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頻道 > 古玩收藏

收藏界的五種亂象分析

時間:2015-03-20 16:38:00來源:中國甘肅網編輯:小柒姑涼點擊:

收藏種類五花八門,有藏書畫的,藏陶瓷的,也有藏錢幣、古家具、石雕件、玉石、硯臺、青銅器、西洋鐘、紫砂壺等等不一而足,還有收藏文革紀念章的,連文革時的油印傳單也有人收藏,各人各愛,均無可厚非。這些不同的愛好緣于各人不同生活經歷、文化層次、內涵和修養。其間沒有什么孰高孰低的區別,也不應該有誰瞧不起誰的問題。玩古是陶冶情操,增加樂趣,增長知識,廣交朋友,傳遞正能量的樂事。

  而眼下的收藏界卻魚龍混雜,亂象叢生,將江湖低俗的幫派之風侵襲其內,特別是水深的古陶瓷界,山頭林立,互相攻擊,指鹿為馬,黑白顛倒,將假的說成真的,將真的一概叱為仿品。

  之所以形成古陶界群龍無首的局面,細細歸結,主要由以下五種亂象造成:

  亂象之一:一切向錢看,把收藏當做投資的唯一手段,根本無心去研究藏品的歷史、文化、藝術等價值,只關注該藏品現在值多少錢,明天能賣多少錢?如何盡快將它變現?四處找人,打聽出路,為讓到手的藏品盡快出手,不擇手段,生怕別人搶了自己的財路,無論誰的東西都假想成自己的競爭對手,故不用過目就矢口妄斷別人的全是仿品。為給自己的斷論找依據,不惜杜撰出連XXX仿自己都清楚,在利益面前,他們沒有底線,看重金錢,而且這個錢只跟自己手里的藏品掛鉤,其他人手里的不用上眼皆為假貨。

  亂象之二:樹大旗駭人,誑人,騙人。隨意取個名字“什么唐宋高古瓷研究、元青花研究等等”總之越響亮越能唬人,反正沒人去深究,也沒有審批手術,專忽悠那些尚未入門的外行,有了這自封的名頭,仿佛自己已經成了“專家”,也飄飄然以專家自居,像江湖游醫般四處為他人作鑒定,非法收取鑒定費,將真的斷成假的,將假的說成真的,或者干脆一概斷成仿品。

  因為實在沒有眼力,自己也拿不出像樣的藏品,貼個“研究”的標簽,勾引涉古玩圈不深的初學者,誑那些尚未開眼的企業家,利用他們急于求成的心理,作局將大量假貨推銷給他們。如果不明就里的人請他去鑒定,只要給錢,仿品可以全斷為到代的真品。沒有好處,即使從未上門看過,也一概叱為低仿品。很多急于求成的企業家都成了他們的犧牲品,花巨資買了大量贗品。

  亂象之三:沒有眼力,又沒文化,更沒像樣的藏品,可又整天想著出人頭地,不能一夜暴富,就想一夜成名,怎么辦?專找大家、名人惹事!誰越有名就越找他麻煩挑他毛病,對他下手,罵得越狠越有人關注,誹謗攻擊不要本錢,說你藏品全假,誰也不會去找他驗證,罵你眼力不濟,顯得自己高專家名人一等,反正越將水攪渾自己越可以摸魚。

  亂象之四:守住自己一方小天地的殘片殘罐,只認可自己小天地里的東西,外面的,不用看,一概為假!他們的觀念:幾百上千年的東西怎么可能不被損壞?哪兒還有完整器?更不可能有如新面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博物館有的東西民間不可能有!”他們忘卻了博物館的東西最初從哪兒來的事實。博物館的東西主要來源于兩個渠道:一,考古發掘;二,民間征集和捐贈。著名收藏大家孫瀛洲一人就向故宮博物院捐贈了三千多件古陶瓷。他們連這最起碼的基本常識也不具備就涉足古陶瓷收藏領域,所以他們收不到精尖稀的東西是自己觀念的錯誤造成的必然。他們又往往懷有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妒忌心理,凡與自己收藏的東西面貌不同全部說成假貨,景德鎮新仿。

  亂象之五:只認公立博物館,只認書本上有記載的。凡公立博物館沒有的品種一定是假的,凡書本沒有著錄過的東西不可能是真的。他們忘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先有物品還是先有博物館?是先有東西還是先有書本?那些博物館的東西在博物館之前它就存在了,同樣,在未著書前那些東西已經有了,按這些人的邏輯,博物館就至此封門了,書也到此不再出新的了。遼闊中華大地,尤其是這二三十年,在大舉開發的背景下出來了多少祖先埋藏的寶物,大量的出土寶物是原博物館沒有的,也有無數的東西是書中未著錄的。這是不爭的事實,再加上從圓明園被搶出去了多少?抗日戰爭時期又被擄掠去了多少?近一二十年又回流了多少?

  古時候,玩收藏的都是文人雅士,以藏會友,以藏聚樂,文人相親,而絕不像眼下的“文人相輕”,別說古時候,就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些已故的大師之間,相親之情常令我感動。例如我去陸維釗家求字,老人家每每一邊運筆一邊說:“你要多讓余任天先生寫,他才是真正的書家,我是毛筆字。”令我欽佩萬分,書法造詣如此高的書法大家卻表現出那么的謙虛。有一次我去沙孟海家,正好遇到另一位年輕的書法愛好者在,他心直口快,口無遮攔地說:“沙老,有人說您的字是柳條穿螃蟹。”我在一旁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沒想到沙老呵呵笑著答道:“嗨,這人描述得好形象,他一定很懂書法。”非但絲毫不生氣,還真心實意地夸對方,多么寬廣的胸懷。

  這些才是真正的大師。當然,我們不能用大師的風范來要求別人。我們只希望搞收藏的人多點雅興,多點氣量,彼此尊重,少些藏界之亂象,還高雅的收藏天地以清純、光亮。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