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頻道 > 文學詩詞 > 文學資訊

加入高中同學微信群詩并序--作者:穆明祥

時間:2021-08-03 10:30:0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加入高中同學微信群詩并序

作者:穆明祥

上世紀七十年代,準確地說,是1973年12月份,我從秦安一中高中畢業(當時高中是兩年制,上年春季入學,次年冬季畢業)。記得秦安一中高73級共有4個班,我所在的班是高73級一班,全班50多名(準確的數字已經記不清了)同學,班主任先后有馬淑勤、王元席和李桂梓先生。

畢業照片_副本.jpg

考入秦安一中的學子,除了縣城里的,還有來自四鄉八鎮的。我家距離秦安一中足有5公里多的路程,按道理應該是住校的。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一直是來回跑的。我家住在縣城的西邊,與秦安一中隔著一條葫蘆河。如在夏天,且河水不深的話(當年的葫蘆河河水很大,不像現在,幾乎干涸),還可以趟水過河,能走點捷路;如在冬天,河水冰涼,不得不走更多的路,到當時秦安縣僅有的一座葫蘆河大橋(此橋也剛建成不久)上去繞。我每天天不亮從家里出發,天大黑后才能回到家里。兩年來,無論春夏秋冬,還是刮風下雨,都是如此。在生活及不富裕,一日三餐無法保障的情況下,我硬是憑著兩只腳,每天來回步行10多公里,走完了兩年的高中歷程,取得了高中畢業證書。其間辛苦,真可用一言難盡來形容。

正因為我家距離學校遠,到校匆匆,離校亦匆匆。在校的時間除了完成每天的作業外,便沒有多余的時間與同學們交流溝通;再加上當時還是比較“封建”,尤其是跟女同學的交流就更是少之又少,即使同桌坐,或前或后坐,也是很少說話的。尤為甚者,有的被分在同桌的男女同學,還要在課桌中間劃出一道線來,作為“楚河漢界”,互為不可逾越的“鴻溝”。這種情況,在現在的學生看起來,覺得好笑。可在那個年代,現實就是如此,一點也沒有夸大其詞。這只有過來人才會知道。

畢業后,由于當時沒有留下“通訊錄”(當時也沒有這種意識),通訊渠道也不發達,至于后來誰去了哪里,具體干什么,除了同村同鄉和距離不遠的尚有見面,或聞知消息外,大多就音信杳然,一無所知了。

現在要讓我說出73級一班同學的名字,一是由于時間太久,二是因我在班上沒有幾個玩得最好、印象較深和能夠達到所謂記憶猶新的同學,我真可以慚愧地告訴大家,就連10位同學的真名實姓都叫不出來。

好在,近日我被老同學周府生拉入了“秦安一中高73級一班同學群”,這才知道有熱心的老同學通過微信建群的方式,尋找并拉秦安一中高73級一班同學入群,彌補因當年生活、通訊等諸多原因造成同班同學大多在長達近48年的時間里難得一見,或音信全無的缺憾和以酬在有生之年與大多數不是年逾花甲,就是年屆古稀的老同學聚會的心愿。

令人遺憾和不想知道的是,從群里了解到已有好幾位同學遠離我們而去,已經是無緣見面與相聚了,豈不令人悲乎!這就提醒我們這些健在的同學,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手頭寬裕了,通訊發達了,交通便捷了,我們都已退休了,也有時間了,更應珍惜當前的好日子,也應珍惜同學們之間的深厚友情……既然有這樣的條件了,能夠聯系的就聯系,能夠相聚的便相聚,而且還要多相聚,把曾經的缺憾,變為今天的圓滿,以慰藉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我們大家都期待著吧,期待著與老同學們的真情相聚!

48年,置于歷史的長河之中,可能連一瞬間都算不上,但對于一個人而言,那就是大半生的年華,何其漫長與珍貴啊!不期,在年近古稀的時候,還能與分別近48年之久的老同學取得聯系,還有相聚的機會,真是喜出望外,遂吟成七律一首,與老同學們共勉。

詩曰:

四八年前別一中,全班同學各西東。

了無消息云間寄,卻有同窗夢里逢。

昔日難能遂心愿,今朝得以踐初衷。

感恩時代高科技,微信建群音訊通。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