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娛樂頻道 > 電視 > 綜藝導視

七問《跑男》:為何中國愛拍綜藝電影?

時間:2015-02-05 10:54:40來源:鳳凰網編輯:菜菜點擊:


無論《奔跑吧!兄弟》爭議幾何,影片票房爆紅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時光網特稿 電影制片人關雅荻還記得這樣一幕畫面,在走出《奔跑吧,兄弟》(以下簡稱:跑男)影廳時,幾個影院的工作人員邊走下樓邊討論,其中一位說:“跟《爸爸去哪兒》一樣,就是一個電視節目,純粹騙錢……”另一位哈哈大笑。多數電影從業者看到這樣的畫面,大概很難不五味雜陳。

但影院工作人員的抱怨和網絡評分的不斷走低,并未阻止觀眾源源不斷地步入影院。截止到記者發稿日,《跑男》上映5天累計票房2.6億人民幣,在國產片范疇里,這樣的掘金速度起碼能排進歷史前十。

這個畫面是如此熟悉,去年春節檔,同樣是一部綜藝節目衍生電影《爸爸去哪兒》以7億票房收官,甚至超過姜文的《讓子彈飛》,位列華語片票房第八位。今年的《跑男》正在續寫“票房神話”。和高票房相對應的是,從業者的尷尬與迷茫。很多業內人士抱怨:“越來越搞不懂觀眾的審美。”按照制片方的說法,《跑男》拍攝只用了兩星期,但其票房爆發力不僅讓《熊出沒2》票房不如預期,讓《喜羊羊7》成為系列第二差開局,也讓投資6500萬美元的安吉莉娜-朱莉導演作品《堅不可摧》首周末只拿到1540萬人民幣(246萬美元)。

綜藝電影在中國為何能票房大賣?《爸爸去哪兒》、《跑男》都是引進自韓國的綜藝節目,為何韓國人不把其拍成電影?同樣是綜藝改編電影,美國《蠢蛋搞怪秀》跟中國的《跑男》是不是一回事? 中國電影人為何熱衷把綜藝節目拍成電影?觀眾對《跑男》電影又是什么態度?電影人們看到這樣口碑與票房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又是怎樣心情?

時光網記者采訪了普通觀眾、影院經理及業內人士,深入討論有關《跑男》的這些個“為什么”,聽聽他們的吐槽、寬容和對電影產業的深深憂慮。

 

在電影之前,《跑男》綜藝在電視上有了長達半年的預熱

為什么綜藝電影能大賣?

去年賀歲檔,《爸爸去哪兒》大電影的7億票房已讓國內電影從業者們驚呆了雙眼,當時從業者鄙夷觀眾審美,吐槽這種“打開電影看電視”的消費樂趣。電影從業者甚至和電視工作者還隔空“交鋒”,但今年同樣的事件再度上演。

電視宣傳預熱半年+明星大腕兒都很拼

跟《爸爸去哪兒》的操作模式十分神似,《奔跑吧兄弟》也引進自韓國電視臺的綜藝節目,該節目從去年10月開始在浙江衛視開播,在一眾明星真人秀節目中脫穎而出,收視率超過2%,稱冠周五晚間檔。

對于看多了歌手選秀節目中“說出你的夢想”以及“賣慘”花樣的觀眾來說,《跑男》的參與明星們可謂玩得花樣新鮮心態開放,自high自黑層不出窮,很多觀眾表示,之所以喜歡看這個節目,正是因為在其中能感受到明星的情商、智商、身體素質上的個人修養和真相流露。作為2014最火的綜藝節目,“跑男效應”不僅收視率蹭蹭上竄,參與該節目的明星們人氣飆升,節目中的“撕名牌“成了新流行,甚至連明星們的節目服裝都拉動了淘寶同款,每一期節目的社交平臺話題討論也絕對領先,以“奔跑吧兄弟”為關鍵詞的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20億,討論量接近300萬。作為《跑男》綜藝的衍生品,其電影版也隨之產生,還是原班人馬,也還是調性一直地沒節操冒險競技。

電影制片人關雅荻認為,《跑男》電影上映時間經過精密計算,它是在綜藝節目到達高潮剛收官之際,嚴絲合縫地上馬大電影,而且檔期剛好和中小學生寒假相吻合。在前期長達半年的電視宣傳鋪墊下,燃起了票房的聚合爆發。(甚至可以假定《跑男》電影做了長達半年的電視宣傳,一般的華語片可沒這個宣傳資金)

同檔期對手不給力+影院排片有傾斜

上映4天票房2.6億,在今年整個賀歲檔“死氣沉沉”的局面下,《跑男》電影讓大盤又再度熱了起來,在電影產業研究者蔣勇看來,《跑男》的大賣跟綜藝節目的類型有關系,《好聲音》和《非誠勿擾》,主角是普通人,觀眾去電影院看普通人的可能性很低。但是《爸爸去哪兒》、《跑男》都是明星主演,觀眾愿意花錢看。再說《跑男》游戲、冒險、喜劇的元素多,視覺元素也比較豐富,這些都是加分項,題材本身是適合電影的。

金逸影城的謝經理也告訴記者,影院十分歡迎高票房的影片產生,《跑男》上映前后有8部新片,但具有競爭力的只有《熊出沒2》、《喜羊羊7》和《堅不可摧》。上映首日《跑男》35%的排片領跑,讓連續一周排片超過45%的《霍比特人3》驟降了20%。朱莉執導的《堅不可摧》卻因為題材本身的沉重,加上宣傳攻勢太弱,在上映首日就沒有太大作為,后期也無相應宣傳策略去挽回頹勢。《熊出沒2》和《喜羊羊7》的觀眾群相對更低齡,最終上映首周的《跑男》拿下2.29億票房,成為近期成績最好的國產片。這些“硬數據”也為它攻城略地地拿下了后續的更多排片。

電商低價競爭票,不好看?才花了9塊9

再加上電商低價電影票的助力,多個票務平臺紛紛推出9.9和19.9元的“白菜”電影票價,觀眾在票價上占得便宜的同時,也因為低價購入,一部電影價格甚至只相當于一個漢堡,有觀眾就直接表示:“當看個熱鬧,9塊9,就算不好看,反正也沒花多少錢。”

雖然該片在時光網上評分僅有4分,口碑也是一路下滑,但作為影院前線的觀察者,金逸影城的謝經理表示,很多90后觀眾還是笑得蠻開心.從去年賣座前十名的國產電影來看,多數都有喜劇元素,這很顯然已經是一種市場供需選擇,可見觀眾還是對合家歡喜劇有強烈需求。謝經理覺得,至少在2月14日前,《跑男》仍有極大的票房空間,預估能沖到5億票房。

不過在影評人“電影販”看來,《跑男》票房大賣根源還在于中國觀眾其實沒得選,他在微博寫道:“就像學校食堂大師傅廚藝不需要進步,他做得再難吃,學生也不得不買賬。‘跑男’熱賣不能單純歸咎‘人傻錢多’。當今國產電影幾乎不用面臨外來競爭,多數片方只在意宣傳力度和話題熱點,而不是影片質量,什么亂七八糟的電影都能賺錢,何必認真拍好片?相信很多觀眾并非愿意看爛片,只是走進影院確實沒有選擇的余地……封閉的市場讓觀眾水平無法提升,觀眾過度寬容導致國產電影畸形化,這是個惡性循環。”

作為“原產國”,韓國人卻沒有把《爸爸》和《跑男》節目拍成電影

為什么韓國人不拍綜藝電影?

中國收視率紅火的兩檔代表性綜藝節目皆脫胎于韓國原版,雖然同樣觀眾基礎都很好,但中國版的《跑男》卻“更進一步”,短時間搗鼓出一部衍生電影,讓收視率與電影票房掛了鉤。既然把“電視節目”拉到電影院在中國是賺錢買賣,為什么原創地的韓國人沒有想到這招呢?

市場飽和,爛電影沒有競爭力

在《奔跑吧!兄弟》中客串出演的韓國"跑男"金鐘國在接受內地媒體采訪時表示“幾年前韓國也曾說要拍《跑男》大電影,但最終沒能推進下去,這次能在中國搬上大銀幕感覺很神奇也很羨慕。”而為何這樣一部在中國3天“秒賺”2億的《奔跑吧!兄弟》在韓國卻拍不出來呢?電影市場研究者蔣勇認為,韓國的電影人還是遵從電影的操作手法,在有限的資金投入下,韓國一年制作的電影有幾十部,相對已經飽和,而且影院每周都有大量優秀作品上映,爛電影根本沒有競爭力。

簡單對比一下,中韓1月21日到1月30日10日之內上映影片情況,韓國上映新片42部,頗有競爭力的新老舊片有:《江南1970》、《國際市場》、《朝我的心臟開槍》、《今天的戀愛》、《許三觀》,《美國狙擊手》、《超能陸戰隊》、《疾速追殺》、《機械姬》、《走出荒野》、《伸冤人》、《占水師》、《博物館奇妙夜3》等13部。如果算上所有在映舊片,這一時間段韓國上映電影總數為600部

中國同一時段上映14部新片,頗具競爭力的新老舊片有《霍伯特人3》、《熊出沒2》、《喜羊羊7》、《重返20歲》、《博物館奇妙夜3》、《堅不可摧》、《第七子》和《智取威虎山》等8部。從時光網能查閱到的信息,這一時間段全北京在映影片數量為55部,其他城市只少不多,全國估算怎么也不會超過100部。簡單地講,韓國電影觀眾面臨的選擇比中國多太多,綜藝節目要進電影院面臨競爭之激烈難以想象。

一位在中國工作多年的韓國制片人和記者聊到,在得知《跑男》3天掙了2億后感到十分不解。“去年《爸爸去哪兒》大電影能獲得7億票房,當時感覺是因為親情題材原因,但《奔跑吧!兄弟》也能賣的這么好,簡直是不可思議。”

作為一位普通的韓國觀眾,這位制片人肯定地表示,不會去看都這樣一部電影,“這些內容在電視上都可以看到,我為什么要付錢去電影院看?”這位制片人反問記者,并強調韓國觀眾進影院要看的是真正的電影,他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好故事,而并非一臺綜藝節目。

記者還隨機采訪的幾位韓國觀眾,他們透露現在韓國最火的綜藝節目是《無限挑戰》,當記者問及會否觀看電影版的《無限挑戰》時,除了一位《無限挑戰》的粉絲表示,如果最后一期在大銀幕播放的話會去觀看外,其他人均表示不會進電影院觀看。

韓國沒有成功的粉絲電影

其實韓國真人秀和綜藝節目的火熱并非近幾年才開始,早在2005年前后,《Xman》和《情書》就已擁有了大批的中國粉絲。但十年過去了,《Xman》《情書》早已更新換代成如今《跑男》和《無限挑戰》等各種類型多樣的真人秀節目,但始終沒有一檔綜藝節目被搬上大銀幕。“要知道這種大電影在韓國是沒有太大市場的,這種電影依靠的都是粉絲效應,而在韓國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成功的粉絲電影”,從事中韓影視文化交流工作多年的張小姐舉例向記者說明。

2010年-2012年間Super junior、Beast、Infinite三個韓國偶像組合都曾推出了各自的演唱會3D大電影,但獲得票房最高的《Infinite演唱會3D》僅YOU 不到4萬觀影人次。就連有著韓國音樂教父、韓國邁克爾-杰克遜之稱的徐太志的演唱會電影《徐太志2008演唱會》在2010年上映也僅動員了不到2萬觀眾。2012年韓國最大的娛樂經紀公司SM推出匯聚旗下所有藝人的紀錄電影《這就是我》也只有3萬多觀眾捧場。

真人秀電影會擾亂市場

韓國制片人表示“因為粉絲群的存在,或許在韓國將來會有人把綜藝節目搬上大銀幕,但票房也不會比那些歌星演唱會電影好,更不可能獲得很多排片量”。

在韓國大型電影制片公司的銀幕壟斷問題飽受抨擊的當下,就連《鳴梁海戰》《奪寶聯盟》《雙面君王》這些口碑上佳的影片,都可能因占太多銀幕成為眾矢之的,更何況一臺搬上大銀幕的綜藝節目。“如果一部真人秀電影在韓國搶占到三成銀幕數,韓國電影人們首先就會站出來抗議的,他們會覺得這是擾亂電影市場,并且會對本土電影造成不好的影響”,某韓國制片人如是說。

而對于國內很多片方以超低票價進行促銷,韓國制片人表示,在韓國這屬于惡性競爭,這樣做的電影公司是無法在業界生存的。雖然在韓國也有電影票的促銷活動,但大多是電影院和觀眾之間的互動,電商售票平臺和片方很少參與。

 

《跑男》電影拍攝周期極短,完全不是一部電影的操作態度

為什么中國人愛拍綜藝電影?

綜藝節目拍成電影在中國也并非總能大賣,只是《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兒》的商業成功太過“扎眼”。在這之前,《中國好聲音》、《快樂男聲》、《我們約會吧》都翻拍過電影,但幾乎都成了炮灰。但“跑男”和“爸爸”的成功,還是讓更多綜藝節目蠢蠢欲動,想撈“綜藝電影熱”一杯羹。總而言之,電視人將綜藝節目推向大銀幕,除賺快錢,最大的訴求是提高節目影響力,從而提升電視臺品牌;而對于電影人來講,估計就是賺錢了。

 先天優勢:拍攝周期短,來錢快

相較電影大片動輒拍攝一年半載、小片也要花費數月的周期看,在時間幾乎等同于金錢的當下電影圈,綜藝節目拍攝大電影占足先天優勢。以《爸爸去哪兒》和《跑男》為例,《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節目2013年12月27日結束,電影于2014年1月31日公映,前后間隔一個月。《跑男》接檔速度更快,節目1月16日收官,電影版1月30日上映,前后僅隔半月。

據制片人李亞平透露,最初電影計劃上映的時間更早,考慮到市場發行需要,本想1月16日《跑男》收官后,下一個周五(1月23日)就推出電影版,做到無縫銜接,但由于制作時間關系,未能成型。李亞平明確表示:大年初一這個時間,“基本上沒有考慮過”。

事實上,制作方完全了解綜藝節目電影版之于觀眾的意義——它本質上是一檔付費的電視節目,是一檔熱播綜藝節目的“最后一期”,“趁熱打鐵”是必須的。而對《爸爸去哪兒》、《跑男》這種級別的電視節目來講,已經在受眾中產生足夠影響,“收視連續破3、穩居同期綜藝節目榜首”就是制作方手握的最大王牌,“最后一期”電影版只不過是載體和終端變了,即使拿到網絡上付費點播,也會有觀眾買單,但不會有這么高的收益。所以像“跑男”這種制作周期短(演員拍攝6天)、圈錢快(目前票房已達2.6億)的電影,哪個制作方會拒絕?

經驗教訓:《爸爸》與《好聲音》不同的示范效應

與《跑男》和《爸爸去哪兒》豪的電影票房相比,同樣收視爆表的《中國好聲音》電影版則像放了一顆啞彈,黯淡而終。制作者們也在總結經驗教訓。舞美師舉例,此前天娛已經做過太多嘗試,給快男選手拍電影《樂火男孩》,綜藝節目《我們約會吧》電影版,但都失敗了,倒是《快樂大本營之快樂到家》票房過億,讓電視人看到商業成功的苗頭。  舞美師說:“熱播綜藝節目拍電影的關鍵不是重新編故事,而是要延續節目的內容和精髓,從而在電影中延續觀眾的感情。如果讓‘跑男’7個嘉賓演一個完全跟節目一點關系都沒有的電影,票房也會很慘。《中國好聲音》電影的失敗原因也在于此,況且‘好聲音’火的是節目,而不是學員,先天條件更差。如果把‘好聲音’決賽搬到電影院,票房也不會差。”

舞美師分析,“不要小看現象級綜藝節目的制作難度和影響力,電視節目是普羅大眾的,并且免費,只有達到非常高的級別,甚至滿足絕大部分觀眾的口味,才可能走紅。而電影還有可能通過營銷,忽悠充滿好奇心的觀眾走進影院看爛片,但對電視來說,如果不好看,觀眾一期就棄掉。”

縱觀近幾年走紅的綜藝節目,能達到現象級的也沒幾檔。對綜藝節目轉化大電影來說,“節目收視率不到3點的,基本都懸”。李亞平早前也透露,最初曾想把《爸爸回來了》、《十二道鋒味》搬上大銀幕,但最后基于節目題材和影響力等作罷,最終決定把“跑男”拍成電影也是經過猶豫的,“節目在播出前兩期時都還覺得這和一個成熟的節目有距離”。而上述種種“條件”也意味著——想要簡單把一檔綜藝節目搬上大銀幕賺快錢,并不太容易,雖然它的制作的確很簡易。

長遠構想:在好IP難求的時代,擴大產業鏈效應

此外,電視人熱衷將綜藝節目拍成電影也是基于大環境,在一個好IP難求的時代,碰上一塊肥肉,誰都想分一杯羹,每個節目組、每個制作方都會千方百計地想把產業鏈拉長一點。

以電視臺為例,目前較為單一的收入還是廣告,但真正能靠廣告盈利的也僅限央視、湖南衛視等幾家。而《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則給予電視臺走產業化道路提供一個不錯的范本,集中做好一兩個IP,繼而拍電影、開發游戲,激活運轉整個鏈條。

舞美師說:“以后看到《爸爸去哪兒》,大家自然想到是湖南衛視的;看到《萬萬沒想到》,會說是優酷的。但湖南衛視那時也許就不只是一家電視臺,是全產業鏈;而優酷也不單單有視頻,還拍電影、電視劇、做游戲。即把一個IP做火后,所有都圍繞這個IP去衍生。而全產業鏈被打通后,通過品牌吸引的人氣和流量遲早也都會變現。況且,通過大電影將一檔節目影響力提升,會讓電視臺品牌增值,那第二年招商時其節目冠名費自然提高,而這些環環相扣的附加值,或許才是電視臺和制作方們更看重的。”

 

即使是綜藝節目的粉絲,也很難給出《跑男》電影好評

觀眾覺得跑男好不好看?

雖然,《跑男》票房一路狂飆,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片在時光網上的評分僅為4分,豆瓣評分3.3。即使在普通觀眾較多的萬達電影官網,喜歡率61%也是在映熱門電影中排名倒數第二。電影觀眾和影迷普遍對該片表達不滿,即使是綜藝節目的粉絲,在看了電影之后也有表示上當的。

“還不如綜藝節目本身好看”

時光網記者采訪了兩位中學生,她們可以稱得上是“跑男”一大類觀眾群體的典型代表,平時都是《跑男》綜藝節目的鐵桿粉,有任何關于這檔節目的消息都十分關注。當初影片剛宣布上映消息時她們都非常激動,嚷嚷著一定要去影院捧場。

放寒假第一天,她們就通過網絡購票沖進了影院,觀看的過程中,一開始很興奮,該笑的地方也笑了,但接下來卻發現電影越來越水,而且預告片里提到的內容根本沒有呈現,海報和電影更是一點關聯都沒有,最后電影落幕,她們也落了一肚子氣,感覺還不如原版綜藝節目好看。

這兩位中學生的反應,折射了一大批主流觀眾的感受。事實上,從時光網、格瓦拉生活網、貓眼電影以及微博、百度指數等領域的綜合評論來看,批評“跑男”品質和誠意的聲音并不少,主要的槽點集中于兩方面:影片粗制濫造、水準太低,完全不像一部電影;整部電影與預告片沒半毛錢關系,之前宣傳的叢林游戲、槍戰等橋段,壓根沒出現,讓很多觀眾有上當受騙之感。

有觀眾表示抱著一種“大不了在影院看場綜藝節目"的心態,結果還是被該片的“沒誠意”嚇到了——劇情幼稚、游戲單薄,連《跑男》原生綜藝節目的品質都達不到。

“心疼那些花心血認真拍電影的導演”

一些自稱是“跑男”電視節目鐵桿粉絲的影迷,對這部電影表達了憤怒和憂患,“不管它最后票房有多么好、話題炒的有多么的熱,它都是中國當今電影市場上的一顆毒瘤,是中國粉絲效應催生出的畸形兒”“真心疼那些花心血認真拍電影的導演”“求你們別再污染大銀幕了好嗎?”“這種電影的副標題就是‘論中國電影為什么被日韓印泰甩幾百條街’”。

有趣的是,這些槽點也被網友們編成了各式各樣的冷笑話,比如:“我旁邊的同事嚷嚷著一定要去看首映,我瞬間就看透了他的層次,工作水平,價值觀,人生觀”“突然好想看IMAX版的《新聞聯播》”

當然,也不乏有一些普通觀眾對“跑男”表示滿意,他們認為這樣的電影本來就不應該抱太高的期望值,也不需要用看電影的心態去看,反正只要能看到自己喜歡的節目和明星,圖個樂子,放松放松,還能和親朋好友一起坐在舒適的影廳里放聲大笑,挺好的,值回票價。

 

綜藝電影的賣座也給投資人帶來了不良“啟示”

電影人對此心情如何?

高票房低口碑電影層出不窮,市場在這些年頻頻給電影從業者們“打臉”,雖然不免聽到電影創作者們吐槽“觀眾審美低”,但真的就僅僅是這樣嗎?面對《跑男》這部段時間拍就的“綜藝節目”給市場帶來的沖擊,相信不少從業者都難免感到尷尬。

恐影響資本驅動方向

電影產業研究者蔣勇憂慮于,長期炮制這樣的電影,對電影行業是致命的危害,香港電影其實就是這么完蛋的,他們當初是不斷跟風,直到拍爛一個題材為止,而我們是比他們的狀況還糟糕,因為我們甚至連電影都不是。

“最值得譴責的并不是它撈快錢,而是它撈快錢的這種方式會讓人去學,這樣會出來更多的爛片,如果大量的資金都去拍這樣的爛片,像《狼圖騰》這樣的電影,以后就沒人會去投,甚至連有完整劇情的爆米花電影都不會有人投。”蔣勇對此憂心忡忡。

也有從業者認為,有情懷的電影人其實不少,但是他們拿不到投資。聰明的投資人會知道,這是一個特例,很多綜藝節目其實不具備這個改編基礎,但資本的逐利性和電影文化的屬性對抗上會占上風,于是大量資源投到這種項目里去。

電影制片人關雅荻表示,他并不反對綜藝電影賣得好,熱鬧市場才能出現新的可能性,生態才能更豐富和多樣化。但他也強調,這并不代表對該片創作本身的肯定。票房火爆所帶來的啟發是要好好拍電影,而不是什么熱就蜂擁而上。他舉徐崢和寧浩為例,票房爆了人家也還在審慎地拍電影,從沒想過要隨便拍拍胡亂騙錢。

電影人對電影要有敬畏之心

當然,關雅荻也認為,主流電影,或者說市場上占大多數的娛樂電影產品永遠都是市場主流投資所追隨的。主流娛樂電影主要目的就是滿足大眾消遣,這個無需爭議。《跑男》大電影自然有其合理性。只是電影,顯然生來不只是為了賺錢。很多人都忘記了這一點。

用主流電影賺到的錢,繼續去投資怎樣的電影?一方面大部分投資依然繼續流向主流電影。另一方面,要有足夠的資金和精力投向那些真正有創作才華的電影人和有著獨特魅力的電影作品。因為一個豐富多樣的市場可能性,才是一個健康生態系統能延續下去的前提。

在他看來,每一個從事商業主流電影的投資人、電影人,身上或多或少都肩負著對電影行業的一絲敬畏,“如果這一絲敬畏都沒有,所剩下的只有對利潤回報赤裸裸的追求,我只能說,你入錯行了,其實很多行業都比電影行業更賺錢,這樣的人真沒必要來選擇投資做電影。”

瞎胡鬧不看重自己,是電影行業自己作死

華星UME影院經理劉暉也直接表示,在效益方面,作為影院方確實無話可說,因為誰都希望有票房高的電影出現。不過在她眼里,《跑男》和《爸爸》大電影一樣是這兩年火爆的真人秀節目的順應而為。劉暉表示,影片到底好不好,觀眾評分很能說明問題,“該片的觀眾以年輕學生為主,明星效應,關注度高,這個群體其實并沒有把它當作一個電影來看,就是看個熱鬧。”

“春節檔圖個熱鬧應景上映幾部沒問題,但如果把這種電影作為低投入高回報的一種投機行為,對電影行業本身是一種傷害,因為根本不是認真拍電影,電影是高科技聲光畫的綜合藝術,是有一定技術含量和美學體現的,它原本在觀眾心中是有一定權威感的藝術。”

一面是電影人不好好拍電影,一面是電商惡意競爭電影票價互相比低,讓電影的市場價值等同于一個漢堡,完全擾亂正常市場秩序,觀眾對電影的態度也越來越覺得沒所謂。劉暉說:“之所以會有今天這樣的場面出現,是電影人瞎胡鬧不看重自己,自己作死的典型。”

其他電影人觀點

@他回精神病院了(導演高群書)

現在的電影市場很像八十年代鄉鎮企業蓬勃興起至泛濫和九十年代初俄羅斯市場被中國假貨充斥的時代,是社會變革的必然過程,市場嗷嗷待哺,必然就有人用最廉價最迅速的劣質品去搶占,但過幾年,市場就會成熟,人們進入理性消費時期,優質產品就會干死廉價產品。所以,表著急。

@何爺微博(導演何平)

我致敬所有制片人為中國電影的市場所作努力,盡管他們投放到市場中的產品并不一定都是電影,因為這些公司要為財報工作,滿足上市公司的需要。為股民給予支持。但同時希望他們賺了錢也給實驗電影與文藝片更多的關懷。必定人文精神堅持需要資本力量,這不是乞討,是共同的責任!

 

美國綜藝衍生電影《蠢蛋搞怪秀》也有著極高的人氣

Bonus:《蠢蛋搞怪秀》和《跑男》是一回事嗎?

在力挺《跑男》這樣的綜藝電影時,很多人總愛拿同為綜藝衍生的美國電影《蠢到搞怪秀》來說事兒。電影市場研究專家蔣勇認為,拿《跑男》去和《蠢蛋搞怪秀》《周六夜現場》等美國綜藝大電影類比,基本是無稽之談,因為兩者壓根不是一回事兒。(注:以下采訪內容為蔣勇口述,時光網記者組采訪整理)

《蠢蛋》是R級電影,不是合家歡

《蠢蛋搞怪秀》在美國是MTV的付費電視節目,觀眾群主要是成人和中產階級,兒童、老人或者收入一般的階層不太容易看到,這樣就阻隔了一大批普通觀眾。而且國外的觀眾相對成熟,它分得清電影和電視的區別,在電視上就看得到的內容,為什么要去電影院看呢?包括美國的電影明星和電視明星也有很明顯的區分,對電影明星來說,你想看我的臉,就必須買票去電影院。而且《蠢蛋搞怪秀》是R級電影,它本身的定位就不是合家歡。

中國電影觀眾的構成和素質完全不同,《跑男》的觀眾主要是中學生為主,這批觀眾首先不成熟,只是跟著八卦去追星,所以他們其實不是常規的電影觀眾,而只是電視觀眾。但他們會很積極地去買票支持,而且他們也會撬動家人、朋友跟著他們一起去,所以他們的市場基礎是很大的。

《蠢蛋》按照電影規格制作,不是水貨

《蠢蛋搞怪秀》雖然是由綜藝節目派生出來的電影,它的第一部制作成本也不高,只有幾百萬美金,但是看過的人都明白,它的拍攝難度是很大的,有很多危險動作,需要大批特技人員才能完成,絲毫不亞于電影的制作難度,哪怕是成龍的成家班也不一定搞得定。它是按標準的電影拍攝標準、流程、水準來制作的,根本不是一臺電視節目可以比擬的。

而《跑男》是花了幾天就拍完了,它是按電視的制作規模來完成的,手法和標準上有天壤之別,花費的心血、誠意也截然不同。

是獨立的電影產品,不僅靠電視節目人氣

《跑男》是極度依靠電視節目拉動的人氣和口碑作為市場基礎。而《蠢蛋搞怪秀》的電視節目早在2002年就停播了,但是它的電影版還拍了三部續集,最后一部還是3D的,成本達到了2000萬美金,就算不依靠電視節目的宣傳效果,它還是能成為獨立存在的電影產品。我就不信,假如《跑男》的電視節目停播了,過幾年它的電影版還會有人看嗎?

所以實質上,《跑男》和《蠢蛋搞怪秀》完全不是一種東西,各個層面都完全不同,在觀眾中的反響也不一樣,影迷給《蠢蛋搞怪秀》打7分,給《跑男》只能打3分,《跑男》如果拿《蠢蛋搞怪秀》來類比,那只是給自己臉上貼金。

其實綜藝節目改拍大電影,并不是問題,令人詬病的是拍攝的態度、手法和誠意,假如《跑男》也能像拍一部真正的電影一樣,認真地寫故事、編橋段、取景、拍攝、制作,前后能花上半年時間來認真打磨,那也無從詬病。但現在只是拍了一集電視節目,卻拿到大銀幕上去當做電影放,怎么行?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