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成縣訊(通訊員 劉建軍)他,是地地道道的隴南山區貧困家庭農民的兒子,1983年參軍入伍,2000年轉業地方政府部門工作。十六年的軍營生活依然從面前飄過,即使昨天都變成了回憶,轉業地方工作20多年來,在各行各業工作中退伍不褪色,永保軍人本色,他他就是成縣愛衛辦派駐王磨鎮祁壩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賈樹榮。
祁壩村是成縣愛衛辦長期包住的幫扶村,2017年他被單位選派到村任工作隊長第一書記,剛到任的時候,村委會一貧如洗,辦公地點擁擠不說,所用的辦公桌椅還是八十年代的舊桌椅,村內環境衛生特別差,村內道路沒有硬化,下雨天走起路來滿腿是泥水,農戶大多用玉米桿搭建的簡易廁所,一到夏天嗅味難聞,到處堆放垃圾雜物。面對這樣一個環境,當時他心都涼了,但又一想,他是一名軍人,何不發揚部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深入思考,在思想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認真學習領會省、市、縣脫貧攻堅會議精神。在工作中,結合祁壩村實際情況,制定工作計劃,積極主動向幫扶單位領導匯報工作,爭取單位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多次請示匯報后,成縣愛衛辦依托自身優勢,拿出40多萬元為祁壩村修建衛生廁所100座,改變了村內臟亂差的現象;然后他又申請從單位辦公經費和工作隊第一書記經費中拿出2萬余元,購置了村委會辦公桌椅、文件柜等辦公設施。同時,在幫扶中積極協調上級項目部門的大力支持,通過努力協調,硬化村社道路2.5公里,硬化庭院106戶,修建文化廣場2處,安裝太陽能路燈75盞,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在幫扶工作中,嚴格按照幫扶工作條例和縣委、政府對幫扶工作隊員的要求,遵章守紀,吃住在村,工作到戶,責任到人。在入戶走訪中,發現好多貧困戶、五保戶室內環境衛生很差,他又積極向幫扶單位領導匯報,爭取支持和幫助,又籌措資金1萬元為貧困戶、五保戶購買床上用品,從縣城請理發師給貧困戶、五保戶、孤寡老人理發,利用當地自然環境,鼓勵農戶發展種植產業,種植花椒124畝、中藥材90畝,還為種植戶發放果樹嫁接工具50余套,為祁壩村建檔立卡戶發放中蜂86箱。這些愛心幫扶,受到廣大村民的好評。
祁壩村是一個依山傍水的村莊,2020年8月,祁壩村遭受多年不遇的暴雨侵襲,致使村內大面積受災。災害發生后,他帶領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第一時間趕赴一線,搶險救災,在斷電、斷網、斷水的情況下,他帶領全體隊員克服重重困難,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意識,全身投入搶險救災一線,將災情損失降到最低,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021年是鞏固脫貧成果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開局之年,他多方籌措,積極為村上爭取項目資金2萬多元,修建便民便民橋一座,他為民辦實事的幫扶精神受到上級部門的高度贊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
在三年來的幫扶工作中,他退伍不褪色,扶貧不失志,永保軍人本色,依然保持軍人的信念和勇敢,他常說的一句話是:“革命軍人一塊磚,那里需要那里搬”,只要領導分配 的工作任務,他都不用想:“領導我愿意,服從命令,到鄉村基層去幫扶”。
今年55歲的他,講政治,顧大局,敢擔當,能作為,仍然帶領全體隊員奔波在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小康路上,他始終以軍人的情懷影響著身邊的隊員,影響著團隊的凝聚力,有著38年黨齡的他,不忘部隊光榮傳統,永保軍人本色,默默無聞的奉獻著自己的余熱。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