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從巴顏喀拉山一路奔流而下,從青海省久治縣門堂鄉進入瑪曲縣境。在瑪曲1萬多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流經了長達433公里,形成了一個狀如“u”形的彎曲,成為九曲黃河十八彎的第一彎,也就是聞名遐邇的黃河首曲。
黃河,藏語稱瑪曲。瑪曲縣是唯一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命名的縣。瑪曲縣也是甘青川三省交界之地,黃河成為連接甘青川的紐帶。
黃河對瑪曲情有獨鐘,偏愛有加。瑪曲就像一個孩子,被433公里長的黃河猶如母親的臂彎深情而溫柔的攬入懷中。因為黃河的滋養,瑪曲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水草豐茂,植被良好,一派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氣象。
瑪曲境內草原廣闊,濕地遍布,河流密如蛛網,被譽為黃河的“天然蓄水池”。黃河在瑪曲吸納了近45 %的水量,變得更加豐滿、更加充盈,一路浩浩蕩蕩,滿載著草原人民的深情奔騰向前,流向遙遠的東方,匯入浩瀚的大海。
李白詩曰“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在瑪曲草原看黃河,最能感受到詩人筆下黃河那種從天而來、萬里寫入胸懷間的沖擊力,那種大河浩蕩、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象。
黃河在廣袤的瑪曲草原猶如一條舞動的巨龍,又像一條銀色的哈達,飄舞揮灑,恣意流淌。在瑪曲草原,由于地勢平坦,黃河流速緩慢,形成了一個個頗具氣勢的大彎,不同的河段展現出不同的風光,形成了一處處獨特、神奇、優美的風景,旖旎而壯觀,就像一幅幅潑墨而成的優美藝術畫卷鋪展在遼闊的草原上,把大美瑪曲、秘境瑪曲展示在世人面前,美不勝收,使得瑪曲黃河第一彎聞名遐邇,讓人嘆為觀止,又令多少人向往。
在瑪曲1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不管是開闊的草原,還是狹窄的山谷,黃河都是不急不燥,周而復始的唱著舒緩而沉穩的歌,顯示出靜水流深的氣質。可以說在瑪曲,黃河母親把最溫柔、最安詳、最純潔、最寬厚、最寧靜、最大氣的美好形象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過去,黃河首曲沒有橋梁,人們只能依靠洇馬泅渡來往。1979年,瑪曲黃河大橋建成通車,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如今,瑪曲黃河段已經修建了4座大橋,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生活,加快了甘青川交界的人流、物流,促進了民族地區的發展。
黃河在遼闊草原上奔流穿過,滋養哺育著瑪曲,使瑪曲成為一塊富甲一方的翡翠般寶地。瑪曲堅持“生態立縣”戰略,把保護好黃河首曲的生態環境作為首要任務,加大保護、治理力度,使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瑪曲草原植被茂盛,景色更加美麗。瑪曲人民在黨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團結奮斗,攻堅克難,實現了整體脫貧的目標,幸福的生活在黃河兩岸。
盛夏時節,駕車奔馳在平坦筆直的公路上,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一片翠綠,就像鋪上了綠地毯,醉人的綠色仿佛過濾過一般。藍天白云下,河水悠悠,芳草萋萋,氈房點點,炊煙裊裊,牛羊滿山坡,鳥兒在風中歌唱,牧民在悠閑地放牧,處處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卷。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