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慶陽鎮原:“養鵝達人”的致富夢

時間:2015-12-11 09:58:0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是唐代詩人駱賓王千古絕唱《詠鵝》,人們早已是耳熟能詳了。原本詩情畫意的江南水鄉風光,卻在鎮原縣屯字鎮白咀村看到了,這就是“養鵝達人”——劉雙龍的生態養鵝場。

  近日,記者來到鎮原縣屯字鎮白咀村劉雙龍的生態養鵝場里,未見鵝場,先聞鵝聲。隨著此起彼伏的“嘎嘎”聲,放眼望去,一群大大小小的白鵝盡在眼前,憨態可掬。

  “現在,家鄉的生態環境好了,山清水秀,林地面積大,空氣質量也好,將鵝養到果園或者林地里,有著純天然的飼料,成本低又環保健康,尤其是我養的山東泰州大白鵝,耐粗飼、適應性強、肉質細嫩,75天就可以出欄了;鵝絨是天然的保暖材料,是加工羽絨制品的優質填充材料;鵝胸脯肉、鵝蹼和鵝肝等產品營養價值高,所以鵝肉是當今餐桌上緊俏的佳肴之一,鵝全身都是寶。”正在養殖場里忙活的劉雙龍滔滔不絕地講述著養殖大白鵝的好處。

  忙完手里的活后,劉雙龍又講起了自己“養鵝達人”的來歷,回憶起當初創業之路的艱辛,劉雙龍不無感慨地說:“我當過兵,退伍后也在商場奮斗了10多年,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現在也有了一些積蓄,就想為改變家鄉貧困落后面貌出一份力。”懷揣夢想的劉雙龍告訴記者,要把當地老百姓都帶動起來,讓他們通過養鵝來脫貧致富。

  萬事開頭難。剛開始養鵝,確實走了不少彎路,在養殖場里當技術員的弟弟劉彥龍告訴記者:“養殖場剛辦起來,我哥確實付出了很多,不光是把錢花了,還有老百姓質疑的眼光,我哥就讓我到山東菏澤學習養鵝技術、疾病防治等,回來后,凡是出問題的鵝,我都會和鎮上防疫站的工作人員一起研究,克服了種種困難。現在雖然有了起色,但絲毫不敢馬虎。現在,我自己也養了1000多只,75天就可以出欄,每只能有20元左右的收入,預計年底可以有3萬元的收益,還有鵝蛋也可以賣錢呢。”

  為了讓老百姓解除后顧之憂,劉雙龍想了很多辦法。經過再三考慮,最后決定將鵝苗賒給養殖戶,免費提供飼料、疫苗、養殖技術等,見效之后,只收回成本就行,鵝蛋和鵝的銷售以及老鵝的回收我都承擔了,不但讓老百姓沒了先期投資壓力,還能輕輕松松賺到錢呢。劉雙龍說:“這樣既解決了老百姓的后顧之憂,又帶動了老百姓增收致富,一舉兩得。”

  “我作為村干部,覺得劉雙龍的創業勁頭很足,也是年輕人的榜樣,能夠反哺家鄉,我們應該支持他的,我帶頭也養了200多只,都已經開始產蛋了,每只蛋都能賣到8元錢呢,一年下來光鵝蛋就有將近8000元的收入呢。如今,他的養殖場有3000多只鵝,村里養鵝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養殖戶郭選平告訴記者。

  “養殖場雖然辦起來了,但是規模和發展狀況還是有所欠缺,我想乘著雙聯扶貧攻堅行動的東風,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加工廠,以‘養殖戶+合作社+企業’的發展模式,將自己的養鵝產業發展成集養殖、加工、銷售、生態觀光、餐飲于一體的現代規模化養殖場,帶領更多的貧困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說起未來的發展計劃,劉雙龍信心滿懷。(記者 張文智 通訊員 李宏岳 郭治斌 王瑾)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