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靜寧訊 在第41個教師節的溫馨氛圍中,記憶深處的校園時光愈發清晰。靜寧縣新店初中三年,班主任孫思明老師的身影,始終是那段歲月里最溫暖的注腳。他以學識為燈、以熱情為火、以責任為引,照亮無數學生的青春前路,其教誨至今仍在學子們的人生軌跡中閃耀著力量。
令人難忘的“全能”良師
孫老師的獨特魅力,藏在學識與風采交織的光芒里。他語文功底深厚,總能將枯燥的文字講得鮮活靈動——原本乏味的課堂,經他講解變得引人入勝;我們對語文的由衷熱愛,也正是從這時生根發芽。不僅如此,他形象利落挺拔,衣著永遠干凈整潔,身姿如松般端正,是學生口中“又帥又有才華”的老師。
孫思明老師
孫老師的用心,從不只停留在書本之上。作為文體活動里的“全能選手”,孫老師板胡拉得悠揚婉轉,籃球、排球、乒乓球技藝更是全校一流。每逢校運動會或文藝活動,他在賽場奔跑、在舞臺演奏的身影,總能瞬間點燃全場熱情。那時他家離學校不遠,每天騎著自行車穿梭于家校之間,那道輕快的身影,成了年少記憶里最尋常,也最溫暖的日常畫面。
桃李芬芳:師者力量的延續
師者如燈,照路前行。孫老師的教誨,最終化作學生們逐夢的底氣與方向,讓他們在不同領域綻放光彩。
八七屆初三、二班全體同學
87屆學子:各領域嶄露頭角。他教出的87屆學子中,人才輩出。楊爾輔以靜寧一中狀元之姿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畢業后登上國外大學講壇,向世界傳遞中國智慧;張剛棟、劉志發分別在金融界重要崗位履職奉獻;金川公司的劉鵬飛遠赴剛果(金),在異國他鄉深耕工程領域;被譽為靜寧女強人的張小英創辦了靜寧第一家連鎖藥店“大眾醫藥”,如今,藥店的招牌已遍布城區街巷與縣內主要鄉鎮。
同校校友:循光而行追理想。受孫老師的教誨,同校校友亦循著“向上”的方向奮力生長。88屆的張寶全從靜寧一中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此后投身科技浪潮,在行業中雕琢未來;89屆的劉斐,以平涼地區中專、師范第一名的成績起步,被保送到西北師范大學,又從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課堂走向美國金融機構,在華爾街書寫傳奇;張文卿自隴西師范畢業后,從隴川中學的教室走進縣委大院,直至擔任岷縣政協主席,一步一個腳印丈量為民初心。這些閃耀的名字,恰似登山途中的石階,每一級都扎實托舉著理想,循著初心穩步向上。
劉斐曾在《有個地方叫新店》一文回憶:“孫老師講課有板有眼,板書工整有序,課下我們都偷偷模仿。他講課文,篇篇引人入勝,不僅影響了一大批愛好文學的學生。”
80年代的課外活動
93屆的李文環,從小學講臺起步,逐步成長為崆峒區委常委,在民生領域勇擔重任;此外,醫學博士劉敬霞、教育界的張智淵、梁旺斌,謝高、謝永祿、劉志毅、甘建國、甘國選等20多人投身教育行業,在各級學校的不同崗位上,接力傳承師者薪火,在各自領域書寫著精彩篇章。
劉敬霞在《那時的故事、那時的母校》中敘述了初一那年孫老師任班主任時的溫暖往事:“冬天來得早,我們的宿舍是校園最后面的一排土房,里面盤著土炕。國慶節后幾場秋雨后,炕變得冰滲滲的涼。我們大多是窮孩子,褥子單薄,有的甚至沒有褥子。學校心疼我們,花錢從農民那兒買了新麥草,每個同學分5斤。孫老師親自帶隊,到農民的場院把麥草運回來,還手把手教我們鋪好。新麥草鋪在炕上厚厚的,隔住了潮氣和寒氣,軟乎乎的特別暖和。后來的歲月里,每當想起母校這暖暖的麥草,就能在艱難困苦中鼓足勇氣,越過人生的嚴冬與寒流。”
我的成長:藏著師者的印記
我,有幸受益于孫老師的教誨。從一名鄉鎮學子,逐步成長為省政府機關報的職員,如今能用文字記錄時代的足跡。在我的成長路上,始終藏著他當年埋下的“向陽生長”的初心——這份初心,是他教會我的堅持,也是我前行的力量。
師恩綿長 ,一生銘記
多年來,我一直想為孫老師寫點什么。不為彰顯什么,只為回望那段青春歲月:是他用學識筑牢我們的知識根基,用熱情點燃我們對生活與理想的熱愛,用責任照亮我們從校園走向社會的每一步。
80年代的靜寧縣新店中學
這個教師節,再次想起孫老師的身影與教誨,所有感激最終匯成一句真摯告白:師恩如春雨,潤物細無聲;師情似暖陽,照心永不忘。這份恩情,綿長且厚重,將伴隨我們一生,指引我們始終向陽而行。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