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輸出渠道,加大培訓力度,朱王堡鎮通過政府組織協調,務工能人架橋鋪路,2006年勞務輸出再創佳績。全鎮勞務輸轉達到12702人次,其中組織輸出565人次,自謀輸出1491人次,就地轉移10646人次。朱王堡鎮堅持從"加大培訓促就業,暢通渠道促輸轉"入手,充分發揮勞動力富裕,勞務輸出能人較多的優勢,
利用金川集團公司技校等培訓資源,積極培養勞務輸出領頭人,讓他們由"勞力型"就業向"智力型"就業轉變。在廣州建立勞務基地1處,與7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用工關系。出臺獎勵措施,鼓勵包村干部組織人員集體外出務工,在年初經濟工作會上,對勞務輸出領頭人進行表彰獎勵,增強了勞務輸出領頭人帶領鄉親們闖市場的信心。頭溝村十社王興全多年在酒鋼公司做工,通過個人誠實勞動,得到了務工單位的信任,承包了酒鋼公司一處裝卸任務,先后帶出本村20多名富余勞動力長年在酒鋼公司務工,人均月收入達到1500多元。梅南村七社李剛在遼寧從事建筑工程承包18年,先后帶動其家族5戶到遼寧搞建筑。梅北村二社蔣培國于2001年到深圳做廚師,后來攜家眷舉家到深圳,并把本社蔣培剛等多人帶去務工。
通過政府建基地、定政策、強服務,外出致富能人架橋梁、抓帶動,多渠道促進勞動力輸轉,加快了全鎮富余勞動力向外轉移。朱王堡鎮2006年上半年共開展引導性培訓1260人次,職業技能培訓422人次,金川集團公司技校創業性培訓72人次,共輸出勞動力12702人次。僅此一項,全鎮上半年可實現勞務收入2678萬元以上,人均創收達到2000元以上。
朱王堡鎮團委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把握"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青年"的主旋律,抓創新、抓特色,通過協調開展各種培訓,積極引導青年更新就業觀念、不斷拓寬青年就業渠道,營造鼓勵青年干事業、支持青年干成事業的良好氛圍。 加大青年星火帶頭人、青年致富能手的隊伍培養力度。朱王堡鎮團委以培養"青年致富能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為目標,積極組織青年參加各類實用技術培訓,極大地提高了青年發展特色產業致富的能力。2007年以來,朱王堡鎮青年中涌現出各類種植大戶12戶,養殖大戶8戶,農產品運銷大戶14戶、規模個體經營戶18戶。切實加強初、高中畢業返鄉青年的就業創業扶持。2007年以來,朱王堡鎮共舉辦青年就業培訓班及座談會6次,培訓青年160多人次。同時,鎮團委與鎮勞動保障所、婦聯等部門積極與外地用工單位聯系,準確掌握外地用工信息,為青年提供就業咨詢服務。朱王堡鎮團委又組織9名初、高中畢業青年報名參加由團省委組織的西部扶貧職業教育培訓班,7名青年將與金川集團公司等大企業高級技師結對學習技能,30名掌握一定技術的青年將接受一期由團市委組織的技能培訓。
朱王堡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文明興鎮、工業強鎮、商貿活鎮、綠色富鎮"戰略方針,搶抓被列為全國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良好機遇,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優化農業結構,不斷增強全鎮綜合經濟實力。通過發展"糧食、蔬菜、制種、肉羊"四大產業,已建成啤酒原料基地4萬畝,硬質小麥基地4萬畝,玉米制種1萬畝,露地蔬菜2萬畝,日光溫室500多座,發展養殖大戶2100戶,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格局。通過招商引資,建成各類企業495家,其中:萬噸級麥芽廠2家,面粉廠14家,3000噸果蔬恒溫庫1座,千噸級辣醬廠3家,發展個體工商戶420戶,個體運銷戶285戶,基本形成了以麥芽、面粉、制種、脫水蔬菜、機制木炭、食品加工等為主的特色產業,成為金昌市的農副產品加工型特色工業區和省級綠色工業示范園區。2007年,全鎮農村經濟增加值達到24119萬元,同比增長15.3%;農業增加值達到12649萬元,同比增長12.6%;鄉鎮企業增加值達到11470萬元,同比增長18%;農民人均純收入5068元,同比增長9%。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