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開展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落實鄉村產業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華清學院“凝聚青春力量,共筑美麗家園”鄉村振興調研團7月13日-7月27日奔赴陜西省西安市與甘肅蘭州市、武威市開展“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調研活動。
鄉村振興政策好,走村入戶做調研
7月15日調研團在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什王村開展鄉村振興調研工作并結合政策宣講,為村民講解鄉村振興內容,普及鄉村振興知識。通過團隊調研發現,什王村居民們對鄉村振興的成果表示贊同及滿意。調研結果顯示,教育水平在近五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生態環境方面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隨后調研團成員前往西安市藍田縣葛牌鎮與政府工作人員針對異地搬遷社區與農家樂產業振興開展座談交流會,調研團成員從本地民情出發,針對移民搬遷、生態融合、產業模式等方面和鎮政府工作人員進行會談;負責人強調,近年來,葛牌鎮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搬遷政策,將山中分散的原住民集中搬遷至葛牌安置社區,并對每家每戶進行建檔立卡登記,根據實際的搬遷的難度設立補貼標準,充分利用扶持資源,保證原住民能夠放心搬,省心搬,安心搬。
調研團在甘肅省的調研活動安排在古浪縣富民新村,在富民新村的村委負責人這樣說道:“我們有能力,也有信心帶領村民們走向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打贏脫貧攻堅戰不是工作的結束,而是新征程的開始,鄉村振興的精神將永遠鐫刻于富民新村的山山水水,滋潤著這里的一草一木。徹底解決一方土地養不活一方人的情況。
調研團還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武南鎮、蘭州市城關區開展多次調研活動,共計完成調研500余份。團隊針對城市居民、農村村民兩大類人群,覆蓋老中青三代人,通過對農民、退休職工、個體工商戶、企業職工等多行業人群廣泛開展了調研活動,取得了良好的調研成果。
產業扶貧要做好,特色產業是個寶
在為期十五天的調研活動中,調研團走訪了特色產業振興示范村鎮,結合鄉村振興成果開展學習調研活動。調研團來到鄠邑區什王村戶太8號葡萄種植園,藍田縣葛牌鎮紅色旅游+農家樂產業鎮,古浪縣富民新村易地扶貧搬遷集體經濟示范村、涼州區大柳鎮特色種植西瓜小鎮等多地參觀學習。
葛牌鎮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與紅色歷史,是發展旅游民宿產業的肥沃土壤,并且當地計劃將繼續圍繞紅色文化發展民宿產業,在年底必須全部完成當地民宿改造并集中運營。目前當地旅游民宿產業已成為當地經濟第一支柱,為當地住戶每年增收10萬余元。
調研團還來到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古浪縣富民新村參觀學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村支書張書記為調研團介紹了富民新村基本情況。作為異地扶貧搬遷村,最大的問題就是保障搬遷村民收入問題,村里結合實際生態情況發展種植業、特色養殖業并引進先進農業企業,切實為農民增收。調研團在富民新村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深入學習產業振興、生態振興、異地扶貧搬遷產業發展經驗。
通過調研實踐團發展,特色產業已經成為農村發展的新形勢,特色產業的發展帶動了一大批村鎮“發家致富”,解決了農民增收問題,增加當地經濟競爭力,產業振興成果初顯。
生態環境整治好,治沙植樹永遠搞
7月20至21日實踐團前往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林場與沙生植物園進行參觀調研,實踐團在沙生植物園對本地的地質生態進行了初步的調研了解:甘肅省位于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北部與蒙古國接壤,東南西三面分別于內蒙古、寧夏、陜西、四川、青海和新疆為鄰,是中國自然地理最復雜的省區,其中又以騰格里沙漠南緣八步沙最為代表,由于此地沙化加劇,導致沙漠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前挺進,是沙暴肆虐風沙口。生態問題也是困擾武威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鄉村發展被生態所制約。
調研團在八步沙林場參觀學習生態振興工程,“時代楷模”“最美奮斗者”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的事例讓調研團深刻認識到生態建設的重要性,通過三代人4.2萬畝沙漠變綠洲的奇跡,造福了一方人,也成就了以富民新村為首的黃花灘移民搬遷工程,通過生態治理切實的服務了群眾。六老漢們的治沙之路是一場人類與自然的斗爭,而作為后生的八步沙村民更是肩負“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八步沙精神繼續不斷地朝著治沙征程不斷努力奮斗著。
企業發展調研好,村民跟著龍頭跑
為了解甘肅省武威市企業發展情況,調研團先后前往古浪縣肉羊養殖基地,富民新村越海農業基地,大柳鎮智能西瓜種植大棚,涼州熏醋研究院參觀學習,實踐隊員通過企業負責人了解到企業若要解決產業就業難題,就要堅持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以當地特色產業作為為擺脫當地產能枯竭的動力源泉,將產業培育作為脫貧攻堅根本之策,將本地的散戶集中并進一步培訓養殖銷售技術,由于集中調配,當地產品的銷售與運輸成本明顯降低,每個項目平均為當地提供約千余個就業崗位。
以大柳鎮西瓜種植大棚和涼州熏醋廠為例,隨著大力推進“一鎮一業”發展模式,全力打造西瓜種植專業鎮,全鎮累計建成日光溫室2900多座、6000多畝,其中全村95%以上的日光溫室種植戶都以種植日光溫室西瓜為主,主要以綠皮紅瓤瓜栽植為主,適當栽植黑皮紅瓤瓜和綠皮黃瓤瓜。僅日光溫室西瓜一項全村年收入900多萬元。企業發展為生態振興提供十足動力。涼州熏醋研究院依托“涼州熏醋”品牌將產業研究發展、旅游文化發展和企業生產發展相結合,打造涼州品牌,日產手工醋一噸。
下鄉實踐效果好,鄉村振興一起搞
為期15天,調研團跨越650公里,“凝聚青春力量·共筑美麗家園”鄉村振興調研團完成調查問卷500余份,途徑26個實踐點,獲得的當地負責人的一致好評,結合調研成果參觀學習成果深入分析鄉村振興發展情況,將陜西、甘肅兩省特色產業發展情況開展對比,形成有針對性的調研成果,為鄉村振興戰略貢獻青春力量。
鄉村振興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產業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寬,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正在通過切身的實踐與鍛煉幫助和引導更多青年學子了解認知當前的鄉村狀況、踴躍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結合專業特長,為鄉村振興貢獻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