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教育頻道 > 考試資訊 > 高考資訊

激進的北大 要開始專門招收高二學生了

時間:2018-03-24 17:19:09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彥程點擊:

位于北大的北京國際數學中心,被媒體稱為“特區”。如今看起來,北大又有將面向高二招生的“數學英才班”建為另一個“特區”的想法。

  作為國內最頂尖的兩所大學,北京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和清華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在本科招生方面的改革步伐,經常呈現出你追我趕的態勢。

  于是,繼清華大學推出“丘成桐數學英才班”后,北京大學也發布了“數學英才班”的招生簡章。

  兩校都不約而同將招生觸角直接前移至高二學生群體,其中,與還面向高三應屆生招生的清華英才班不同,北大英才班僅面向高二非應屆生群體招生,顯得更為“徹底”和“激進”。

  在此前推出分析清華英才班招生文章的基礎上,今天將主要圍繞北大英才班展開分析。

  清華英才班招生簡章公布后,網上就已有質疑清華此舉是在“掐尖”的聲音出現,而從北大英才班的招生簡章里,人們其實同樣可以找到幾條質疑北大“掐尖”的理由。

  例如:

  考核時間安排在高考統考前的3月底、4月初,有提前選拔、干擾高中教學秩序的嫌疑;

  招生對象限定在高二在校生,并允許他們進行高考補報名,但這些非應屆高中畢業生并不符合各省的高考報名條件;

  通過選拔、獲得認定資格的高二學生,也將拿到北大在自主招生、綜合評價試點招生等能夠給予的最高政策優惠,即高考成績達到一本線即可被北大錄取。

  以上質疑也不難被教育部事先察覺到,然而,教育部最終仍批準北大、清華從今年啟動各自的數學英才班招生,背后肯定還蘊含著更深層的考慮。

右二為劉若川副教授,他和許晨陽一樣,只用了3年就從北大數學科學學院提前本科畢業,跟隨田剛讀碩士,隨后赴美留學,從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對這些本科便能提前畢業的數學精英而言,或許讓他們提早入學,更能讓他們盡早做出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右二為劉若川副教授,他和許晨陽一樣,只用了3年就從北大數學科學學院提前本科畢業,跟隨田剛讀碩士,隨后赴美留學,從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對這些本科便能提前畢業的數學精英而言,或許讓他們提早入學,更能讓他們盡早做出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首先,從數學學科拔尖人才培養的需求來看,確實需要從非應屆學生中,提前選拔一些富有數學研究潛質、有志于終身從事數學研究的科研苗子。

  這是因為,數學家的“黃金年齡”比其他一些學科要早,歷史上不乏年輕時就已展露過人才華的天才數學家。有“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也要求,獲獎者年齡不能超過40歲。

  對他們而言,中青年時代才是靈感不斷、攻克數學難題的好時光,一旦錯過,再做出開創性科研成果的概率將顯著下降。因此,他們希望能夠及早完成學業,進入科研領域,從而延長自己的“學術生命”,增加取得研究突破的可能性。

  其次,一些非應屆畢業的高中生也已展露才華,引起高校的注意。

  僅以較受高校認可的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為例,近年來已出現優秀學生低齡化的發展趨勢。入選2018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的60名全國佼佼者中,就有近3成(26.67%)學生并非高三應屆學生。

2018年<a href=http://m.jitongbianyaqi.com/news/shizhou/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中國</a>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里,甚至還出現了2名初中生的身影。(來源:學科競賽網)2018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里,甚至還出現了2名初中生的身影。(來源:學科競賽網)

  顯然,這就證明,數學水平并非和學習年限完全對應,如學生已通過奧賽、國外數學大賽等方式證明了自己的潛質,抱有“得天下英才而與之”想法的頂尖高校,也就難以抗拒將他們盡早招攬開始培養的念頭。

  所以,北大、清華數學院系有招生需求,再加上兩校之間存在競爭關系,只要其中一所高校有所行動,另外一所也會盡可能緊隨其后。

  最后,英才班招生制度設計上,也在盡量避免對高招錄取公平、公正性的影響。

  比如:

  除符合保送條件的學生外,此次英才班招生仍要求學生走完高考報考、錄取流程(但無須填報高考志愿),對他們的高考成績,也有一定的剛性要求;

  錄取時,北大將對學生實行單獨錄取,無須學生填報高考志愿,保證他們如果高考成績無法達到北大錄取要求,也不會被其他高校錄取,進而影響到其他考生的正常權益;

  與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等特殊類型招生一樣,北大也會按教育部相關規定,對獲得英才班招生入選資格的考生進行公示。

  通過閱讀以上分析,大家或許可以理解教育部為何允準北大、清華做此嘗試,但不可否認的是,北大僅面向高二學生招生(且招生人數或將多于清華)的做法確實有些“激進”。

  畢竟,我們很難確保,每年都有足夠數量的高二在校生能夠真的符合北大要求,借助英才班提前進入北大開始數學學習。

  而且,對照北大數學科學學院近年來每年150-200人的招生規模,如果在不擴招的前提下專門針對高二學生招收英才班學生,將直接動用學院15%-20%左右的招生計劃,進而會相應擠占自主招生、高考統招招生計劃。

  由此可以延伸出來的疑問就包括,這樣設置是否值得,以及在具體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平衡英才班和非英才班之間的差異,例如,因為英才班的存在,是否會過多擠占非英才班的教學、師資資源等。

  隨著改革的深入,北大需要用實際行動回應人們的疑問和辦班過程中出現的難題,否則,就難以對得起選上來的優質生源,也不會為后續深化改革贏得更為充分的輿論空間。

  圖中人物為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田曉菲,她就是北大上世紀80年代中期破格錄取的一名少年大學生。被北大西語系英美文學專業錄取時,她才13歲,還在天津13中讀初三。(來源:蘇州大學文學院官網)  圖中人物為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田曉菲,她就是北大上世紀80年代中期破格錄取的一名少年大學生。被北大西語系英美文學專業錄取時,她才13歲,還在天津13中讀初三。(來源:蘇州大學文學院官網)

  筆者相信,既然北大、清華的數學學科可以“破冰”開招非應屆畢業生,那么,其他基礎學科也會提出同樣的要求。

  但考慮到北大清華的影響力和此類招生的特殊性,教育部恐怕也不會在短時間內將這種“特權”普及給更多的學科。

  比較穩妥的策略還是先讓數學學科探索試點,給后續改革積累經驗。

  總之,既然開始招生了,筆者還是希望,北大、清華能珍惜手中來之不易的自主權,扎實做好第一屆招生及后續培養工作。

  社會各界也不妨給予他們改革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