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擔任敬老院院長那天起,打掃衛生、一日三餐、端屎端尿便成了他的日常工作。一天中要在家和敬老院之間奔波6次,30年如一日照顧著敬老院里的孤寡、智障、殘疾老人,由于整個敬老院只有他一個工作人員,他既是院長又是廚師,既是清潔工又是洗衣工,敬老院的一切只有他一人操持,就算生病,還是一如既往強撐著照顧老人,沒有假期,沒有周末,他的月工資也僅僅只有900元。他先后為34名老人養老送終。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用一顆孝心給予了敬老院孤寡老人們最大限度的關懷和照顧,用自己的一顆愛心呵護和溫暖著老人們的心。他就是榮獲“蘭州市第二屆道德模范”榮譽稱號的皋蘭縣黑石川鄉敬老院院長李本河。
為34名五保老人養老送終
日前,記者在西關十字見到了來蘭州辦事的皋蘭縣黑石川鄉敬老院院長李本河。當他的一雙大手握住記者手的剎那間,強烈的感覺是這雙手的力度和粗糙。從他那一雙粗糙的手,可讀出他對五保老人長時間的付出和關愛。
他從八十年代初的一個“毛頭小伙子”,到30多年如一日照顧敬老院里孤寡、智障、殘疾,無依無靠的五保老人,這位樸實的漢子先后為34名五保老人養老送終。
據了解,李本河今年59歲。1976年,李本河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服兵役,1980年復員回鄉后回到黑石川鄉,時任鄉團委書記。1982年夏天,黑石川鄉新建起了養老院,10多位孤寡老人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房子。不過,由誰去伺候、去照顧這些老人成了一個大難題。“大家都知道這是一份苦差事,沒人愿意做,尤其我當時還是個未結婚的‘毛頭娃子’。當時鄉領導找我談話,讓我去敬老院。”就這樣,李本河成了鄉敬老院的“領導”,也是唯一的一名工作人員。
鄉里的孤寡老人多,敬老院里供養最多的時候就有十五六個,最少時也有五六個人。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端屎接尿……整整33年,年復一年繁瑣、臟累的日常工作,將李本河從一位血氣方剛的小伙子變成了整天操持“家務”的“火頭軍”。
敬老院里都是孤寡老人,來之前沒人照料全身都很臟,李本河咬牙為他們洗衣服、洗身子。但還有一部分大小便不能自理,為這些老人收拾屎尿,成了李本河難過的“關口”。
李本河剛到養老院沒幾天,一位名叫肖榮祿的老人便把大便弄到了床鋪上。李本河掀開被子,一股惡臭沖鼻而來,扔下被子,他沖出房間便是一頓大吐。“干過幾次就習慣了。”李本河說,“人老了可憐,誰還沒個老的時候,他們沒孩子,我就當自己是他們的兒子了。”
用情感詮釋樸素的愛心
李本河說,1996年,他得了闌尾炎,疼痛難忍。妻子勸他去醫院做手術,為了照顧老人,他一直強忍著下不了決心。因為劇痛,在騎自行車前往敬老院時,曾幾次翻車掉進路邊的溝里。最后,妻子實在不忍心了,答應替他去敬老院照看老人,他才住進醫院。手術后,沒等刀口長好,李本河就急匆匆辦理了出院手續回到了養老院。看他回來,養老院里的十幾位老人都從自己的房間里出來迎接,有的甚至拉著他的手滿臉淚水。
至今,敬老院的大小事成為李本河每天生活中不能割舍的部分。由于長年累月伺候照顧五保老人,李本河不能出外打工,家里的承包地也無暇顧及。如今,在李本河所在的皋蘭縣黑石川鄉黑石川村,他家是公認的困難戶。從當初的每月45元錢的報酬,到現在的每月600元補助,李本河硬是扛了過來。生活上的艱難也曾使李本河動搖過,有一年,正逢兩個兒子都在上學急需用錢,而每個月僅300元的工資,對李本河來說無異是杯水車薪,他的姐夫在蘭州某汽車修理廠給他找了一份門衛兼保潔的工作,每個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可當李本河對當時在敬老院的老人們說起這件事,老人們淚水漣漣,拉著他的手不放。李本河說:“這些老人都是些苦命人,如果我走了,誰來照顧他們,我真的放心不下。”就這樣李本河又留了下來,并堅持到了今天。30多年來,李本河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工作。提及以后的打算,李本河說:“我會一直這樣照顧著他們,我無怨無悔。”
對養老院的孤寡老人,李本河無愧于心,對現在才600元的工資也看得很淡,但對親人、對家庭,李本河卻有一肚子的歉疚:村子里都脫貧了,家人現在還住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土坯房、兩個孩子上學的貸款現在還沒還完、母親彌留時,因為在照顧一位病重的老人,連見母親最后一面也沒趕上……
他就是這樣用一張微笑的臉,句句暖心的話和一顆摯愛的心,為“五保”老人們撐起了一片藍天,用自己無私的愛心詮釋了“百善孝為先”的理念。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