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訊(通訊員 尤建龍)暮春的武溝,銀光閃閃的農膜、轟轟隆隆的機聲、忙忙碌碌的人群、生機勃勃的菜苗……構成了一幅和諧生動的農業生產畫卷。正在田間栽植藥材的鎮原縣武溝鄉孟莊村民劉勇說:“幫扶干部多次上門和我對比算賬,中藥材明顯比小麥等經濟效益好,我今年計劃栽植黃芪20畝,請了15個人幫工,估計2天就能栽完。”
今年,武溝鄉將培育特色產業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科學謀劃,按照“一帶四區”(“一帶”是指鎮草公路萬壽菊產業帶,“四區”是武溝文冠果產業片區、大莊玉米雜糧產業片區、孟莊中藥材產業片區、巨溝苗林中藥材產業片區)空間布局,計劃種植萬壽菊1萬畝、中藥材5000畝、文冠果5000畝、全膜糧食和小雜糧2萬畝。
開春以來,武溝鄉以“一戶一策”方案編制落實為契機,由市縣鄉242名幫扶干部和190名村組干部組成8個工作組,分組包戶,采取“一天一統計、三天一通報、一周一推進”的方法,推動產業培育方案落地見效。同時,鄉上指導轄區龍頭養殖合作社購進優質良種基礎母牛、基礎母羊,實現方案規劃的牲畜養殖供給源頭、牲畜質量、檢疫免疫三個保障,并及時跟進、動態管理,確保農民增收計劃不落空。在此基礎上,該鄉還牽頭建立四級微信群,宣傳產業政策,傳遞生產信息,為干群發展產業提供信息交流、技術指導平臺。鄉政府干部何佩榮說:“以前,我們幫扶貧困戶只知道了解情況填填表,實施‘一戶一策’,讓我們工作有了抓手,有了熱情,幫扶工作也得到了群眾認可!
走好產業增收路是干部群眾共同的心愿。武溝村村民張富璽說:“我家原來有6只羊,縣委領導多次和我對比算賬,動員我擴大養殖規模。今年我又買了5只羊,繁育了7只,現在已經有18只羊了,有了產業,我相信很快就能脫貧!
貧困戶增收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凝聚著干部群眾共同的汗水。養牛是武溝村貧困戶劉浩學的一個心愿,但苦于沒有資金,一籌莫展之際,武溝鄉黨委書記楊根宣主動給他借款5000元、協調擔保貸款1萬元,今年2月買進2頭母牛。
干群一心,產業扶貧之路越走越寬。目前,武溝鄉簽訂合同并落實萬壽菊種植面積908戶9430畝,占計劃的94.30%;簽訂中藥材種植合同3180畝,現已完成栽植970畝;簽訂文冠果種植合同8100畝,占計劃的202%,現已完成栽植1400多畝。380戶“一戶一策”產業培育規劃已落實346戶。(來源:慶陽網 作者:尤建龍 )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