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威戎鎮--靜寧縣威戎鎮的人文環境

時間:2015-11-13 16:39:17來源:編輯:點擊:

邑聚和市鎮

記者在隨意地觀看時,無意中看到一塊隱在草叢中的物什,仔細一看,是一塊殘破的瓦當。兩位學者很興奮,說我們今天運氣真好。他們說,這個東西在這兒以前比較多,已經不多見了。另外,記者在草叢中還看到一個蜘蛛的巢穴,便向兩位學者開玩笑:這是我們在這個遺址上發現的當代最小的建筑物。

據高世祥說,這種瓦當只有在規格比較高的建筑物上才會用。他說,從這個遺址的遺物推斷,這里在秦漢時期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城池,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邑聚和市鎮。

楊灣村

隨后,我們又去了兩水交匯處往下數公里一個叫楊灣村的地方,在這兒塬山上下,田間地埂,俯拾皆是加砂陶、彩陶和紅陶片。當地的一位農民還向我們出示了他撿到的石斧、紡輪和五銖錢幣。說明這兒也是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遺存的所在地。

在楊灣塬考察時,最使我們興奮的是兩位學者發現了一處遺跡,他們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大約5000年前的陶窯。從可見部分看,他們認為是陶窯的煙道。在靜寧縣境內,以前還從未發現過古代的陶窯遺跡。

這天的考察,不但帶著發現的快樂,也使記者相信,在葫蘆河流域,數千年甚至上萬年前,人類的活動就比較繁盛。攻伐與侵消戎狄曾有過的烽火歲月

春秋早期

"春秋早期戎狄勢力頗盛,華夏各小國固然受到較大威脅,就連晉、齊等大國同樣也遭到戎狄人的侵伐。"(翦伯贊《中國史綱要》第一冊)"自秦漢以來,中原統治者都將防御的主要精力放在西北。從戰國始就在固原以北修筑長城……"(薛正昌《固原歷史地理與文化》)"及平(周)王之末,周遂陵遲,戎逼諸夏,自隴山以東,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表、絡、冀之戎,涇北有義渠之戎……當春秋時,間在中國,與諸夏盟會。"(《后漢書·西羌傳》)王知三向記者引經據典,說明了犬戎曾經在隴右的歷史。他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翟、表之戎、義渠、烏氏、朐衍之戎。

西周時期

他還說,根據出土文物遺跡觀察,隴右地區在新石器時代至細石器時代,人類就繁衍興盛。商代戎族部落由河西走廊東移清水河流域,勢力漸盛。西周穆王、夷王、宣王等都曾和戎作戰。

從公元前十一世紀末到八世紀,是中國歷史上的西周時期。周是興起在渭水、涇水中上游黃土高原上的一個古老部落,那時,涇、渭兩河流域土地肥沃,物產豐饒,這種優越的自然條件,是周人能夠勃興的一個重要因素。周人的始祖是后稷,自后稷十幾代傳至公劉,他們渡過渭水,遷居豳。公劉九傳至古公?父,這時被稱為戎狄的西北諸游牧部落,也向渭水流域移動。周人被這"外來"的強大部落所侵擾,古公?父和相鄰的一些部落同時向豳地遷居,在那里又開始建立基業,創造文化。

 

這個時期,整個隴右地區的廣大土地上,被戎、狄族所占據。

可以這樣講,從戎、狄族占據涇、渭、清水流域的廣大地盤以后,到這個民族被秦人消滅,商、周王朝統治者沒有中斷過和生活在隴右地區的戎狄民族的戰爭。

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統治的125年間,周人繼承先祖文王的德仁之政,與戎族從沒有發生過戰爭,在這一百多年時間中周人和戎族和睦相鄰,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創造著隴右地區的經濟、文化。文王、武王、昭王之治是周朝最文明之時,到了周穆王統治的五十五年間,為了擴大疆域,他南伐越地,西征犬戎。又發動了侵略少數民族的戰爭,百年的光明之治后,又起狼煙。穆王伐戎的理由是"戎狄不貢"。他率領三十萬兵卒,對太原(平涼)的犬戎族進行了大肆的掠奪,"得四白狼四白鹿、八駿馬及大量的玉、陶器和牛羊馬匹以歸"。以后,穆王的孫子懿王又多次征伐西戎,侵擾戎地。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