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禮儀:藏族熱情好客,崇尚禮儀,禮儀主要有以下幾種:
1、獻哈達: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閱使潙c、會尊長、覲見佛像、往來、送別等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紡得稀松如網;也有優良的,用絲綢做料的哈達。哈達長短不一,長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的意思。自古以來,藏族認為白色象征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也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云,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征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重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時候用。
哈達是在元朝時傳入西藏的,薩迦法王八思巴會見元世祖忽必烈回西藏時,帶了第一條哈達回來。當時的哈達,兩邊是萬里長城的圖案,上面還有"吉祥如意"字樣,故可以說哈達是從內地傳入西藏的。后來,人們對哈達又附會上宗教解釋,說它是仙女的飄帶。
2、磕頭:磕頭也是藏族常見的禮,一般是朝覲佛像、佛塔和活佛時磕頭,也有對長者磕頭的。磕頭可分磕長頭、磕短頭和磕響頭三種。
3、鞠躬:過去遇見長官、頭人和受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四十五度,帽子拿在手上,低放近地。對于一般人或平輩,鞠躬只表示禮貌,帽子放在胸前,頭略低。
也有合掌與鞠躬并用的對尊敬者合掌得過頭,彎腰點頭;回禮動作也相同。
以上是藏族禮儀中最常見、最普遍的情況,其他還有稱呼上的禮節。藏語還有敬語和非敬語之分。用敬語,對尊者或客人說話,表示尊敬對方。其次,在吃飯方面,還有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的規矩。行路時,不搶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禮讓。坐時不能搶主賓席,不能東倒西歪,不能隨便伸腿等等,這是一般長輩教育子女的一些必須注意的禮儀。
藏族飲茶習俗:東大灘鄉藏族一般飲用磚茶,煮茶時首先在壺或鍋中加入冷水,投入已揉碎的適量茶葉,加蓋燒開,然后揭蓋慢熬,茶汁呈深褐色,入口澀而不苦為最佳。"茶無鹽,水一般"所以,煮茶時要加適量的食鹽。用這種方法熬出的茶名為"清茶",另外將鮮牛奶加入茶汁中,俗稱"奶茶"。
東大灘鄉自1997年遭受了特大雹災,農作物全部絕收以來,幾乎每年都不同程度地要遭受各種自然災害的侵襲,農業經濟增長緩慢。但鄉黨委、政府在采取各種措施抗擊自然災害,盡力減少因災帶來的經濟損失外,及時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畜牧業,尤其是舍飼養殖業。同時積極引導、支持農牧民走移民搬遷和勞務輸出之路,收到了非常好的成效,取得了歷史性突破。近年來,東大灘鄉農作物雖然屢遭自然災害,但畜牧業收入和勞務經濟已成為全鄉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柱,在促進經濟發展,提高農牧民生產生活水平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02年全鄉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為792元,2003年為1016元,2004年為1035元。2005年國民生產總值517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060元。大小畜存欄1.04萬頭(只)。森林面積14.75萬畝,樹種有云杉、楊、柏等。野生動物有雪雞、雉、藍馬雞、麝等。野生中藥材有白秦艽、羌活、大黃、升麻、黃芪、冬蟲夏草等近百種。礦產有煤、銅、銀等,煤炭儲量較為豐富
在農業經濟發展上,近年來,鄉上加大了對農業的生產投入,大量調進新優品種,進行品種改良;二是建立了一大批雜交油菜、脫毒馬鈴薯等良種生產基地;三是引進了防風、柴胡、百合等特種作物;四是壓縮了小麥種植面積,擴大了飼草料種植面積。通過以上措施,我鄉農作物雖然屢遭自然災害的侵襲,但糧食產量和農業經濟收入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2003年全鄉糧食總產量為54萬公斤,2004年為65.6萬公斤。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