼150元,補貼資金由區政府籌措,直接補貼到個人。
隨后,記者前往市發改委了解到,西峰城區今年的供熱價格,也就是2015-2016年度供熱價格已全面確定。即維持去年的收費標準不變。另外,區分說明了燃煤鍋爐供熱價格:居民20元/㎡,非居27元/㎡標準;燃氣鍋爐供熱價格為:居民25元/㎡,非居39元/㎡,均按建筑面積收取。供熱期從2015年11月1日開始至次年3月15日結束,用戶晝夜室溫不得低于18±2℃,室溫合格率不得低于97%。
市發改委工作人員對此也做了詳細的介紹和解讀,這是經供熱公司匯報、區物價局詳細核算與深入分析、市物價局最終研究確定的價格標準。主要來講,由于水、電、人工、運輸等各類成本的逐年上漲,燃煤供熱價格與成本倒掛,近年來西峰城區的五家供熱企業全部處于虧損運營狀態,目前還不具備下調的條件。
林女士今天剛剛繳納了供熱費,她告訴記者:“煤炭供熱費確實牽涉到了供熱企業和市民二者的利益,煤價下跌,供熱費也應該適當下降,但是考慮到供熱企業的存活問題,也不可一味要求降價。要讓市民們真正解除疑慮,明明白白繳費,可能還需要有關部門公開供熱成本的細賬,用數據說話。而且,為了保證公開的成本信息真實準確,可由審計部門對之進行核實,或引入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對供熱企業供熱成本進行審核。如此一來,也將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供熱成本核算需考慮多方因素
10月19日,記者來到西峰區物價局,從去年采暖期區直供熱企業經營情況匯總表上,記者清楚地看到了西峰區五家供熱站的具體情況。匯總表實際收入一欄包括暖氣費收入及政府補助資金兩項,費用支出一欄詳細列出了燃煤費用、水費、電費、工資及福利、維修材料、鍋爐用藥、上煤機械費等支出項目,經累計核算各家供熱站基本都是呈虧損運營狀態。
西峰區物價局副局長王積德表示,燃煤費用在整個成本核算里占比重最大,這個是不可否認也是毋庸置疑的。今年的煤炭價格較之去年有所下降,在假設其他費用水平保持不變的前提下,預計供熱成本在去年的基礎上每平方米可降低兩元多。
“我們在核算成本時因為無法綜合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一般采用的是設計燃煤標準,即每平方米要達到供熱標準所需要的煤炭是27公斤,而在具體的實際操作中,每平方米的供暖所需煤炭重量遠超過這個設計標準,這一部分的差價是沒有計算到供熱成本中來的。而市民們普遍擔心的維修鍋爐費用、設備老化更新費用等等,這個可以明確說明,這些非正常費用并沒有計入供熱成本。”王積德說。
如此看來,雖然煤炭價格下跌,但是出于實際運行的具體情況,今年的供熱費用維持去年的標準不變也是經過多方核算得出的最終結果。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