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打工的張小軍 天天天水網資料圖
據西部商報報道(首席記者 唐學仁 記者 劉東亮)只因與同村的人同名同姓,最近3年的時間里,天水市清水縣金集鎮張牛村的張小軍遭遇著無法預料的劫難和麻煩。被用人單位無故辭退,女友懷疑他有前科而分手,住賓館被警察帶走,出門坐車被警察盤查。這一切就像一個猜不出答案的謎團,又似一股無形的壓力,讓張小軍感到迷茫和無奈。近3年的時間里,張小軍總拿著一張當地公安開具的清白“證明”來證明著自己的清白。他疑惑不解的是,本來清白的自己為何要用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無處躲藏的“違法人員”
拿著一張當地公安開具的清白“證明”,張小軍氣不打一處來。最近3年的時間里,一直在外打工的他無論走到哪都會被當做違法人員被警察盤查,甚至帶走調查。一直在外打工。
盡管他手里的清白“證明”,一再強調他并無違法記錄。但被人無故盤查,懷疑的眼神讓他內心幾乎奔潰。而這一切,從2009年唐山警方的一次盤查后,再無休止。噩夢般的日子也從此開始。張小軍說自己時常在解釋一句話:“我真的不是嫌疑犯!泵坑鲆淮伪P查,他都會如此解釋。這么多年里,張小軍已經記不清把這句話重復了多少次。
“當時我和幾個同事一起在唐山遷安市出差,登記好酒店沒一會兒,就有派出所的警察過來專門盤問我,并警告我在唐山不要犯事兒,他們會一直盯著我的!边@是張小軍生平第一次遭遇警察盤問,緊張而又害怕!拔覜]有做過任何違法的事,為何警察要以盤問嫌犯的口氣詢問,甚至口氣略帶威脅!睆埿≤姼械郊{悶。同事勸慰他,也許是警察搞錯,讓他別往心里去。說起來,這還是張小軍第一次被警察問話,畢竟沒做過違法犯罪的事,張小軍也僅僅以為是警察搞錯了。但隨后接二連三的經歷卻讓他如坐針氈。張小軍說,自唐山遭遇警察的第一次盤查之后,無論他走到哪,派出所民警時常出現他的工作和生活中,只要換了新工作、搬了新住處,民警肯定會上門來查。
“記得有一次,民警來工作單位登記我的手機號碼和身份證信息,我問為啥只登記我的,警察回復:是政策要求登記管制”。張小軍說,這樣的檢查讓不少同事都覺得他是“有過事兒”的嫌疑犯,開始用異樣的眼神和懷疑的態度有意疏遠他。“我印象中最嚴重的一次是單位同事丟了手機,報警后警察來公司就直接把我帶走了,到了派出所也不聽我的解釋,就直接告訴我有偷盜的犯罪前科,讓我自己老實交代!
如此的遭遇,張小軍一個又一個地經歷著。從唐山的那一次警察盤查開始,他在北京被盤查過四五次,無錫有過一次,在上海被盤查過十多次……6年來,只要是張小軍走過的城市,無論是坐地鐵還是住賓館,被警方盤查幾乎成了家常便飯。他似乎成了一個無處躲藏的“嫌疑犯”。
身份被冒用后的失業和失戀
讓張小軍郁悶而無奈的還不僅僅是這些無故的盤查。
2010年,他在北京一家單位打工時,因為被無故懷疑成“嫌犯”而遭到了辭退。
更讓張小軍黯然神傷的是,他的第一個女朋友就因為這個無端被懷疑而分手。在女友看來,別人都以為他是違法犯罪人員,她也無法打消這樣的懷疑。
一連串的遭遇就像是一個黑暗的謎團,也好似一種無形的壓力,讓張小軍喘不過氣來,但卻無可奈何。直到張小軍在無錫又一次被帶進派出所后,他才了解到自己的身份信息出現了問題,上面顯示他曾在陜西偷盜過手機,在天水市麥積區伯陽鎮偷盜過摩托車。更具趣味的是,他還曾在監獄管制勞教一年,更有戒毒經歷。
“我從來都沒有干過違法犯罪的事情!币幌蛞幘氐膹埿≤娬f,當他看到這些身份記錄時,第一反應就是遠在老家同名同姓的另一個張小軍。
與同村嫌犯同名的后果
在清水縣金集鎮金牛村,張小軍和另一個同年出生的人,不僅同名同姓,而且出生日期也只差一天,長相也有幾分相似。
正是這個和他同名的張小軍一次次的違法,且冒用了他的身份信息,于是沒有違法記錄的張小軍才遭遇著一次次的懷疑,一次次的盤查。一個值得驚訝的事實是,冒用張小軍身份信息的另一個張小軍竟是個黑戶。
“兩位張小軍中有一位是之前沒有身份信息的,今年才剛剛補錄。”天水市清水縣公安局金牛鎮民警陳立剛證實,是張牛村那位沒有身份信息的村民張某盜用了在外地打工的張小軍的身份信息,因為他曾犯罪入獄,所以這些信息被錄入了公安部門的犯罪記錄當中,使得這個張小軍變成了“違法犯罪人員”。
派出所還證實,那個有違法記錄的嫌犯自出生以來由于家庭變故等諸多原因,沒有進行戶籍登記,也沒有辦理身份證。這幾年,由于黑戶張小軍沒有戶口和身份證,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無法出門打工,游手好閑中慢慢沾染上了偷盜的惡習,漸漸發展成以小偷小摸等違法犯罪活動作為謀生的一種手段。在被公安部門抓獲后,他冒充了同村同名同姓的張小軍的身份信息,后來他在其他地方也因為犯罪受到過處理,都被統統錄入了張小軍的名下。
清白“證明”證明不了清白
張小軍說,最近3年時間里,他就是在清白和不清白之間,在懷疑和猜疑中度過著。而唯一能證明他清白的,就是在2013年戶口所在地金集鎮派出所開出的一張手寫“無罪證明”。
在上個月上海浦東新區的地鐵站,當張小軍被查時就拿出了這張證明,“警察雖然還是不太相信,但至少比我自己解釋的要好一些,不過有時候忘帶了就會很麻煩!彼麩o奈地說。
從2013年開始,張小軍為了消除那些無故的犯罪記錄而苦苦奔走,當時相關部門表示會盡量解決此事,但兩年了,這一過程卻依舊沒有結果。
由于經常隨身攜帶的緣故,張小軍手中的清白“證明”已經折疊得皺皺巴巴,甚至有的地方已經被折爛。在證明中,寫明了張小軍的姓名、家庭住址、性別、民族、出生日期以及身份證號,隨后寫著,其本人無違法犯罪記錄,其身份證信息被同村同名同姓張小軍冒用犯罪等等。
對此,張小軍戶籍所在地金集派出所民警陳立剛也很無奈。在他們得知張小軍身份信息被冒用后,首先為張小軍開具了“無罪證明”,隨后為犯罪嫌疑人張某補錄了身份信息,辦理身份證和戶口簿。但后來的補救依然無法還張小軍以清白。記錄在張小軍名下的犯罪記錄,他們也無能為力。
“一開始將信息錄錯的是陜西的相關部門,后來犯罪嫌疑人張某因犯案被刑警隊抓住后,張某就直接報了張小軍的信息。張某就是故意背熟了張小軍的身份證號碼,犯罪被處理時直接錯報,相當于一種掩護!碧焖宣湻e區公安分局刑警二隊隊長張志軍解釋著。
張志軍說,要消除犯罪記錄,不僅需要通過公安系統,還有司法系統,程序比較復雜,而且當時首次錄錯的部門在外省,協調起來也很麻煩,“現在該做的報告我們也已經全部上報了!薄拔椰F在最希望的就是能盡快將這些子虛烏有的犯罪記錄清除,畢竟現在是信息時代,我已經因為這些事情麻煩了半輩子,往后的生活也不想自己、家人和孩子再因為這件事受到牽連。”張小軍如是說。
“記錄容易,但消除卻如此大費周折!睘榱讼缸镉涗浂甲叩膹埿≤娪X得自己最近3年的生活就像雙面人生,悲喜相疊。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