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溫帶濕潤氣候,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11度,年降水量858毫米,無霜期210-240天。
境內有長(壩)窯(坪)公路穿越11公里,并有通往寺臺鄉的公路1條,交通較方便。
有中學1所,小學13所,有中心醫院2所,醫療站24處。
侯肇彬(1906年-----1940年),字應中, 康縣大堡鎮侯家老莊人。他積極向上,勤奮學習,少年時在四川成都上中學,沒有畢業就考入南京中央政治學校,在政治學校沒有畢業,就留學日本明治大學。1937年"八一.三"上海全面抗戰爆發后,離日回國。在日本留學期間,侯肇彬與廖承志同學,曾受到廖母何香凝女士愛國精神的熏陶,憂國憂民,重視教育。他回到家鄉后,就大力辦學,1938年從天水請來李養才、張
志實、葉佩芬等7名大專、中專程度的教員,在義學的基礎上,在大堡創辦了一所高級國民小學,撰寫了校歌,給學校購置了《辭海》、《辭源》等數千冊書籍,購置了腳踏琴、藍球等一批音樂體育器材。還親自制作了一架腳踏木風琴,至今還存放于大堡小學圖書室里,似與前來瞻仰的師生和學者細訴滿腹的辛酸與艱辛,欲說當年好困惑。我不知道,該怎樣面對你飽經滄桑的龍鐘老態,虔誠,還是靜穆?
侯肇彬自費辦學的行為感動了全校師生,感動了全大堡地區的老百姓,提起他的名字,人人夸贊。這所高級國立小學曾為康北培養了一批又一批人才。1939年,侯肇彬就任陸軍新十二旅副旅長。1940年,侯肇彬計劃把大堡高小辦成初級中學時,他被甘肅省任命為省教育廳廳長,不幸在赴任途中被仇人殺害于徽縣江洛鎮。他雖然英年早逝了,但這位留學歸來的莘莘學子,卻永遠活在人民心中。他重視教育的高尚品德,被后人一代又一代地傳頌著。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