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交通建設促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武威工業園區道路。本報記者 馬順龍
  北仙高速全長345.18公里,概算總投資約187億元。圖為工作人員在北仙高速民勤段施工。
  武威市">
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武威市

武威市交通建設促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時間:2016-11-24 21:07:54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雨豪點擊:

構建交通路網  助力轉型升級
——武威市交通建設促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武威工業園區道路。本報記者 馬順龍


  北仙高速全長345.18公里,概算總投資約187億元。圖為工作人員在北仙高速民勤段施工。


  武威市天頤大道旁新建的城鄉融合新型社區居民住宅樓一角。

  

  中國甘肅在線 武威市以構建西北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和絲綢之路黃金節點城市為目標,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規劃大交通,建設大通道,構筑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加強公路路網項目建設,改善公路交通條件,擴大經濟優勢,精心謀劃建設了一批便民惠民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高速路網為骨架、地方高等級公路為干線、農村公路為支線的“連接干線、區域成網、互連互通、開放外向”交通運輸大格局;金色大道沿線形成了集工業、旅游、物流、設施農牧業、帶狀化城鎮群、生態綠軸等6條“百公里長廊”,“交通軸+葡萄串+生態綠地”的城鄉融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正在向“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帶狀化”的更高層次推進。

  近五年,武威交通實施項目多、投資規模大、發展速度快,全市交通基礎設施改善明顯、城鄉交通面貌變化顯著、人民群眾普遍受惠。武威市通過爭取或支持建設國家高速路網、主動擔綱建設高等級公路,構筑了市內交通路網的主骨架。先后建成永古、營雙、金武高速公路、金色大道、民勤至紅沙崗高速公路、西武、天互二級公路、榮華大道、榮生沙漠生態公路;正在建設北仙高速公路和天景二級公路。新增高等級公路843.6公里,其中高速470公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6806公里。公路總里程達到1.34萬公里,路網密度達到40.4公里/百平方公里。干(塘)武(威)鐵路二線建成。

  一

  2010年以來,武威市委、市政府把交通建設作為帶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緊抓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動、“1236”扶貧攻堅行動和“1+17+2”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政策機遇,結合全市公路網現狀,認真謀劃、論證,儲備了一批重大公路建設項目和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編制完成了《武威市“十二五”交通發展規劃》《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四省藏區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武威市交通扶貧開發規劃》《六盤山區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武威市交通扶貧開發規劃》《武威市聯村聯戶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建設規劃》,按照“規劃大交通、建設大通道、構筑大樞紐、發展大物流”的戰略目標,謀劃實施了金色大道、金武高速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不僅為今后的交通運輸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形成了謀劃項目、爭取項目、實施項目的科學理念和方法。

  2015年以來,武威市認真落實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動動員大會精神,認真制定全市“6873”交通突破行動實施方案,結合“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和“十三五”全市交通規劃編制工作,制定《武威市“6873”交通突破行動實施方案》,確定了主要目標和保障措施,把落實“6873”交通突破行動納入“工作落實年”進行考核。認真貫徹落實“1+17+2”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施方案,加大項目的謀劃、爭取和實施力度,以項目建設為著力點和突破口,狠抓責任落實,全市交通運輸各項工作有序推進。今年,計劃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65項,截至10月底,完工127項,完成投資149.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3.85%,拉動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08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121.07%。

  武威市通過超前謀劃,配套建設,集約發展,先后投資6億元,建設了武威綜合客運樞紐中心、民勤客運中心等6個重點客運站和一批鄉鎮汽車站、行政村停靠點。累計建成物流站場192個,客運汽車站107個,開通各類客運班線222條。蘭州至武威至張掖高鐵和武威通用機場即將建設,“公鐵航立體化,路站運一條龍”的交通運輸發展體系即將形成。

  二

  武威市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按照“交通運輸+”思路,在項目實施中,推行“交通運輸+生態立市”“交通運輸+工業強市”“交通運輸+城鄉融合”“交通運輸+開放外向”“交通運輸+扶貧開發”的項目集約建設模式,最大限度放大交通項目建設的提升帶動效應。

  2014年,武威市委為落實省委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重大戰略決策,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立市戰略,啟動實施甘肅內蒙古省界武威段千里沙漠大林帶項目,加快構筑和完善防沙治沙生態屏障。

  千里沙漠大林帶位于甘肅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省界沿線,計劃利用6年時間,投資19.24億元,通過實施治沙造林、封沙育林草、沙產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和配套輸水管道、道路以及架設光伏發電設備等措施,采用治沙新材料、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范等科技手段,營造一條長562公里、寬1公里以上的生態林帶。建設治沙道路562公里,其中主線520.3公里、支線41.7公里。

  建設千里沙漠大林帶,治沙先修路。武威市縣區將工程建設列入重要日程,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多次深入大林帶建設現場調研,市、縣區林業、交通等部門密切配合,明確分工,及時編制實施方案,明確時間節點、分解重點任務,落實具體措施,適時召開工作推進會、研判會,集中分析研究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項目嚴格執行工程建設和物資采購公開招投標制度。工程建設通過主要領導牽總負責、分管領導領銜主辦、相關科室掛牌督辦、責任單位現場施工等方式,建立工作一線聯系落實制度和責任倒逼追究制度,齊心協力做好工程施工、技術監理、跟蹤督查和檢查驗收等工作,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認真落實工程質量建設要求,技術人員和監理人員全程及時跟蹤,扎實開展技術指導和階段性督查,及時發現問題,跟蹤督促整改。

  千里沙漠大林帶工程通過先修治沙路,實施治沙造林、封沙育林草、沙產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和配套輸水管道、道路及架設光伏發電設備等措施,采用了治沙新材料、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范等科技手段。截至目前,562公里的治沙道路路基已全線拉通。其中鋪設水泥穩定層118公里,鋪罩瀝青路面65.2公里;完成壓沙11.7萬畝;造林21.9萬畝。

  千里治沙路,帶動了千里沙漠大林帶建設。不僅對武威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維護綠洲穩定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同時對鞏固擴大石羊河流域治理成果,促進和保障武威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三

  武威市委二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決定建設武威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金色大道,經過3年的艱苦拼搏,于2014年底建成通車。

  金色大道是省政府批準的甘肅省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武威城鄉融合發展區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武威立足實際實施“城鄉融合發展”戰略,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舉措。

  金色大道起點位于武威市涼州區金太陽高新技術產業園,與G30連云港至霍爾果斯(甘肅段)高速公路豐樂匝道口相連,并與金昌至武威高速公路交匯,終點在武威市古浪縣大靖鎮與定(邊)武(威)營盤水至雙塔高速公路相連接處。項目自2011年7月開工建設以來,投資48.4億元,建設全長185公里、寬26米的高等級公路。

  金色大道對外通過與國家高速網和國省道路網實現多向連接,成為大交通樞紐;對內構建通組團和園區、通鄉鎮和旅游景區、通村組的三級干支公路網絡,形成交通骨架網絡,聯通29個鄉鎮、一個國有農場和10個工業園區,形成“交通軸+葡萄串+生態綠地”的發展模式,惠及120多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0%,涉及全市80%的經濟總量,實現了要素聚集、資源共享、城鄉融合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隨著金色大道的建設,武威城鄉融合核心區產業的承載力和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不斷提升,沿途集聚了液體經濟、食品加工、新能源、裝備制造、精細化工、汽車裝配、碳基材料、保稅物流、現代農業、現代物流等現代產業,建成10個工業園區、1個保稅物流中心、4個大型物流園區,聚集各類企業2000多家,形成了一批規模大、品牌優、功能完善、競爭力強的工業集群,并正在形成百公里工業經濟長廊。

  武威市還按照“一軸一帶、九線三區”的空間結構,努力把新城區建設成為綜合性城市新核心區、特色突出的行政中心、形象鮮明的文體中心、生態和諧的宜居城區。目前,體育館、博物館、影劇院等新城區主要公共建筑和水務、農林牧、能源綜合服務大樓、市人民醫院搬遷項目等公共服務設施建成投入使用。金色大道武威城區連接段道路、阜康路、雷海西路向西延伸段及金色大道武威城區連接線向南延伸段等道路建成通車。

  以金色大道為中軸,武威市實施兩側擴展,構建綠化林帶、經濟林果區、居民區、設施農業區、高效節水大田作物區、外圍生態區,加快形成現代農業和生態經濟發展區。目前,沿途培育千畝設施農牧業示范區8個、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區9個、生態經濟林示范區10個、節水灌溉示范基地1.3萬畝。沿公路兩側建成6米寬綠化帶和50米至100米寬的特色林果經濟帶,形成百公里生態綠軸和特色林果經濟長廊。

  用金色大道連接城鄉,把沿途所有的工業園區、物流中心和小城鎮連接起來,打破區縣行政區劃,在優勢地區聚集生產要素,加速城鄉空間融合,帶動人口占全市總人口60%的城鄉融合發展。

  金色大道沿線形成了集工業、旅游、物流、設施農牧業、帶狀化城鎮群、生態綠軸等6條“百公里長廊”,“交通軸+葡萄串+生態綠地”的城鄉融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正在向“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帶狀化”的更高層次推進。通過公路兩旁的通道綠化,每建一條公路就形成一條生態綠軸;通過主干公路與園區、站場連接線的建設,每建一條公路就形成一條經濟長廊;通過圍繞公路的人口向社區集中、產業向小區集中,每建一條公路就能帶動一批城鎮建設和一批產業發展;通過主干公路與景區連接線的建設,每建一條公路就形成一條旅游專線。

  四

  2010年以來,武威市的高速公路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

  金武高速是省委、省政府實施金武一體化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支持武威實現轉型升級發展的重大舉措。金武高速起點位于金昌市,終點與古永高速公路銜接,主線全長73.5公里,按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該項目總投資31億元,2013年11月20日正式通車。

  金武高速公路的開通,使金昌和武威實現了全程高速直接相連,有效縮短了兩市間的行車時間,形成1小時經濟圈,對促進金武一體化進程,形成河西經濟帶、打造絲綢之路新經濟帶黃金節點意義重大。

  營雙高速公路項目總投資73.9億元,起點位于白銀市景泰縣營盤水,終點位于古浪縣。全長157.56公里,在武威境內有94.65公里,途經古浪縣新堡鄉、裴家營鎮、大靖鎮等4鄉4鎮40個行政村,與G30線連霍高速公路相接,全線采用四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建設。營雙高速是定邊至武威國家高速公路聯絡線的重要組成路段,連接青銀、京藏、連霍三條國家高速公路,也是甘肅省公路網中部區域的重要通道。

  2014年11月26日,途經民勤縣北山(蒙甘界)至仙米寺(甘青界)高速公路奠基。項目起點位于北山(蒙甘界),北面與內蒙古自治區規劃的G569線連接,途經民勤縣、涼州區,終點位于仙米寺,與青海省規劃的G569線連接,路線全長345.18公里,總投資約187億元。項目建成后,全市路網結構進一步完善,對暢通武威與內蒙古、青海的快速聯接,構筑西北生態安全屏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項目建成后,武威將成為全省第一個縣縣通高速的市。同時,項目繞城連接線建成以后,武威繞城高速達到73公里,將成為全省第一個有繞城高速的市。北仙高速公路也是全省第一個地方政府與央企合作的PPP標桿示范項目。

  今年10月8日,民勤(縣城)至紅砂崗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車,標志著民勤縣境內首條高速公路全面建成投用,民勤結束了境內無高等級公路的歷史。

  民勤(縣城)至紅砂崗高速公路起點于民勤縣城,與民左公路相接,途經三雷鎮、大壩鎮、勤鋒農場,終點于紅砂崗鎮,與省道212線相接,全線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全長70.686公里,總投資17.49億元,是民勤縣有史以來等級最高、投資額度最大的交通工程建設項目。該公路的建成通車,推動紅砂崗礦藏資源開發利用、助推工業強縣戰略實施、帶動民勤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同時也將進一步加強武威與外地的聯通,改善全省乃至西北地區路網結構,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五

  地方公路和農村道路是拉動區域經濟發展、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引擎。

  近年來,武威市建設了天互二級公路和天祝至景泰(武威段)二級公路。這兩條公路都是G338線在武威市境內的過境段,同時也是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動重點項目。

  天互公路(天祝至青海互助)是我省重點藏區公路改建項目。該項目起點位于天祝縣石門溝,接G312線,途經天祝縣石門鎮、賽什斯鎮、炭山嶺鎮、朱岔峽、天堂鎮,跨越大通河,終點位于天堂鎮天堂大橋,接青海省崗青公路。線路全長72.48公里,按二級公路技術標準建設。該項目建成后,將方便沿線農牧民群眾出行、物資運輸、產品銷售,對促進藏區經濟發展、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天祝至景泰(武威段)二級公路起點于天祝縣華藏寺鎮岔口驛,與天互公路相連,途經天祝縣華藏寺鎮、松山鎮、東大灘鄉,古浪縣干城鄉、新堡鄉,終點至景泰縣寺灘鄉,與營雙高速公路寺灘匝道口和省道201線相連接。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路線全長108.69公里。

  同時,古浪大靖至干城公路、涼州至古浪公路、民勤大灘至南湖公路、古浪干城至西溝公路等4條普通省道也陸續開工建設,對進一步完善市內路網結構發揮重要作用。

  武威市按照“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要求,著力解決農村對外通道建設、市域內公路網絡建設、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客貨運輸等問題。近五年,全市投資32億元,實施農村公路項目784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988公里,建成了一批連接工業園區、旅游景區的高等級快速通道,打通了一批建制村或貧困村通村瀝青(水泥)路,改造提升一批“三路一危”(斷頭路、瓶頸路、年久失修路以及危橋)工程,補齊了交通短板。

  民勤縣紅砂崗鎮至東湖鎮(白堿湖)路網改造工程項目總投資1.48億元,全長176.8公里,于2013年10月竣工通車,該項目是全省迄今為止單項里程最長、建設規模最大的農村公路建設項目。這條道路是連接民勤縣紅砂崗鎮、白堿湖兩大礦區的唯一通道,也是連通省道212線及民勤當地干線公路的重要連接線。該項目的建設實施,有力地推進了紅砂崗能源化工建材工業園區和石墨礦、西硝池、白堿湖等礦區的開發建設進程。

  武威金色大道的建設,拓展了“下山入川”扶貧攻堅空間,成功拓展了古浪黃花灘、天祝南陽山片區、涼州區鄧馬營湖等“下山入川”扶貧攻堅安置點近30萬畝;在移民區建成瀝青(水泥)路600多公里和133個鄉村客運站、停靠點;已經建成感恩新村等“下山入川”移民安置點51個,使8.43萬高寒山區貧困人口順利實現“下山入川”。

  武威市支持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公路建設,在金色大道沿途園區,企業投資16億元,建成榮華大道、榮生大道、天頤大道、慶興大道等高等級連接公路134公里,建成連接景區、鄉鎮、村組公路167條1042公里。

  武威榮華集團公司自2010年8月實施循環經濟技術改造項目以來,截至2014年底累計投資14.3億多元,修建了榮華大道、榮生大道、天頤大道、民勤榮達公路4條通園區、通企業道路。這些道路的建設,不僅助推了企業的發展,方便了企業物資及產品的運輸,同時也方便了道路周邊老百姓的出行。

  武威市以交通路網為基礎,培育建設了武威保稅物流中心、萬嘉國際廣場、黃羊公鐵聯運物流中心、昊天農產品交易市場暨倉儲物流中心、金沙物流園、西部農業城等一批技術水平先進、主營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現代物流企業和物流基地,不斷提高運營管理水平,通過規模化經營提高物流服務的一體化、網絡化水平,形成大小物流企業共同發展的良好態勢,構筑與周邊省、市對接的物流大通道,形成了西部物流中心集散地。

  今年,武威市實施農村公路建設項目143項,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592.8公里,完成投資14.98億元。全市100%的鄉鎮和100%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連通干線、區域成網、互連互通的農村公路網絡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了以中心城市和縣城為中心的涼古、民勤和天祝3個核心區1小時經濟生活圈,100多萬農村群眾實現共享城市教育、醫療、就業和購物等優勢民生資源,有效地促進了城鄉融合發展步伐。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