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蘭州市不斷改造和提升百里黃河風情線的景觀,加大黃河濕地保護以及城市的環境治理力度,百里黃河風情線這張城市名片叫得越加響亮。尤其每當冬日來臨,眾多遷徙候鳥駐足,停留,棲息。藍天之下,高飛的候鳥,岸邊的建筑,如織的游人,流動的河水,交織成一幅自然和諧的美好畫面……
風情線成為候鳥越冬的棲息地
近幾年,來蘭州過冬的候鳥種群越來越多,不但有赤麻鴨、綠頭鴨、赤頸鴨,還有秋沙鴨和白鷺,以及很少見到的白鶴、白天鵝等稀罕鳥類,也來到黃河蘭州段越冬。候鳥的聚集,逐漸形成了碧水藍天母親河中,水鳥成群游弋、結伴翱翔的黃河生態盛景。
日前,記者在水車園對面的河心小島上看到,大量的候鳥聚集到這里,有魚鷗、秋沙鴨等。但這個島最多的還是鸕鶿,聚集著近百只。魚鷗、秋沙鴨、白秋沙鴨、雀鴨、赤麻鴨、綠頭鴨、麻鴨等候鳥與鸕鶿齊聚一堂,好不熱鬧。雀鴨、秋沙鴨不時在河中游弋,一會兒潛水捕魚、一會兒浮出水面嬉戲。因此,這里也成了觀賞候鳥的最佳河段,并吸引了不少愛鳥的市民。一位老者告訴記者,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黃河岸邊每年都有大量的候鳥前來過冬,尤其這個島上以鸕鶿最多,因此大家都稱它為鸕鶿島。可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這里基本上看不到鸕鶿,更不用說其他候鳥了。近年來,隨著蘭州的環境改善,濕地的增加,水質的改變,大量候鳥又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娘家”,而且一年比一年多,這充分說明蘭州的整體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加大黃河濕地保護改善生態環境
通過對黃河蘭州段生態文明環境的建設和逐步完善,黃河蘭州段的環境和水質逐漸變好,使大量的浮游生物能在水中存活,給候鳥提供了大量的食物來源。上世紀80年代,由于我市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建設發展對濕地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導致濕地面積逐年減少,濕地功能幾乎喪失了一半以上,使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從2008年開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黃河濕地的恢復與保護工作。通過近十年的改善,蘭州黃河段濕地受侵占和破壞的濕地有50%以上得到有效恢復和保護,黃河濕地環境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也進入良性循環。為了保護黃河蘭州段濕地資源,我市還啟動萬畝濕地保護項目,并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清理河道內的民房、違章建筑及垃圾等污染物,逐步還原黃河河道濕地的原生態面貌。據悉,為了有效保護黃河蘭州段濕地,并使城市濕地最大限度地發揮功能,我市還將在黃河風情線打造多個主題景園和濕地公園,形成一個完整系統的文化景觀長廊。
全民參與“愛鳥護濕”構建鳥類的樂園
除了環境改善外,蘭州市民對鳥類的保護也是鳥類喜愛這里的原因之一。近年來,隨著廣大市民保護鳥類的意識逐步提高,捕殺鳥類的現象逐年減少,許多組織和團體還定時定期在河邊為鳥類投食,這一切都為鳥類的棲息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據了解,蘭州相關部門每年都會多次組織有關工作人員和志愿者來到河邊為候鳥投食,并且開展各種方式的宣傳活動,號召廣大市民參與到“愛鳥護濕”行動中來。同時,一些高校的志愿者也加入到愛鳥活動中來,經常為鳥類提供食物,倡導愛護鳥類,保護濕地。另外,林業部門每年對野生鳥類進行禽流感等疾病的觀測和檢測,還聯合蘭州動物園等單位對受傷動物予以及時救治。
景觀提升綠色風情線越加璀璨
近年來,蘭州市通過治污與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的建設,將黃河風情線打造成為城市道路暢通、綠樹成蔭、建筑特色突出、生態環境良好的景觀長廊,進而促進了沿線土地開發、房地產業、旅游觀光及城市經濟的發展,也使得黃河這一貫穿城市的景觀軸線得到充分凸顯,創造性地體現了“顯山露水,因河成景”的濱河景觀特色。上世紀80年代,已故著名城市規劃大師任震英老先生曾詩云:“黃河到此足奇觀,冰雪春融下九天。兩岸樓臺連險棧,一城風月匯芳川。古灘宿雁飛滄海,鬧市籠云裊紫煙。故土重光花似錦,漫將詩畫繡來年。”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百里黃河風情線將被裝扮得越加璀璨。文/首席記者葛強 實習生劉澤青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