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5日晚8:30盛世敦煌·詩韻陽關”戈壁音樂晚會在敦煌市陽關博物館舉行。本次活動由敦煌市文聯主辦,敦煌市陽關景區、敦煌市詩詞楹聯學會、敦煌市陽關博物館承辦。(王斌銀 張奕瑗)
據了解,本次專題晚會是為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敦煌與外省藝術交流,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歌頌新時代下的盛世敦煌,特邀請田泉、饒鋒、林楊等廣陵派古琴非遺傳承人,彭連熙、王承昊等著名畫家,以及敦煌當地優秀演出團體和個人共同演出。
敦煌市陽關博物館館長紀永元在晚會上致辭。
紀永元先生首先對蒞臨晚會的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地歡迎,并對現場的工作人員表示親切的問候,他說此次晚會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搭建藝術交流平臺,穩抓共建“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陽關景區將堅持以挖掘和展示陽關獨特歷史地位與文化內涵為目標,推動敦煌文化事業發展、為打造敦煌藝術生態文明城市多做貢獻。紀永元先生對陽關的歷史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并預祝本次晚會取得圓滿成功。
敦煌市文旅集團董事長孫曉強在晚會上致辭。
晚會在古箏演奏《山丹丹花開紅艷艷》中拉開了序幕,該樂曲將民族特色樂器和革命歷史精神有機結合起來,藝術性的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日愛國精神。田泉、饒鋒、姜帝、郭悅老師分別進行了古琴演奏,詮釋了中國古典音樂的魅力所在。“問泉哪得清靈韻,臨泓照影老梅香”用這樣形容田泉老師不足為過,人如其名,琴為心聲,一壺老茶說:其人如琴者,田泉也。田泉老師作為廣陵派古琴非遺傳承人,先后受教于梅曰強先生和龔一先生,他在潛心鉆研演奏技藝的同時還在古琴制作鄰域頗有建樹,擁有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并屢次在全國古琴制作比賽中榮獲金獎。被中國民族器樂學會評為“古琴制作名師”。斫琴師饒峰遵循古人對藝術價值的評判標準:古為上、樸為尊、稀為貴。沉溺于斫琴技藝的摸索與研究,成立《逸風堂》古琴工作室,所斫琴器逐漸得到業內人士認可,諸多琴家贊曰:饒鋒斫之琴,乃逸品,脫俗不凡。島瑪曹和蘇蒙達來合奏馬頭琴《鴻雁》,更是把整場晚會帶入草原獨有的蒼茫和遼遠,將鄉愁、成長、心底最美好最柔軟的繾綣演繹到極致,悠遠婉娗,直抵內心。朱海霞老師的詩朗誦《八聲甘州•陽關烽燧》更是帶領我們一起見證一座關城歷史的滄桑;一起見證一座關城友誼的橋梁;一起見證一座關城蘊含的文學與藝術,它靜靜訴說著陽關的輝煌。陶笛獨奏《千年風雅》笛聲悠揚,古樸典雅,千年風雅質樸的東方韻律,說不盡亙古及今的無窮歲月,道不完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訴說著人世間的風情雅韻、訴說著中華兒女的奮斗與情懷。整場活動豐富多彩,精彩高潮迭起,有古箏獨奏《山丹丹花開紅艷艷》、詩朗誦《水龍吟•敦煌》、《八聲甘州•陽關烽燧》、《讀中國》,陶笛獨奏《千年風雅》,古曲舞《清平樂》、《敦煌禪舞》以及古琴演奏等等。
古琴獨奏。
詩朗誦《水龍吟•敦煌》。
陶笛獨奏《千年風雅》。
古典舞《西出陽關》。
古琴獨奏《憶故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紅樓夢學會藝術委員會委員、天津湖社畫會理事彭連熙為陽關博物館贈送國畫一幅。
原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政委、畫家張永榮為陽關博物館贈送國畫一幅。
詩朗誦《八聲甘州•陽關烽燧》。
《敦煌禪舞》。
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
馬頭琴獨奏《鴻雁》。
斫琴師饒峰為敦煌陽關博物館贈送自己制作的古琴。
盛世敦煌·詩韻陽關戈壁音樂晚會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圓滿結束。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