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趙康寧,是在天水市麥積區文體廣電和旅游局書畫長廊見到其落款為“康寧”的花鳥畫作,本人以為畫家肯定是姓康名寧了,他的花鳥畫用筆狂放、不拘繩墨、騰挪多姿、出神入化、氣息鮮活、自成一家,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無獨有偶,在一次書畫筆會上,有幸見到了青年書畫家趙康寧創作書畫,不出半小時,二張四尺《高風亮節》的竹子,一幅《鐘馗》人物畫出爐,且其畫作竹子頗有鄭板橋先生古風,“當其下手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其鐘馗墨鬼,形象怪誕,風格新奇,丹青酬和,妙趣橫生。頓時,引爆了在場不少人的眼球。于是便有了采訪他的念頭,他就是麥積區文化館青年書畫家趙康寧。
初秋,一個天氣晴朗的周末,記者如約叩開了位于麥積區水漪潤園趙康寧的寓所。一進門,三尺畫案占據了原來本應該是家居的餐廳,右側用新潮的博古架當作屏風將畫室和客廳巧妙的隔開,客廳四周掛滿了趙康寧花鳥、人物畫作,真可謂他的書畫陳列室,他打趣的向我們介紹到,這就是我的宜家居、宜創作的書畫室——“一缶禪齋 ”。
趙康寧,號了然、齋號一缶禪,1979年出生于麥積區鳳凰鄉(今琥珀鎮),自幼酷愛書畫藝術,上小學時就顯現出異乎常人的繪畫天賦,特別對寫意花鳥、寫意人物情有獨鐘,不論是上小學,還是初中,家境貧寒的他買不起筆墨,他就用樹枝、磚頭、瓦片以及可以使用的物件,在地上,在墻上等一切可以“出影兒”的地方,沒白天沒黑夜的寫畫,這幾乎成了他兒時的唯一愛好。上高中時,在繁重的學業之余,他從未放棄對古畫的臨摹,特別是清代畫家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四王”正統畫派的研習,同時也苦練書法。2001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隴東學院美術系,攻讀美術教育專業,主修國畫。師從張誠毅、陳宗旺、王金柱、徐建新、戴春森等諸位名師學習國畫,虛心求教,博采眾長,深受教益,在廣泛的學習中,趙康寧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審美理想和審美體系,這使他在創作書畫作品時有了更明確的藝術追求,使他的創作更加自覺,風格更加明朗。4年的求學生涯很短暫,2004年4月,時值隴東學院專升本考核之際,趙康寧成功舉辦了答謝師恩書畫習作展,受到學校老師、同學的認可和高度評價,此次畫展作為學院美術教育的亮點和成果展示,受到了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有關領導的檢閱,這也是迄今為止隴東學院美術系第一個舉辦個人畫展的學生。
2004年,隴東學院國畫本科畢業的他,被安排至麥積區琥珀鎮初級中學擔任美術教師,當時農村學校教師偏少,正規大學本科畢業生更是稀有人才,他在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同時,還兼任其他學科教育,可以說是美術教育中的“專家”,學科教育中的“全能型人才”,付出總會有收獲,2017年,一紙調令,將其調入麥積區文化館,于是遠離故土、離開了13年來朝夕相處的老師、同學,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邁上了專業書畫創作之路。
從幼時結緣畫畫,到考上美術院校,再到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然后到文化館從事專業書畫創作,一直躬耕繪畫實踐的趙康寧似乎沒有太多的人生波瀾。更多時候,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精神家園中“詩意地棲居”,享受那種至上的境界——人們在渴望生活安定的同時,更渴望精神家園中充滿美好的情愫。這是一種詩化的生活,更是一種詩意的人生。
趙康寧現為天水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水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水市牡丹書畫院理事、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理事。2012年2月在麥積區文化館、2016年5月在鳳凰山國家AA級旅游風景區曾先后成功舉辦個人畫展,其作品清新脫俗,雅俗共賞,取法于古,推陳出新,筆墨當隨時代,受到了社會及業界的一致好評。多年來,趙康寧筆耕不輟,專攻傳統中國畫,花鳥蟲魚,畫風法度謹嚴、氣韻靈動,國畫作品《香韻》在參加甘肅省委宣傳部、省科協主辦的書畫作品展中榮獲二等獎,并多次參加天水市、麥積區和教育系統書畫展覽,屢獲多次獎項。
一支筆,畫出心靈的真實;一滴墨,潑灑率性的智慧;一幅畫,描繪人生的境界;一種人,感悟生命的真諦。在這個日益浮躁的社會,時代需要一種包含藝術創作激情和生命真實感的藝術家。趙康寧作為天水畫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作品散見于諸類藝術報刊、網絡媒體,細品其作,愈見其善良、真誠與寧靜,精之特精,涉之猶博,走前無古人之路,開當今先驅之風。字里畫間暗藏著“術”、“和”、“道”之象。“撲清氣如臨玉樹,于寧靜中寓陽和之氣”。無不透出莊子“自然無為”之道意。看其潑墨,人物、花鳥、工筆、寫意、重彩,灑脫不羈,暢快淋漓,張張撩人,幅幅奪目,令人好似踏入一種平和、恬靜、高遠清雅、超然脫俗、禪氣仙逸之境界,猶如親身品嘗了一餐藝術的饕餮盛宴。(特約記者 竇耀輝)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