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是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許多有利的發展條件。從國際環境看,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產業轉換和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發展重點將更多地轉移到具有競爭優勢的先導部門,發展動力將更多地轉向人力資本開發、技術創新和優化投資環境。我國已成為全球性產業轉移的熱點地區,為我縣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提供了新的機遇。
從國內環境看,今后五年將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速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我國產業結構將進入快速調整時期。東部產業將向西部地區轉移,同時,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了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今后將更加重視欠發達地區經濟、特色優勢產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這將為我縣加快結構調整、培育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增添了新的發展機遇,并將在大領域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為實現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我縣發展的基礎和環境來看,20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十一五"時期將是我縣實現穩定解決溫飽向小康邁進的重要轉折時期,工業主導型經濟的格局將形成,農業將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工業化與城鎮化的相互促進,小城鎮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的擴大,人民生活進入"生存型"向"發展型"的升級轉型階段,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面對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戰略機遇期,堅定不移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樹立長期艱苦奮斗的精神,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工業強縣戰略,堅持"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的工作思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進步。
明《平涼府志.莊浪縣》稱:"民風淳質,力農不諳技藝。士無偽習,然亦未擴其所受。第征徭日繁,財貨是急,頗澆詐趣利矣。"
清康熙《莊浪縣志》稱:"俗尚簡樸,不事浮華。男勤務農,女勤織褐。不通貿遷,不作佛事,卓有古風。然深信巫覡,好爭訟,此其俗之所偏。"
乾隆《莊浪志略》稱:"莊邑土瘠民貧,一切歲時伏臘,冠婚喪祭,務從質樸,尤有唐魏之遺風。""婚禮不索財,亦不論厚資。慶賀不尚厚禮,設席亦不尚豐。"
又乾隆《靜寧州志》(水洛、朱店等18個鄉鎮時屬靜寧)稱:"民性剛直,好施尚義。業農頗勤,廣與孳牧,能紡褐毯。善養馬,尚氣力,亦好音樂、歌謠、飲酒。"
莊浪人民頑強生息于窮山僻壤,受傳統文化涵養,造就勤樸誠實的習性,吃苦耐勞,省吃儉用,淳厚戇直,重情尚義。長期處于封閉狀態和宥于自然經濟,安貧克己,進取精神不足;墨守成規,接受新事物較慢。建國后,在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下,走社會主義道路,艱苦奮斗,建設家園。改革開放以來,注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強大活力,解放思想,改變觀念,進一步發揚艱苦創業精神,以空前規模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進軍。
喪葬
清時,漢族喪儀繁縟,講究厚葬,有"亡人不吃飯,家財帶一半"之說。封建等級制度嚴格,迷信色彩濃厚。有一定功名和官職的人死后,請冠裳(俗稱"禮賓")贊禮,請有官位的人點主(在木主上點紅貫神)、祭土(墳地土神)、祭木(祭大棺),大做紙質明器(俗稱"紙火"),有的停尸十天半月,有的請陰陽道士設壇誦經,超度亡魂,稱為"放潑灑"、"放施食"。民國時,等級制度打破,迷信色彩未減。建國后,喪儀趨簡,現行一般經過初終、訃告、成服、入殮、開吊、送葬、復山七個儀程。
婚嫁
舊時,漢族男婚女嫁悉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禮儀基本依古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進行。建國后,保障婦女權益,實行婚姻自由,儀禮趨簡。現行民間婚嫁,一般經說親、訂婚、送禮、迎親四個儀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