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氣污染,不出實招不行,不抓落實更不行。我省上報中共中央辦公廳信息綜合室的《甘肅信息》中稱,我市在治污過程中,通過嚴格執法、網格監管和督查問效等措施,使治污舉措得到落實,治污成效得到保證。
通過大力度實施工業污染源搬遷、深度治理、落后產能淘汰以及燃煤鍋爐及其污染物“雙清零”、網格化監控和鐵面問責等措施,當前PM10和PM2.5的主要來源已經由過去的工業污染源為主,轉變為城市揚塵和機動車尾氣。
嚴格執法,就是“一竿子插到底”,在措施上力求硬中加硬,要求上力求嚴中有嚴。根據污染源的特點,我市以酒鋼集團榆中鋼鐵公司、國電蘭州熱電、國電范坪熱電、大唐西固熱電和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等幾個重點工業污染源企業為重點,開展駐廠監察,以減輕對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同時對國控重點污染源企業的除塵、脫硫、脫銷設施和工藝尾氣凈化設施的運行情況進行檢查。
環保部門綜合施策,加速重點企業環保提標治理,先后完成蘭州石化、西固電廠、范坪電廠和二熱電廠等7家重點工業企業的13項工業污染深度治理重點工程和榆鋼265平米燒結機脫硫、蘭鋁自備電廠2#3#機組除塵脫硫增容改造3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示范項目建設;對3家大型熱電廠為代表的用煤企業,由過去的“四限”升級為現在的“五限”即限負荷、限煤量、限煤質、限濃度、限問題。冬防期間對226家高污染企業進行關停;范坪電廠開展了全省首臺超低排放試點工作;在冬季采暖期對城區三大電廠、蘭州石化分公司持續實行“五限”與空氣質量聯動機制,工業污染排放強度降至最低。
在面上,先后實施了210項重點工業治污項目,冬季采暖期減少工業動力用煤135萬噸。積極實施“出城入園”搬遷改造,工信部門積極推動第二產業向產業園區集中,啟動和完成了107家企業“出城入園”項目,既騰出環境容量,也使企業通過搬遷改造實現轉型升級。
在治污的幾年中,我市對多家在蘭的央企違規排污進行了處罰并予以曝光,誰污染環境,就要負起責任,就要面臨處罰;對治污不力的部門單位堅決提請市委市政府進行問責;對重點治污項目實行限期治理,倒排工期、掛牌作戰,一線服務、現場辦公,確保治污項目早開工、早見效……
網格化管理就是把頂層謀劃的“最先一公里”和具體落實的“最后一公里”結合起來,按照“一格多用”的思路,全面推行了城市網格化管理,將市區劃分為1482個網格,從社區層面嚴抓污染源頭,如建筑工地巡查、二次揚塵巡查、煙花爆竹燃放巡查、燃燒小煤爐巡查、焚燒垃圾巡查等。實現城市管理網絡全覆蓋、巡查全天候、調度數字化和應用多元化。據白銀路街道負責人介紹,網格化管理工作模式依托城市管理和數字化網絡監控指揮平臺,將街道所轄5個社區的區域按標準劃分為單元網格,通過加強對單元部件和事件的巡查,建立了一種監督和處置相分離的形式。就街道來說,也稱“一網四員”工作模式。它建立了環保專干、樓院長、環保志愿者、轄區單位協管人員為一體的日常監管隊伍和打擊處置的街道綜合執法隊,借助平臺,主動發現和及時處理轄區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和居民投訴之前。有了這個平臺,街道每天對轄區區域32個網格進行全面監控,發現問題后定位到事發區域、鎖定到相應網格、精確到具體路段和樓院,由相應網格內的日常巡查監管隊伍趕赴現場調查后將實際情況向街道指揮平臺反饋,并按反饋情況的輕重緩急分別處理。
2015年,我市進一步深化網格化監管,冬防期間全市兩萬名網格員開展全覆蓋管理、全天候巡查、全方位監管,有效遏制了低空面源污染反彈。通過全市不懈努力,我市削減二氧化硫3435噸、氮氧化物7424噸、化學需氧量2851噸、氨氮削減339噸,同比分別下降4.88%、9%、6.57%、4.25%,超過了預期目標。
抓干部作風,倡導“說了算、定了干、馬上辦”的工作作風,把過去那些停留在紙上的措施變成了行動,落到了實處。抓用人導向,堅持在治污一線發現干部、培養干部、選拔干部,在治污一線考察干部、識別干部、評價干部,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抽調專人成立督查組,對市直部門和縣區政府治污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集中調度解決。抓社會監督,每天在地方媒體發布城區空氣質量狀況,每周公示重點企業排污情況和各區降塵排名,對嚴重違規企業進行公開曝光。抓責任追究,對工作不力、推諉扯皮、不負責任、不敢擔當的干部,加大問責力度,形成治污硬約束。
在治污中,被市民稱為“給帽子”和“摘帽子”的市紀委、市委組織部也組成督查問效組開展治污后的督察,大大促進了部門和市縣區治污責任的有效落實,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全天候全過程督查落實,指揮部辦公室綜合協調指揮調度,一天一分析,推進治污長效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信、環保、建設、執法、交警等部門協同作戰,縣區政府聯防聯動,形成了全民動員、全員參與的社會化治污大格局和決策、安排、落實、督查、反饋、再決策的閉環工作機制。
因此,我市的治污舉措,也因此被人們喻為“鐵腕”。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