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往時光”的巷子口
“巷往時光”,當聽到如此富有詩意且充滿文化氣息的名字時,你的腦海里第一時間呈現出的是怎樣的場景呢?是一家精致文藝的咖啡館,亦或是一處充滿特別的畫室?但是你都想錯了,這是一條小街巷的名字,而這條小街巷如今正處在我市的繁華地段酒泉路街道楊家園內。昔日陳舊破落的小街巷變身為新地方“巷往時光”,改變的不僅僅是名字,更是這條小街巷整體的面貌。改造后的新街巷“還原”了原來轄區內老蘭州傳統文化和地方的影蹤,還用很多細節的“筆觸”讓這條巷子溫暖而靈動起來。近日,記者來到了巷往時光小巷,細細了解了這條巷子的改造故事和現在的面貌。
小巷子里寫出蘭州傳統文化
剛走到巷子口,即刻就感受到了這條小巷的傳統味,仿古的磚墻上仿造做出了原來半邊城門的樣子,城門里縱深感極強的老照片仿佛讓人穿越時光。老照片上是原來處在酒泉路轄區內的鼓樓的取景,畫面上曾經的建筑和街道一目了然,讓人感覺到了往昔的文化。“城門”的一側,用紅色的字介紹了酒泉路的“前身”。
繼續往巷子里走去,簡約的文化墻面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面墻采用傳統建筑的屋檐和墻面,靠近屋檐的下方鑲嵌著“巷往時光”四個花體字,字樣旁邊一首古典韻味的詩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闡釋了希望人們在小巷中悠然生活的愿景。
小巷另一側的墻面上,幾幅精心設計的畫框懸掛著。在畫框中,記者看到引入了“塔影、河聲”等概念,上面配有對蘭州白塔山、中山橋等標志性建筑的傳統追溯,讓人們對這些標志性建筑的歷史也有所了解。
“蘭州織呢局、彭澤故居、鼓樓、玉佛寺
……”說到原來地處于酒泉路街道轄區的這些老地方,或許很多人并不知情,而隨著城市的建設,這些以往的城市標志性建筑更是被更多人所遺忘。在這條巷子里,記者又找尋到了原來這些老地方的影蹤。“呢織局、彭澤故居等這些歷史遺跡原本就在我們街道的區域內,在此次改造中,我們找到了老照片,并查閱相關資料用文字的形式做成了墻面上的展示畫框,廣泛發掘小街巷內的人文歷史,讓更多人了解到了蘭州的這些傳統文化和記憶。”酒泉路街道的工作人員石卉向記者介紹到。
細節溫暖改造讓小街巷更有“人情味”
在巷往時光小街巷中,記者在路邊的便道上看到了不少提供給行人乘坐休息的小凳子。“冬天石材的凳面會比較涼,考慮到轄區內老年人居多,我們特意把凳子的凳面做成了木質材料的,這樣老年人坐起來也更舒服。”酒泉路街道主任郭佳向記者介紹到。
在這條巷子中,原來位于巷子中間的一處老彩鋼房多年以來不僅僅影響了巷子整體的形象,而且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在此次改造中街道通過前期設計,多方協調,拆除了
此處彩鋼房,建成了社區的一刻鐘服務圈微服務店,同時通過引進相關立體養老的服務項目,為轄區的老年人以及特殊人群開展服務。
“為單邊停車設計畫出的停車線、空中老舊電線的捆扎整理、每一個店面LOGO的文化設計,整體的立面打造……”透過這些改造的細節,記者看到的不僅僅是街巷面貌的變化,更多的也是街巷方便居民生活,美化居民生活環境的人性化思量。一位轄區內的大爺如此說:“以前我們這條巷子臟亂差,如今這里環境變好了變美了,還有了許多文化傳統氣息的地方和便民設施,這讓我們生活的舒心便利,這樣的巷子不僅我們居民喜歡,自己今后也愿意主動愛護。”
一條小街巷的變化,不僅僅讓我們看到
了城市傳統的印記文化,也看到了街巷改造中為居民服務的實用性。正如街道黨工委書記張鵬所說的那樣,小街巷是臟亂差現象屢見不鮮的根源地,所以在改造這樣的小街巷時就要更用心,此次街道為了有效地改變這種現狀,積極協調市、區相關部門及轄區單位,首先對暢家巷和楊家園兩條小街巷進行改造,全力打造了暢家巷創衛示范一條街、楊家園一刻鐘社區服務示范一條街,并且融入了許多不一樣的元素,希望通過這樣的小街巷改造,讓更多人看到文明蘭州的步伐,讓更多人看到五城聯創中蘭州每一處的用心之處,也更讓百姓體會到小街巷改造為他們的生活帶來的各種便利。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