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臨夏訊 康樂地處洮河西岸,是馬家窯文化、半山文化、馬廠文化和寺洼文化的發祥地,尤以邊家林文化獨領風騷。也是古絲綢之路南道和茶馬古道的咽喉要沖。歷代詩人騷客寫下了數以千計歌詠洮西的瑰麗佳句。又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命名的“中國花兒保護基地”。康樂民間擁有數千名蓮花山花兒、河湟花兒歌詞的創作隊伍,具有深厚的原創文化底蘊。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古風、格律類詩歌的創作悄然興起,各類新詩的創作蔚然成風,出現了一批鐘情詩歌創作的業余作者,每年通過報刊、網絡平臺發表謳歌大好河山和現實生活的詩詞歌賦,成為本地文學創作的一支生力軍。
為了有組織地整合詩歌創作隊伍,使其作品在繼承發揚中國優秀傳統詩歌的基礎上,用積極向上的態度,用當代人的視角,運用詩歌的各種表現形式,正確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正能量,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同時,通過組織形式,引導業余作者正視高速變革的現實生活,挖掘創作源泉,嘗試各種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法,不斷提高作品的思想性、文學性、藝術性,鍛煉作者的寫作技巧,經過積極籌備,康樂縣詩詞學會應用而生,她的成立,大美康樂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和文化事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陳廷平供稿)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