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市民在蘭州某房地產公司新開的樓盤模型前選房。
2015年前三季度甘肅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省統計局副局長陳波說房地產已經沒有前幾年那么熱了,主要是市場的原因。
始于2002年的全國房價上漲,在2004年開始出現井噴式的飆升勢頭。2005年成為房地產史上的首個“宏觀調控”之年。此后10年,房地產的發展深深地打上了“調控”的烙印。
從當初高調出場到如今黯然落幕,其間帶給普通購房者的歡欣雀躍,帶給房地產界的恐慌,此刻都要暫告一段落。房地產市場注定要在利潤和滿足民生需求的矛盾中擇路前行,市場會是唯一的選擇嗎?答案也許會在下一個10年中揭曉。
失去的10年
靜寧南路,一棟臨街商住樓,1至2層開滿了餐館,繞到樓背后,餐館的排煙管道林立,順著室外樓梯上到二樓的位置,才得以進入居家的單元樓門。說實話,雖然這里地處市中心,但是居家的確不是理想的所在。
王文量一家三口就居住在這里,這是過去11年里,他們在這個城市里第五個臨時租住地。王文量在蘭州上大學,在蘭州工作、結婚生子,11年過去了,至今依然是片瓦不存。
2004年,王文量大學畢業,只身留在蘭州。王文量回憶,那個時候單身,和幾個同學合租在永昌路,雖然工作也不穩定,收入亦有限,但是一個月不到700元的房租,幾個人分攤幾乎沒有壓力。一個月下來,不但養活了自己,還有一些結余。買房的問題,王文量和他的合租室友們根本就沒有考慮過。
王文量現在還清楚地記得,他入職第一個月領工資的時候,和公司一位老員工聊天,得知這位同事剛剛在雁灘新港城按揭買下了一套85平方米的房子。“當我知道那位同事用一個月的工資才能夠買下一平方米的面積的時候,我覺得他是瘋了。”王文量回憶說,“那會我剛入職工資不到1500元,買房的同事工作已有七八年了,薪水也就2500多元。”
彼時,蘭州雁灘地區的開發正漸入高潮。幾次聊天,王文量和那位老同事逐漸熟悉起來了,老同事不止一次攛掇王文量買房子,“兄弟,如果你打算將來留在蘭州,買房子是必須的,如果家里能夠給你支持一點首付款,最好就趕緊買了。”
王文量后來說:“那個時候,人心都還不定呢,覺得買房子對我來說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
王文量不知道,此時在中國一線城市,房價已經坐上了火箭。身處內陸的蘭州,城市的房價已經開始出現上漲的勢頭,但很顯然,那個時候的漲勢相對還比較平緩。
蘭州房價大漲的前夜,有人摩拳擦掌,有人滿懷疑慮。
蘭州感受到房地產價格火箭般躥升的時候,已經到了2006年末或者2007年初。在那個春寒料峭時節,蘭州大部分開盤在售的房價已經突破4000元關口。整個2007年,蘭州房價也坐上了火箭。
王文量沒有出手。但是他的高中同學羅權果斷出手了,他從最近才更名為蘭州財經大學的蘭州商學院畢業后入職一家保險公司。8年后的今天,羅權笑言,不是我有多高明,只是當時正面臨著結婚的壓力,必須買房。羅權沒有足夠的首付,就選擇了城關區主城區的一套二手房,那時,一套不到70平方米的二手房,羅權花了16萬多,均價差不多是2004年蘭州新房的價格。到了2015年,羅權的這套房子價格超過了55萬。
調控10年
2005年的時候,諸多地產大佬們斷言,房價在全國范圍內將進入一個快速上漲的通道。但這樣的言論,很快招致網民的集體圍攻。
房價狂奔的同時,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開始出拳。
2005年3月5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05年“將重點抑制生產資料價格和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
央行最先祭出貨幣政策這把利器:從2005年3月17日起,將現行的住房貸款優惠利率回歸到同期貸款利率水平,實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為相應期限檔次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同時,對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城市或地區,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現行的20%提高到30%。公積金貸款利率提高0.18個百分點。
2005年3月20日,時任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在公開場合澄清:央行的房貸新政正是為了遏制房價上漲過快的勢頭,保護百姓購房。
與此同時,2006年,建設部等多部門出臺了調控措施,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90/70”政策。“90/70”政策是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占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
在蘭州,蘭州市國土資源局的消息稱,蘭州市年內計劃安排3825畝土地用于房地產開發市場,1807.5畝用于商品房開發。其中2017.5畝用于經濟適用房、限價房、廉租房建設。政府希望通過土地閘門和杠桿調控,力爭把蘭州市房價調整到合理水平,讓更多老百姓能住上房,住得起房。
同時,蘭州市出臺的住房保障規劃中也顯示,2008年蘭州市將首次開建100萬平方米限房價、限戶型面積的“兩限房”,重點用于解決買不起商品房又不能享受經濟適用房政策家庭的購房需求。
2007年9月27日,央行重拳出擊,規定購買二套房必須首付五成以上,利率上浮1.1倍。
進入2007年冬季房屋銷售淡季以后,蘭州市的房價居然破天荒地超過了每平方米4000元。2007年11月下旬原黃河藥市附近一樓盤16號樓認購中,均價4700元/平方米。該樓盤其余房子基本售罄!
這個時候,王文量還在算賬:我一個月工資兩千多元,現在房價已經是工資的2倍了,房價它還能上漲?這么漲下去有多少人可以買得起?
沒想到,樓市風向逆轉。2007年12月,萬科時任董事長王石公開表示“樓市拐點已經出現”,與此同時,萬科在全國范圍內扛起降價大旗。2008年3月,潘石屹拋出“百日劇變論”,預計樓市將降至冰點。
2007年的嚴冬,王文量此時暗自慶幸自己沒有投身“房奴”一族。
2008年9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為擴內需保增長,樓市調控風向逆轉,由抑制需求改為鼓勵消費。2009年,許多樓市調控政策出現了松綁,比如房貸首付下調,房貸利率下調。隨后的2009年、2010年、2011年房價再度快速上漲。
2009年7月9日,經過43輪舉牌大戰,最終以代碼G0915號(含原蘭州電線廠、白銀路26—40號、盲聾啞學校)被蘭州良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1.82億元的最高成交價競拍成功。位于中山林什字西北角的G0915號宗地,畝均價格達到743萬元,創下蘭州土地畝均價拍賣新紀錄。
針對這種情況,中央再次開始從緊調控。同時,保障房建設成了此后解決部分居民安居夢想的長期政策。
王文量在蘭州的同學此時大部分已經開始著手買房了。“房價到底會不會降?現在該不該出手買房?”王文量的同學吳啟瑞徹底被搞暈了。一直到2009年10月份,房價雖然止住了快速上漲的勢頭,但是降價的期待總是未能如愿,吳啟瑞決定咬牙買房。吳啟瑞買的還是二手房,價格是每平方米4300元,相比同學羅權買房時的價格又翻了一番。
2010年4月國務院下發“國十條”,這被業內戲稱為“史上最嚴樓市調控政策出臺”。其中規定,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房價過高地區可暫停發放第三套房貸。2013年3月1日,國務院再次公布樓市調控細則,進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貸款的首付款比例和貸款利率;個人售房嚴格按轉讓所得的20%征稅。
2008到2009年,王文量幾個關系好的同學都陸續買了房子。
2014年9月3日起,購房人在蘭州市購買商品房、二手房辦理網簽備案和房屋交易時,不再核查現有住房情況,意味著執行了4年的限購政策退出蘭州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市場以“限”為主的調控至此黯然退出。
深夜,王文量坐在電腦前瀏覽房地產新聞,一張帖子讓他眼眶浸濕,“每一次,都以迎接繡球的姿態去迎接調控,歡呼雀躍;每一次,都以接到鉛球的姿勢被砸翻在地,滿地找牙。每一次,都認定便宜的房子就像盤中的肉,十拿九穩;每一次,這煮熟的鴨子居然還是又飛掉了,目瞪口呆。”
熱性變理性
曾苗深吸一口氣,再重重地吐出來,一縷發絲在眼前晃動,她拿起電話,撥出了這天第一個號碼。
十幾秒后,一個低沉的男聲從聽筒里傳出來。斜倚在工位上的曾苗立馬端坐,迅速進入自己的職業狀態:“先生,您好!我是×××樓盤的銷售,請問您近期是否有買房的計劃?”曾苗聲音清亮,手里拿著一支筆,隨時準備記錄。得知對方沒有購房的意向后,曾苗又照著手頭客戶資料繼續下一個。
“現在撥打一個客戶電話前,都要給自己鼓鼓勁。”有三年房地產銷售經驗的曾苗說,“有的客戶會客氣地婉拒,但是大部分客戶不聽我說完就直接會掛掉電話,說實話打擊還是很大的。”
眼下,曾苗正在經歷她職業生涯中的一個低谷期,可怕的是她還沒辦法判斷這個低谷期會持續多長時間。
10月21日上午,甘肅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甘肅調查總隊與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召開了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在公眾關注的房地產領域,省統計局副局長陳波說,“今年以來全省房地產投資前幾個月弱,后幾個月強,但已經沒有前幾年那么熱了。”
毫無疑問,官方已經對未來可預期的房地產市場給出了趨勢性的答案。
10月23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9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顯示,9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房價格下降的城市有21個,上漲的城市有39個,持平的城市有10個。同比來看,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58個,上漲的城市有12個。其中,蘭州新建商品房價格中止了自去年5月份以來的下降態勢,首次出現環比上漲,但漲幅僅為0.5%。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今年年中發布了《中國35城房地產短周期投資風險識別系統》報告,其聲稱,該機構通過對包括蘭州在內的35個國內重點城市房地產市場需求、市場供應、房價偏離等指標研究統計,做出了2015年全國35個重點城市房地產短周期風險評價綜合指標排名。報告顯示,呼和浩特排名第一,短周期房地產投資風險最大,蘭州次之。
該報告綜合各城市房地產市場需求、市場供應、房價偏離等指標,通過數據分析認為,2015年蘭州房地產市場偏弱,房價反彈驅動力弱。
“雖然政府為刺激房地產業,不再限購,但熱度仍在降。”陳波分析認為,“主要是市場的原因,前幾年正處于居民消費轉型期,剛性需求大,如今已趨于飽和。再加上國家加大對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房的投入,使得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得到了一定滿足。總體上,民眾對房地產的熱性已轉為理性。”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