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成子居崆峒山石室中,黃帝聞而往焉”。5000多年前,軒轅黃帝拜謁廣成子于平涼崆峒山,探問治國、養生之道,讓崆峒山從此聲名遠播。5000多年后的2015年,一支由中央主流媒體、港澳媒體、省市縣傳統媒體及新興媒體記者組成的“問道”團隊,走進“道源圣地”崆峒山,走進平涼的城鄉大地,叩問平涼的山山水水,共同探尋文化傳承、產業發展、扶貧攻堅、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和人文精神之道。
由我市與新華社甘肅分社共同策劃開展的“問道崆峒·走進平涼”大型全媒體融合報道活動,是我市近年來規格層級最高、持續時間最長、刊播稿件最多、社會反響最大的一次主題外宣盛事,也是以互聯網思維推進對外宣傳工作的一次大膽創新,其產生的輻射效應和深遠影響遠遠超出了活動本身。
(一)何以問道?軒轅黃帝登臨崆峒問道廣成子,取真經以期治理天下。當代新聞工作者以“獨辟新界”和“志士每多登隴首”的心態,全面聚焦平涼轉型升級、科學發展大主題,深度挖掘小康和諧文明生態平涼好故事,探索實踐以互聯網思維推進對外宣傳工作的創新之舉。
2014年,新華社甘肅分社與隴南市聯合開展了“探路隴之南”行進式集成采訪報道,新華社與當地媒體協同采訪,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全媒體采編手段,利用網絡、屏幕和指尖與讀者互動的傳播模式,全景展示了隴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為讀者提供了更多元和有容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為外宣工作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和路徑,那么,這種宣傳報道方式在平涼能不能被成功復制,并擴展其內涵與外延,在我市轉型升級、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為經濟社會發展助力,為我市的外宣工作打開一個全新的局面呢?
今年年初,市委宣傳部與新華社甘肅分社進行了多次銜接討論,借鑒完善“探路隴之南”的經驗與成效,并邀請新華社甘肅分社社長、黨組書記王宏偉,副社長、總編輯陳俊帶隊,幾次深入我市開展前期調研策劃,召開選題對接座談會,赴各縣區實地調研采訪,精準梳理具體報道線索,制定詳盡策劃實施方案,最終敲定開展以“問道崆峒·走進平涼”為主題的大型全媒體融合報道活動,并適時推出通稿《信號·信心·信念——“問道”平涼感知新常態》,為活動預熱。
什么是全媒體融合?“就是要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新聞媒體與采訪領域的深度融合、專業采編人員與廣大受眾的深度融合、主流輿論場與民間輿論場的深度融合。”王宏偉對此次“全媒體融合”報道活動給出這樣的定位。
這是平涼第一次以全媒體形態開展的主題外宣采訪活動,是面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宣傳推介平涼,打開外界了解平涼、感知平涼的一扇新窗口。
對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多次批示:充分利用新華社融合報道的成功經驗和成熟的新媒體發布渠道,聯合其他駐甘新聞單位、甘肅省內主要媒體、網絡新媒體,推出聚焦平涼發展之道的宣傳盛宴,共同打造平涼對外宣傳報道的“嘉年華”。
經過各方精心籌備,7月26日,“問道崆峒·走進平涼”大型全媒體融合報道活動隆重啟幕。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連輯出席啟動儀式,市委書記陳偉,新華社甘肅分社社長、黨組書記王宏偉分別致辭,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彭鴻嘉宣布活動啟動,市委書記陳偉,省委網信辦、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主任梁和平共同為采訪團授旗,市委副書記、市長臧秋華主持啟動儀式,多家中央、省級和香港媒體的記者編輯一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活動啟動當天,新華社甘肅分社及我市媒體和自媒體發布渠道,聯合其他駐甘新聞單位、甘肅省內主要媒體、網絡新媒體,共發布傳統稿件和新媒體稿件51篇,稿件通過新華社黨政客戶端集群、新華手機報、新華網甘肅頻道、問道崆峒專題WAP網站、“問道崆峒”微信公眾號、“平涼發布”微博微信號、平涼新聞網、平涼門戶網站及平涼各媒體集中發布,力求在不同受眾、不同需求的群體中實現傳播全覆蓋。
經系統數據統計,截至7月27日下午,總閱讀量就已經超過20萬人次,高關注率與點擊率給了報道活動一個“開門紅”。
(二)如何問道?“問道崆峒·走進平涼”大型全媒體融合報道活動從策劃、調研到啟動、發稿,歷時6個多月,各媒體采編人員足跡遍布平涼七縣區和工業園區,累計行程4200多公里,深入走訪了一大批基層干部群眾,挖掘了大量鮮活生動的新聞素材,采編制作了許多有分量有價值的報道稿件,力求把一個真實而精彩的大美平涼宣傳推介給廣大受眾。
“7月26日,“問道崆峒·走進平涼”大型全媒體融合報道活動啟動儀式順利舉行,相關報道活動拉開序幕……”
“7月27日,“問道崆峒·走進平涼”大型全媒體融合報道活動主題論壇在崆峒山下舉行……”
由中央、省、市縣主流媒體記者組成的采訪團隊,從崆峒山下出發,頂著烈日,踏上了聯合采訪“問道”之路。
隨著“問道崆峒·走進平涼”全媒體融合報道活動的深入,新華社、人民網、甘肅日報、香港《大公報》、鳳凰網等中省媒體密集發布了各類相關信息,報紙、電視、網站、微信、微博、客戶端等多種渠道大容量推出活動內容,圖文、圖表、動漫、音視頻、互動話題等多種形式吸引了受眾的眼球,參與其中的媒體記者、平涼市民更是積極分享轉發,有網友表示,那幾天朋友圈直接被“問道崆峒·走進平涼”刷屏。
問道團隊的記者、編輯,圍繞在新時期、新常態下平涼如何轉型升級、科學發展,如何建設甘肅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等話題,深入各縣區,走進村社農戶、田間地頭、廠礦車間、街道社區和學校醫院,探尋平涼在文化傳承、產業發展、扶貧攻堅、城鄉建設、生態文明及平涼人文精神方面的偉大探索,深入挖掘報道題材,豐富報道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問道崆峒·走進平涼”大型全媒體融合報道活動通過報紙、廣播、電視、雜志、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手機報、手機短信等平臺渠道,共計刊發原創文字、圖片、音視頻和新媒體報道570多篇(條、幅),新媒體平臺編輯刊播各類稿件2730多篇(條、幅),網上網下累計總點擊量、關注度達到1.15億人次。
參加本次融合報道活動的各級各類媒體堅持統一共享新聞資源、同步集中刊播稿件,實現了不同媒體的同頻共振和融合互動,掀起了全媒體時代融合報道的立體聲勢和規模效應。
特別是運用數據新聞、動漫圖畫等新技術、新應用推出的一大批新媒體產品,突破了新聞報道的常規套路,成為了此次報道的亮點。《靜寧蘋果的前世今生》、《明朝那些事兒》、《平涼紅牛為什么這么紅》、《和平涼一起長大》等一批獨具特色的新媒體報道,一經推出便得到了受眾的熱捧和點贊。
網友“風哥”在看了《平涼NO1》之后留言說,沒想到平涼有這么多的第一,自己少小離家,對家鄉的了解不多,這次真是“漲姿勢”了。“我們參與到新華社的策劃與制作,感覺受益匪淺,這種全媒體合作的形式對彼此都是一種促進。”參與新媒體產品制作的靳浩說,新媒體產品的表現方式比較生動活潑,能引起受眾的觀看欲望與興趣,傳播途徑和渠道也比較寬泛,現在很多網民更傾向于手機上網,新媒體產品剛好切合了這種需求。
“把主流輿論場與民間輿論場相融合,打破媒體界限,把所有的傳播渠道都融合在一起,通過這種深度融合的形式,挖掘平涼的‘六個道’,擴大平涼的對外宣傳影響力”,新華社甘肅分社媒體融合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張錳說,在活動策劃之初,考慮從創意到制作再到傳播的每個環節,達到全流程融合,“從我們得到的反饋來看,效果是相當好的,達到了預期效果”。
問道活動期間的其他系列活動,讓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在崆峒山彈箏湖公園舉辦平涼市主題論壇上,李含琳、杜斗城、吳建平、胡云安、李丙智、樊廷錄等省內外專家學者齊聚平涼,精彩論道,暢談平涼的歷史文化、優勢產業和經濟改革,共同探討新常態下平涼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之路。
在融合報道活動縣區集中采訪結束后,市委宣傳部又與新華社甘肅分社共同策劃推出“問道崆峒·走進平涼”大型全媒體融合報道有獎答題活動,增強社會公眾對“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養生第一地”的感知、了解和體驗,使線上的宣傳推廣變為線下的現實效益。
(三)問出何道?毋庸置疑,問道活動問出了平涼轉型升級、科學發展之道,問出了優勢互補、特色積聚之道,問出了媒體融合互動、創新進取之道,問出了“互聯網+”時代外宣工作的創新之道。
“讓優勢產業更優勢,產生更多的效益,產生更多的稅收,讓政府能干更多涉及民生的事”,“用工業理念發展金果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帶領,能人大戶帶動來發展,同時果園要集中,要引進果園機械化,真正使金果產業現代化”,“利用互聯網+的形式,提高電商農業,把互聯網先進技術運用到旱作農作物推廣銷售方面,提高效益,提高對外宣傳,提高商品附加值”……
一場關于探尋新常態下平涼轉型升級、科學發展之路的論壇,在彈箏湖畔舉行,真知灼見層出不窮,智慧碰撞亮點頻現,與會黨政領導、專家學者,立足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圍繞平涼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在文化傳承、產業發展、扶貧攻堅、城鄉建設、生態文明、人文精神等方面展開了深入研討,并對平涼如何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在新常態下實現轉型升級、科學發展,進行了深刻解剖與分析,為今后改革發展進一步廓清思路、明確方向。
“主題論壇很有創意,各位專家的精彩‘論道’,對于我們進一步分析市情、把握形勢、理清思路、加快發展,必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論壇現場,市委副書記、市長臧秋華表達了誠摯的謝意,問道活動為平涼建設甘肅省域副中心城市、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陜甘寧結合部生態宜居城市“問”出了“金點子”,為平涼建設隴東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和西電東送重要樞紐、甘肅省東部重要的人文生態旅游度假基地、陜甘寧結合部商貿物流和交通樞紐、甘肅省特色農業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找到了“主攻點”,為平涼與全省、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匯聚了強大正能量。
“策劃、創意、效果很好,要充分利用大媒體的優勢,加大對外宣傳的力度。”問道活動結束后,市委書記陳偉做出評價。
對平涼外宣來說,問道活動最大的收獲,就是借助新華社這一國家級媒體平臺優勢,對全市各方面工作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化、深層次的宣傳推介,有效提升了平涼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問道活動成為平涼一張獨特的外宣品牌,多角度展示了“道源圣地”平涼新的生機與活力。僅新華社就在其旗下的新華網、新華手機報、新華社發布客戶端、黨政客戶端以及微博、微信公眾賬號等平臺,推出各類圖文、音視頻、新媒體報道300多條。通稿《新優勢·新需求·新動力——甘肅平涼“問道”問出“三新”》,對平涼轉型升級、科學發展之路進行了高度提練總結,累計轉載轉發超過39萬次。
“問道活動收獲頗豐,問道團隊不虛此行。”這是問道團隊成員共同的感受。問道活動堅持多媒體采集、融合式報道、多介質展示、廣渠道傳播、體驗性反饋,讓參加活動的所有記者看到了平涼的后發優勢和發展機遇,也帶給他們不一樣的采訪感受。人民網記者劉海天在人民網甘肅頻道播發了24條圖文專稿,問道活動結束后,他感言道,“問道”的活動內涵將不局限于平涼市、甘肅省,“問道崆峒”可以帶給每個人不同的啟示,他認為,鞏固中國人靈魂里的“道”,是平涼人的重任,也是中國人的重任。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在這次活動中,借助新媒體的優勢,借助互聯網思維,探索新媒體傳播新規律,探索全媒體融合報道方式,為外宣工作的創新實踐尋找到了突破口,在新華社這一國家級平臺上,擴大平涼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意義非凡。
“‘問道崆峒·走進平涼’大型全媒體融合報道活動是以互聯網思維推進對外宣傳工作的一次大膽嘗試”,梁和平認為,“互聯網+”的時代潮流不可逆轉,全媒體融合報道的趨勢不可阻擋,這種利用多媒體采集、融合式報道、多介質展示的方式,一定會讓平涼故事、甘肅聲音傳得更遠、叫得更響,也將會走出一條經濟欠發達地區憑借互聯網優勢擴大對外宣傳的新路子。
“問道崆峒·走進平涼”大型全媒體融合報道活動已圓滿結束,但外宣報道并沒有終結,新華社甘肅分社對我市的重點選題調研和具體選題報道仍在持續。市上將與新華社甘肅分社等中省媒體繼續合作,通過匯總結集出書、兌現實施有獎競猜和組織后續其他活動等,固化和延伸問道活動成果,將“問道崆峒”作為平涼外宣工作的長期品牌予以打造、推廣,不斷努力增強“互聯網+”時代下的外宣工作能力,進一步推動對外宣傳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