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大學生畢業放棄城市工作 回鄉養牛致富——記平涼華亭縣高劉渭

時間:2015-11-09 11:28:28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薛應霞點擊:

   考上大學前家里養牛供他讀書,大學畢業后,他回家鄉繼續養牛致富。“花那么多錢上大學就是為了回來養牛?”村里的人聽到本村畢業大學生高劉渭的想法后,紛紛搖頭。但高劉渭卻不以為然,他說:“在寬廣的農村,用知識和互聯網搞養殖,照樣可以淘金!”

  人生的第一桶金從養“牛”開始

  “養牛既然能供出大學生,那一定就能掙到錢!”高劉渭心想。2012年7月,華亭縣馬峽鎮寺溝村的高劉渭大學畢業后,在山東開始了打拼之路,雖然月工資在5000元左右,但是根本無法滿足在大城市里高額的消費。半年后,高劉渭放棄了城市里的工作回到家鄉,開始一門心思想著怎么養牛創業。高劉渭把養牛的想法告訴了剛大學畢業的表兄郭威,兄弟倆一拍即合,但是兄弟倆的想法卻遭到了雙方父母的反對,連村里的人聽到后,都連連搖頭。隨后的日子里,兄弟倆不停給父母做工作,見兒子鐵了心,父母盡管很不愿意,也只能支持兒子闖一闖。

  兄弟倆先后找到村委會、鎮政府,表達了他們的想法,結果鎮上和村子都非常支持。2013年10月,兄弟倆用家里所有的積蓄,在村子河邊的一處空地上建起了第一座牛棚和他們的養殖場,用6頭牛和100多只羊淘來了他們的第一桶金。

  大學生將帶動更多農戶養牛

  小試牛刀,兄弟倆嘗到了甜頭。“我們的目標可不是只當個牛販子,想要干出個名堂來,就必須得擴大規模。”高劉渭說。兄弟倆一人負責養殖,一人抓管理、跑市場。在不斷的學習和總結經驗后,他們決定,調整養殖品種,以養殖品種好、生長快的“架子牛”為主,繼續擴大養殖規模。

  關山腳下的寺溝村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養殖的優勢,不但水草豐盛,每年還會生產大量的玉米秸稈,這些都是肉牛養殖的理想飼料。兄弟倆流轉了500畝山地種植飼料,200畝川地種植玉米。擴建了養殖場,新建4座牛棚和兩個青貯飼料氨化池。

  “也是趕上了好政策。當時,農牧局的干部下鄉調研,得知情況后,主動和我們聯系,幫忙申請到了40萬元的養牛大縣基礎設施建設扶持資金和30萬元的草畜貼息貸款,還免費送了700多斤苜蓿籽。”郭威說道。

  “現在一共有86頭牛,今年預計出欄30多頭,一頭牛的利潤保守點按5000元算,今年能掙個十五六萬。”高劉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村基本家家戶戶都有牛棚,可這幾年,多半人都不在家種莊稼,外出打工,沒人養牛了,牛棚閑置著。最近,我們正在和大伙兒商量,準備學習“基地+農戶”的養殖模式,在村上建立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我們專門負責養殖基礎母牛和技術指導,然后向村民投放牛仔,實行訂單回收,帶動更多農戶參與養殖,不斷擴大養殖規模。”

  蘭州晚報記者 常舒清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