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教育頻道 > 教育資訊

陜西科技大學“一顆紅心”暑期實踐團赴陜西省紅色旅游景點開展社會實踐

時間:2021-08-07 23:14:59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2021年已走過100個年頭,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紅色旅游綜合效益日益凸顯,尤其是在紅色旅游中傳承紅色基因,傳承精神譜系,已逐漸深入人心。作為時代弄潮兒的大學生更應該通過紅旅之路深入學習紅色文化內涵,并自覺擔負起弘揚紅色文化的擔當和責任。以此為初心,由吳洪曉老師和賈隴琴老師帶隊,13名成員組成的陜西科技大學教育學院“一顆紅心”實踐團經過前期一周準備后于20217月25日前赴延安和西安市內8個紅色景點對于紅色文化進行了解學習,對當地有關領導就紅色旅游發展現狀和紅色旅游對青少年的教育效果等問題進行交談,對至紅色景點參觀的游客進行現場采訪。

查閱資料準備

通過查閱資料,團隊了解到:發展紅色旅游,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紅色旅游受到高度重視,多次被寫入國家級政策文件,從04年的發展綱要,到16年的紅色旅游景區名錄,再到2020年“十四五規劃”中專門提到的“發展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可見,在新時代的今天,研究紅色旅游的傳承和發展意義重大。因此團隊通過進一步閱讀大量的相關文獻,多次開會討論,最終確定下來調研的主題:一是青少年紅色旅游文化認同研究,旨在了解紅色旅游的教育效應和探索提高青少年群體紅色文化認同的路徑;二是青少年紅色旅游偏好與行為特征研究,旨在了解紅色旅游的發展現狀和探索提升紅色旅游對青少年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團隊對即將開始的紅旅之路積極開展規劃路線、聯絡景點、制作隊服等多項準備工作。有隊員擔心實踐過程中出現暈車現象、天熱中暑現象、遭遇蚊蟲叮咬現象而備上了各種各樣的藥。

nEO_IMG_1.jpg

紅色文化學習

實踐團先后在延安寶塔山、楊家嶺、棗園、延安革命紀念館、藍天葛牌鄂豫陜蘇維埃政府紀念館、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等8處著名的紅色旅游景點進行紅色文化的深入學習,。帶隊老師強調到想要弘揚好紅色文化,自身的功夫得打的扎實,于是所到之處團隊都請了講解員專門帶領團隊成員進行學習,透過講解員的講解感受到紅色景點背后所蘊含的時代印記和偉大精神,大家紛紛表示這趟紅旅之行很有收獲。隊員分享到之前都是在課本上簡單的了解基本史實,但當真正地看到這些經過大浪淘沙而留存下來的舊址、文物時崇敬之意油然而生;隊員表示在延安革命紀念館看到新中國成立的影像時鼻頭一酸,回首所處和平富足的環境倍感珍惜。隊員說到在楊家嶺革命舊址的小山坡上參觀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等領導同志們當年住的窯洞后,腦子里將理論和實際真正的聯系了起來,是一場真實、生動的體驗。實地參觀了以上的紅色旅游景點后,也引發了隊員們的思考,有隊員就自己的切身感受說到:“延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能不能聯結到西安的大中小學課堂上,將紅色文化的魅力生動地植入到更多學生心里?”

nEO_IMG_2.jpg

實地采訪調研

學習紅色文化之余,實踐團一行人來到了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等地,與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進行接洽,圍繞延安市紅色旅游發展的現況、延安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紅色旅游營銷模式、青少年紅色文化教育如何開展等問題展開時達半小時的交流和采訪。其中,在與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領導的交談中,領導說到:“延安舉辦過一個很成功的征文比賽,這場比賽在青少年當中反響很積極,我當時是評委坐在臺下聽他們朗誦自己的作品,真的很動容。”隨后,在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領導的引薦下,實踐團來到了四八烈士陵園,館長向實踐團詳細地介紹了征文比賽的經過以及贈予 “禮贊英烈,奮進新時代”有獎征文集4本,并在扉頁寫下“講好英烈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做新時代有志青年”的美好寄語。實踐團成員還分組對景點的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進行采訪,實地了解景區中游客對紅色旅游的體驗和收獲,特別是針對不同年齡群體收集其對青少年紅色文化認同的現狀和建議,采訪后,向他們贈送小紅旗和貼紙表示感謝。

nEO_IMG_3.jpg

暑假不休假,調研在路上。至此,“一顆紅心”暑期社會實踐團在陜西省紅色旅游景點調研活動暫告段落。經過前期的參觀和采訪,團隊成員對于紅色文化感受更加具象,對此次調研主題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后續的工作也將有序、詳實地開展,實踐團成員將對采訪的錄音、拍攝的照片、收集的問卷進行整理歸類。基于實踐期間所獲的多達200余份的訪談和1000余份的問卷進行數據分析,再結合相關學術報告,對調研的主題進行深層次探索和思考。

投稿人:陜西科技大學一顆紅心實踐團成員張怡豪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