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據蘭州日報報道 (記者 顏晨) 近年來,國內各地電梯安全事故頻發,造成了群眾生命財產損失,甚至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就此,參加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的蘭州團郎巧莉等代表,提出了關于目前電梯行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和建議。
電梯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建議指出,目前,部分建筑開發商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往往住房設計時指定電梯品牌,而同一品牌電梯又更偏好選用低價位電梯,而不考慮電梯的長期適用性。此外,多數開發商為節約成本,往往少設置電梯,導致電梯運力不足、使用過于頻繁,給電梯安全埋下隱患。
與此同時,由于住宅電梯制造、安裝市場競爭激烈,有些電梯生產廠家為了降低成本,生產電梯時在材料上偷工減料,能省則省,導致電梯出廠質量性能滯后,故障發生率高。但以其低廉的價格受到眾多建筑開發商的青睞。新生電梯“先天不足”,老舊電梯“故障頻發”。有相當一部分電梯出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現已逼近15年使用大關,一方面無相應的電梯報廢標準,另一方面老舊電梯高齡服役,導致故障頻發。
建議指出,目前我市電梯維護保養行業存在亂象。部份電梯維保公司采取價格打壓的手段來排擠同行,甚至“以惡性競爭手段來搶奪市場,用最低維保成本來維持業務”。同時,電梯維護保養行業還存在專業人才流失、維保從業人員經驗不足等問題。
此外,在電梯使用方面的違規和野蠻行為,也在客觀上加快了電梯老化,增大了維修資金,經常造成電梯故障、困人、滑層、損壞零部件等后果。部分電梯使用者相對缺乏電梯安全使用常識,野蠻操作、違規使用(比如亂扒轎門、轎中玩火、私占轎廂、掉落沙石等)情況屢見不鮮,直接導致電腦板鎖死、轎門損壞、鋼繩磨損等問題。據了解,去年以來我市處理的7起涉及電梯的投訴舉報,其中有3起發生在新交房小區,系因裝修工人使用不當而導致電梯故障頻發。此外,在電梯安全監管工作方面,存在監管體制亟待改革,監管力量不足、專項經費無保障等問題。
建議出臺《電梯安全管理辦法》
郎巧莉等代表建議,以政府名義出臺《電梯安全管理辦法》。進一步明晰安全責任鏈條。對電梯運營中的所有方、使用方、物業管理方、技術服務方(主要是維修、保養)的責、權、利作出細化規定,尤其是確立電梯管理的責任主體(若已聘請物業管理企業,受聘企業就是責任主體;若未聘請物業管理企業,產權人即為責任主體),以杜絕各方主體在電梯相關工作中心懷僥幸、推卸責任。此外,從電梯維保人員數量(按人機比例進行規定)、從業年限、工資待遇(與職稱掛鉤)等方面細化對維保公司的要求,以此穩定隊伍、提高素質、控制價格、維護市場,逐步促使電梯維保企業真正建立誠信經營、規范作業的運行體系。
同時,建立電梯運行、維修費用從維修基金中強制消費的制度,按住戶實際使用的電梯數量、居住樓層制定出維修金統籌比例,將電梯必需的成本支出列入業主依法履盡義務的規定,為電梯的運行和維護保養提供資金保障。強制性規定物業公司必須定期向小區業主公示電梯維保合同、故障處理、設備檢驗、維保情況等信息,讓小區業主擁有知情權、決定權,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到電梯的各項管理事務中,讓電梯管理的公開透明機制贏得業主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開辟電梯維保新渠道
建議提出,通過營造輿論氛圍,提高全民安全意識。通過政府通報、媒體曝光、公布黑名單等方式以儆效尤;落實電梯安全獎罰機制,配套激勵政策,樹立行業標桿,以點帶面促進電梯行業規范發展;制作電梯宣傳標準資料,比如影像光盤、漫畫圖片等,借助公益廣告(電視幕墻、廣告專欄、廳門液晶幕、LED等)使電梯安全常識家喻戶曉、深入人心。這項工作,可先在政府機關、醫院、學校、商場、大型住宅小區等率先開展示范,實現以點帶面。
同時,充分挖掘街道、社區安全協管員的監管潛力。劃撥電梯安全專項工作經費,全面落實激勵機制,讓街道、社區安全協管員樂于主動參與到電梯安全宣傳、隱患排查、信息報告等各項工作中,真正履盡協管職責,壯大監管力量。
建議提出,推行電梯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制度,建立以“使用權者”為參保主體,特種設備生產企業、檢驗機構和維保單位參與,社會廣泛認同和接受的電梯安全責任保險制,發揮保險特有的風險防范和社會救助的杠桿作用,提高救助賠付能力。同時,探索建立電梯專家評估委員會體制,對住宅小區換件大修動用維修資金1.5萬元以上,或由電梯使用單位直接報請評估價值超過1.5萬的修理工程進行評估,必要時進行現場查驗,由此開辟對電梯維保監管的新渠道。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