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洛峪鎮--西和縣洛峪鎮資源狀況

時間:2015-11-18 14:23:2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洛峪鎮地處西和縣城南25公里處,北緯34°,東經105°,約130平方公里,東鄰十里鄉,北臨何壩鎮,南接大橋鄉,西連接蒿林鄉。南北長30公里,東西寬45公里。旱、澇、雹等自然災害頻繁,農業基本脆弱,種植單一。

基本概況

人口情況

鄉鎮總戶數6120戶,鄉鎮總人口30153人,鄉鎮從業人員15994人。

歷史概況

洛峪鎮,古稱"洛谷",地名源于洛谷水,《水經記·漾水》載:"洛谷水,有二源,同注一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仇池山,臨洛谷水,中國古代氐羌族居住中心。先秦時期,洛谷有"武都邑",西漢武帝平西南夷,在洛谷設武都郡,郡址在今洛峪鎮境內。后來,先后設立仇池郡、南秦州、梁州、成州等行政機構。魏晉南北朝時期,白馬氐族曾建立"仇池國"楊氏政權。據專家考證,洛峪鎮曾是中國最早的茶葉市場之一。沿洛谷水,至今可看到古道遺址。1961年設洛峪公社,1983年改設洛峪鄉,2004年6月設洛峪鎮。

自然地理

境內溝壑縱橫,山大溝深,土壤肥沃,地理條件差,屬暖溫帶氣候,氣候干旱,年平均氣溫為8℃,無霜期為180天,年均降雨量為475mm,年蒸發量為495mm。全鎮37個行政村,168個村民小組,6182戶,30821人,總勞動力17348人,剩余勞動力15720人,2008年度糧食總產量為5025噸,人均純收入1615元。總耕地面積為70515畝,其中退耕還林16036畝。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洋芋為主。小麥種植面積為14300畝,占總面積的21%;玉米種植面積為5200畝,占總面積的7.4%;洋芋種植面積為41500畝,占總面積的59%。居住民族以漢族為主。境內公路網絡化,四通八達,村村通公路,龍昌公路縱穿全鎮,洛十公路打通了洛峪鎮至十里鄉,洛峪至魯冉公路連接了洛峪至蒿林鄉、何壩鎮。

行政區劃

全鎮轄37個行政村168個村民小組,分別為:古塘、老小、剡莊、古合、唐窯、曹莊、楊莊、落鳳、甸溝、閆任、莊窠、柏樹、石景、洛峪、康河、石壩、段家、天陳、清水、馬河、魯冉、新民、田窯、黎灣、齊莊、袁付、蒲宋、喜集、何胡、盧山、燈塔、袁壩、關壩、豐水、上銅、崔馬、楊咀。

資源狀況

土地資源

全鎮總面積約130平方公里,合24.5萬畝,其中農業用地7.1萬畝,占總面積的29%;林業用地6.1萬畝,占總面積的25%;牧業用地2.1萬畝,占總面積的8.5%;不可利用地8.3萬畝,占總面積的33.8%;暫不利用地0.9萬畝,占總面積的3.6%。

農畜資源

主要有六大農作物:即小麥、洋芋、玉米、油菜籽、大豆、蕎麥,其中小麥、洋芋、玉米為洛峪鎮的主導產業,洋芋作物既是該鎮的主要糧物作,又是主要的經濟作物,2008年該鎮種植面積達4.15萬畝,占總面積的59%,同年7月成立了"古塘村洋芋產業協會",為發展洋芋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主要家禽畜有:馬、牛、羊、驢、騾、豬、雞;主要蔬菜作物有:黃瓜、甘藍、波菜、白菜、西紅柿等;主要藥材有:黨參、黃芪、半夏、柴胡、淫洋霍等。

水利資源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