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窩鄉,位于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該鄉共轄10個行政村100個合作社2677戶10847口人。該鄉鄭家洼村有密須王墓,即俗稱的"天子墓"。
蒲窩鄉位于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中南部,東北與該縣中臺鎮毗鄰,南與陜西麟游縣接壤,西連該縣百里鄉。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10公里,流域面積125平方公里。共轄10個行政村100個合作社2677戶10847口人。總耕地面積41461畝,人均3.71畝。
蒲窩鄉地處黃土高塬殘塬溝壑區,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海拔在1100-1350米之間。整個地形呈鳳爪形,基本是以兩條大溝分割成南北走向的東、中、西三道塬組成,東塬稍寬、中塬次之,西塬更狹。相傳漢劉秀避難藏土中,用麥稈通氣,故稱蒲窩為通氣三塬。塬面雖破碎狹窄,但土質優良,野生資源豐富,林草茂盛,植被良好,森林覆蓋率達到23.8%。
年日照時數2453小時,平均氣溫9.30C,年降水量650mm,夏季多東南風,冬季多西北風,風速年平均為每秒2.8米,蒸發量1440mm,干燥度80%,平均氣壓863hpa,無霜期170天,早霜期多出現在10月10日,晚霜期在翌年5月10日,地面凍結多開始于10月份,全年最大凍土深度48厘米,凍土嚴重期在2月23日左右。
蒲窩鄉解放前為鎮,解放后設蒲窩區;1956年撤蒲窩區歸坷臺區;1957年撤區并鄉時分屬城關、蒲窩鄉;1958年公社化時分屬中臺、百里公社管轄;1961年歸靈臺公社,同年12月設公社時,沿用合作化時五星農業合作社名稱,取名五星公社(駐四郎殿)。1982年更名為蒲窩公社,1984年更名為蒲窩鄉。蒲窩因其位于蒲谷尾而得名。
(一)農業
2006年底,全鄉農業生產總值增長9%,達到3676.14萬元;糧食總產量突破1萬噸,鄉級財政總收入達到30.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73元,比上年增長113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05‰以內。全鄉肉牛飼養量達到11000頭,出欄4100頭,人均養牛收入達到400元。完成黃改凍配1206頭,引進基礎母牛120頭,
新建溫棚牛舍150座,全鄉累計達到650座。牧草留床面積14378 畝。林果產業以有機紅富士蘋果為重點,立足鄉情實際和產業特點,按照"整村覆蓋、整鄉發展、一業突破"的產業發展思路,堅持"政策扶持、典型引路、科技支撐"的原則,從2007年開始歷經六年發展,全鄉果園面積達到了11000多畝。
(二)工業
鄉鎮企業總產值增長7%,達到322萬元,現有任塬建材廠、關莊建材廠、五星建材廠等民辦企業。
(三)商業服務業
商業戶數88戶,從業人員201人,投資額150萬元,銷售額260萬元;社會服務業從業人員528人,投資額138萬元,年創利稅16萬元。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