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頻道 > 民俗藝術 > 民俗風情

臨夏縣--臨夏州臨夏縣歷史文化的發展

時間:2015-11-26 09:05:48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景點

臨夏縣主要景點有:蓮花山度假村、林家河灘、太子山林場、鳳凰山、土門關、曳湖峽、北塬、大廟山、石佛寺、北山公園、五女山林場、尕腦古渡、劉家峽水庫等。

歷史文化

地方風俗

漢族男子娶親稱"娶媳婦",女子出嫁稱"打發丫頭",新郎稱"新女婿"或"新人",新娘稱"新媳婦"或"新人"。解放前,男婚女嫁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解放后,提倡婚姻自主,結婚時男女雙方到婚姻登記機關登記,領取結婚證。但一般需經說媒、相親、送定茶、送禮、會親家、添箱、通信、送柜、娶親、拜天地、擺嫁妝、吃宴席、鬧房、回門、吃試刀面等習俗。

回族、東鄉族、保安族、撒拉族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婚姻,同樣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習俗如說媒、送定茶、擇日子、回門、試刀面等大體與漢族相同,但也保存有自己獨特的婚俗。迎娶時男方必須有兩名已婚的女客(一般是新郎的姐姐)和兩名男客陪同前往,新郎和男客必須騎高大的駿馬;女方須有8至12名女客(一名是新娘的姐妹,稱押橋)作伴相送,新娘也騎高大、性情馴良的駿馬。

婚日上午,男方前往娶親,迎娶時,先須請阿訇念"尼卡哈"(主婚詞),男女雙方必須三個以上男子在場商議"尼卡哈錢"(男方給女方的保證金,以防新郎途中變心),商妥后新娘父親把女方的姓名告訴新郎,并說"尼卡哈就是你的人了"。算是在伊斯蘭教教規上正式承認了雙方的婚姻關系。念完"尼卡哈"后將男方帶來的核桃、棗撒向空中,讓眾人搶拾,新郎要趁亂出門,動作遲緩者可遭女方親屬的戲耍,亦稱"打新郎"。

跑馬:將新娘全身用床單包裹,由其兄長抱上駿馬,整妝待發前,新郎騎馬由好事小伙子鞭策,來回跑經空地,以試其騎馬術謂之"跑馬"。

送人情:新娘出嫁前,親朋好友送去衣服、被單、床單之類的物品,表示祝賀,謂之"送人情",相同于漢族的"添箱"。

夯媳婦:送親者伴新娘到新郎門前,新娘由其兄懷抱而入,圍觀者數人盡力擋在門前使其難以進去,此俗一是能新娘之兄,一是察看新娘的本事,若新娘兄不致掉下妹妹,奪門而入,證明哥哥有本事。

尕宴席:結婚頭一天設宴待客送新人謂之尕(小的意思)宴席,宴罷男客即回去,女客留下來當晚護新娘,是防鬧房時俏皮小伙子們鬧的過分,第二天,新婚夫婦起床先淋浴,女方來人給新娘梳頭打扮,稱"上頭",始以新娘身分拜見公婆及男家親朋。

大宴席:新婚第二天,男方才大宴雙方親朋,謂之"大宴席",此日,新娘家一方多為女客,新娘母親為上客。宴畢,岳母把準備好給新娘父母及兄嫂每人一份禮物,主要以鞋襪為主,稱"抬鞋",抬鞋結束后,稍作間息,再擺宴設席稱"拉三日"。宴席期間一律禁煙、酒。

鬧公公和夫兄:此為穆斯林有別于漢族特有的婚俗,即迎娶第一天,許多樂于戲鬧的人將新娘公公或夫兄用鍋灰等顏料涂抹,讓其戴上破草帽和黃蘿卜制眼鏡逗樂,稱"鬧公公",次俗旨在增加樂趣。

會親家:新婚第四日請岳父到男方家,稱"會親家"。

保安族舉行婚禮當日,由男方率親朋數十人的迎親隊伍去迎親,其中必須有二位婦女參加,并在女家舉行祝福儀式,撒核桃、紅棗等表示吉祥如意,夫妻和睦,早生貴子,然后由女方送親隊伍將姑娘送往男家,離家時,向行進的后方撒麥、豆、玉米、茶葉等五種物稱為"五色糧食",以示將幸福留給父母家。新娘過門后三日不吃婆家飯,由女方送,以示父母對女兒的關懷。在新婚之夜,村里的人聚集在新人家的院內唱"宴席曲",有問有答。

東鄉族在舉行婚禮時,新郎在本家一位長輩的陪同下去女家,先要拿些禮物依次到鄰近新娘家族的長輩家拜訪,然后娶親。宴席間新郎要到廚房致謝還要順手"偷走"一件餐具,表示偷來了新娘家做飯的技巧,使新娘心靈手巧,新娘離家時由雙方德高望重者說"高比"(祝詞),互相祝賀。新郎、新娘騎馬登程后雙方的親朋在適當的地方設茶點招待,并與新郎賽馬。新娘到達男家時,歡娶的親朋齊唱"哈利",表示祝賀,唱詞由賓客們即興編唱。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