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蘭州民間葫蘆藝人創新中傳承藝術

時間:2015-11-30 15:34:19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蘭州民間葫蘆藝人創新中傳承藝術(圖)

阮琳是蘭州阮氏雕刻葫蘆第三代傳承人。圖為阮琳正在創作。 楊娜 攝

阮琳是蘭州阮氏雕刻葫蘆第三代傳承人。圖為阮琳的刻葫蘆作品“蘭州中山橋”。 楊娜 攝

  中新網蘭州11月28日電(楊娜 高瑩)端莊秀美的仕女圖、意境優美的山水畫,一根鋼針、一把刻刀,這些繁瑣復雜的圖案就可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一個拳頭大小的葫蘆上。對拿了四十多年鋼針的阮琳來說,刻葫蘆是她的工作、生活,小小的葫蘆就是她的世界。

“吉祥葫蘆牛肉面,羊皮筏子賽軍艦”,刻葫蘆、牛肉面和羊皮筏子,被坊間稱為“蘭州三寶”,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獨具特色的民間技藝。主要用刀或者針在葫蘆表面進行陰刻,來體現中國傳統繪畫山水、花鳥、人物和書法,然后涂上松墨,令其線條明晰。隨著技藝高超歷代民間藝術家的不斷發展創新,蘭州刻葫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成為欣賞收藏的藝術品。

  阮琳是蘭州阮氏刻葫蘆的第三代傳人。她說,自己從小是泡在葫蘆堆里長大的。“小時候,家里到處都是父母刻的葫蘆,它們就是我的玩具。”阮氏葫蘆以針刻為主,阮琳的祖父阮光宇是阮氏微雕的創始人,父親阮文輝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她的興趣就是在從小耳濡目染中培養出來的。

  近日,中新網記者走訪了阮琳位于蘭州金城關的阮氏刻葫蘆傳習所,大大小小的葫蘆讓人眼花繚亂。阮琳告訴記者,她從小就喜歡畫美女,長大之后,自己刻葫蘆的題材也多以仕女圖為主,其中,她的微刻葫蘆《紅樓夢組畫》多次展出。

  除此之外,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形象、中國傳統的水墨畫等都是她刻葫蘆的題材。而真正讓她的創作和技藝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是她在敦煌開辦工作室的二十多年。在接觸了大量的國際游客之后,阮琳也逐漸開始嘗試新的題材,開始琢磨怎么樣將阮氏刻葫蘆的藝術很好地傳承下去。

  “很多外國人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是他們更喜歡這些東西能和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阮琳說,在國外,游客要求將自己的姓名刻在葫蘆上之后,她意識到,讓中國的傳統文化更近距離地與外國人接觸,他們也就更容易接受。

  于是,她開始將一些古詩詞的英譯版本一同刻在葫蘆上,或者將外文與漢字對照的微雕與詩人頭像的水墨寫意相結合,讓傳統的民間技藝更加具有現代感。為了更好地創作,阮琳還曾經在蘭州大學專門進行了日語的學習。

  這二十多年的經歷,不僅讓阮琳的技藝得到了質的提升,更是讓刻葫蘆成為她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選擇葫蘆毛坯,到完成一幅雕刻作品,阮琳時常在板凳上一坐就是一整天,這個繁瑣無趣的過程,她卻樂在其中。

  在她的傳習所里,鋼針刻刀是常年擺放在案幾上的工具,她每天都會拿起來,這是堅持了幾十年的習慣。她伸出自己的雙手調侃道,這根本不像是一雙女人的手。因為常年的工作,阮琳的眼睛、頸椎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可是沒辦法停下來啊,得有人傳下去。”阮琳一邊說,一邊拿起剛剛刻好的葫蘆,修改那些不甚滿意的細節。

  從小時候的玩具到養家糊口的手藝,再到傾盡心血將之傳承下去的藝術,阮琳很欣慰,自己的女兒作為阮氏微雕的第四代傳承人,已經“學成出師”。她知道,單靠自己家族這樣“單打獨斗”的傳承保護,很可能有一天它就失傳了,但是她還是要繼續做下去。“這是父輩們留給我們的財富,傳承下去是我們的責任。”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