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天水市

火調比武風采 | 一比一復刻,百分百還原,“福爾摩斯·張”精準“辨火”

時間:2023-03-17 21:12:5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天水訊 序言:他與滅火救援的消防員一樣24小時執勤備戰,時刻準備出動,他在救援人員滅火后沖上火場,是面對廢墟的“談判專家”;他在火場中仔細探查,在廢墟中抽絲剝繭,在灰燼中探尋真跡。他讓沉默的廢墟“開口說話”,他讓隱匿的真相“公之于眾”,他是火場“神探”張文濤。

 “天選”火災調查員

2018年,從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研究生部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的張文濤,加入了消防救援隊伍,成為了一名火災調查員。

28歲的張文濤從事火災調查工作已近5年時間。問及為何要選擇這項職業時,他簡單地回答:“熱愛!鄰居叔叔從事消防工作,從小耳濡目染的影響了我。”張文濤說,從小鄰居叔叔家里就有很多關于火災現場調查的推理性書籍,小時候父母忙于工作無暇照顧他,“最大的樂趣,就是串門抱著這些書看。”久而久之,便對火災原因調查有了濃厚的興趣。

張文濤形容火災調查是一種綜合的推斷,“沒有任何人可以告訴你最終的答案,要有深挖謎底的欲望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那時剛參加工作曾受一位前輩教導“火調現場既神秘又莊嚴,調查真相既要能耐得住火災現場的枯燥寂寞,更要懷揣一顆對事故負責任的心。”這番話成為了我日后工作的標準。

回想起自己的第一次出警經歷,張文濤至今記憶猶新。來到天水市消防救援支隊后不久,一天凌晨,天色一片漆黑,他接到指揮中心調度隨警出動。“眼睛都沒睜開,穿起衣服就往現場趕。”張文濤記得,火場一片狼藉,空氣中彌漫著燒焦的味道,墻面被熏得黢黑,房間里的物品燒得面目全非,甚至窗戶上的玻璃都被燒化變形,地面上則是厚厚的一層灰燼和一具燒焦的尸體。“沒有一絲畏懼,很快就投入了工作。”張文濤首次亮相火場沉著冷靜,很多同事都說,這是一位“天選”的火災調查員。

張文濤眼里,每一名優秀的火調員都是靠一次次的調查鍛煉出來的。那天回來后,他終于更深刻地明白了老師在課堂上不斷重復的火調工作的意義:不僅能夠真正查清火災事故發生的原因,也能夠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確保社會的穩定

讓沉默的廢墟說話

平時從火災調查現場回來的他,都是身著專業的裝備制服,左手拎著相機,右手拎著工具箱,里面裝滿了剩磁儀、碳化深度儀、回彈儀、測距儀等各種專業工具。

“火災留下的是一個破壞性的現場,物品起火后被燒毀,滅火時又被水槍沖擊,因此判斷起火部位和起火原因,只能根據燒毀的東西,比如灰燼和殘留物進行推斷,火場中間各種物品的燒毀痕跡,以及煙熏、變色的痕跡來判斷,有的現場被破壞得很厲害,還需要復原,需要大量的體力和精力,相當考驗人員的技術和耐性。張文濤介紹火災調查既是體力活,也是技術活。火災現場是一個動態現場,發生大火時很多東西已位移,在救火時,又會發生位移,甚至被破壞,現場遺留下來的殘骸和痕跡都很難再還原,這就要通過整理現場燃燒痕跡,綜合材料的熱釋放速率、火災荷載、火災現場溫度場等多種因素來判斷起火部位,再找起火點判斷起火原因。

此外,還一直認為,火災調查不僅僅是要調查出火災的原因,而是要通過這些問題,找出現有技術規范、材料設備的缺陷,民眾生活習慣的缺點,并提出整改措施和方案,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這也是消防火調人員的職責。”

“火災事故的調查,容不得半點馬虎。”張文濤回憶曾經調查過的一場火災。他在火災現場待了整整一周,搜集各種監控視頻、證人證言、現場痕跡、認定起火原因等大量的工作。由于火場情況復雜,火災調查不僅任務難度大,社會輿論壓力也很大,“只有拿出事實鐵證,才能讓質疑者心服口服。”張文濤說。

只有知火,才能防火滅火

作為一名火調專業的人才骨干,張文濤一直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在一次次火災實驗和理論研究中,讓精進業務能力。無數次的核查、實驗、分析,一次次撬開廢墟的“嘴巴”、扒開灰燼的“真相”,讓張文濤成長為全省火調隊伍的人才,多次參加了有重大影響火災調查工作。如參與2020年臨夏市折橋鎮茍家村“2·13”亡人火災、2020年臨夏縣“5·17”較大火災、2022年秦安縣“10·15”慶豐園小區亡人火災等多起影響較大火災事故。2021年5月參加總隊火災事故調查業務大比武,同年又代表總隊參加全國火災調查崗位練兵西部片區比武。發表了《銅導線搭鐵短路熔痕金相組織特征分析》、《銅導線搭鐵短路熔痕表面組成成分分析》、《探討加強火災調查中證據收集力度的研究分析》等多篇專業論文。

哪怕頻遇挫折也未改初衷,即便受傷也一樣英勇神武,作為一名從事火災調查的消防人員,張文濤愛崗敬業,任勞任怨,踏實勤奮,從他身上,體現著一名優秀黨員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始終洋溢著一名火調員對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的高度熱情始終有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擔當,他用一腔熱血,一片丹心為火紅的消防事業譜寫著人生美麗的華章。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