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A股市場發展演繹路徑顯示出主流資金喜歡從政策導向中尋找潛力股。“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的經濟政策新導向出現在媒體后,“供給側改革”迅速成為主流資金關注的焦點,有可能成為新的選股邏輯。
目前我國經濟存在突出的結構性問題,比如在紡織服裝領域,一方面,普通紡織服裝銷售價格持續走低;另一方面,高端紡織服裝品牌奇貴。在衛生陶瓷領域,一方面,民族大眾品牌衛生陶瓷產品產能過剩;另一方面,五一、國慶假期,我國居民遠赴日本瘋狂搶購衛生陶瓷產品。這說明市場需求旺盛,但在供給端缺乏能夠提供讓需求方滿意的高品質產品。
為積極改變突出的結構性問題,釋放我國經濟增長潛能,“供給側改革”的政策思路應運而生。其實,如此的政策思路在近年來已經開始落實,比如近兩年來一直成為輿論焦點的“一帶一路”等走出去戰略,就是“供給側改革”在經濟領域的具體措施。“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在于兩點,一是消化過剩產能,走出去或者鼓勵并購,讓競爭充分的產能出清,使得相關領域龍頭企業能夠享受到品牌溢價效應;二是提升制造業水平,讓閑置的生產線充分運轉,這與近些年提及的智能制造等政策思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智能制造更多強調的是減少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沖擊,而提升制造業水平更多強調的是產品品質,讓跑到海外的需求潛能在國內市場充分釋放,從而改善當前傳統制造業的產業周期。
隨著供給側結構改革思路的明朗化,我國傳統制造業產業周期預期有望積極改善。因為供給側結構改革,不僅可以通過淘汰落后產能,讓缺乏競爭優勢的小企業、落后產能紛紛退出,讓優質企業以及先進生產線產能使用率提高。而且還可以提升品牌價值,通過品質、品牌溢價使得傳統產業的優質企業獲得更高盈利能力,產生良好的示范效應,賦予優質企業在行業內強有力的話語權。這無疑有利于傳統產業優質企業產能使用率提升,進而緩解傳統產業周期對相關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估值坐標的束縛。
有兩類個股可能受到市場主流資金關注。
一是化工等強周期性個股。隨著供給側結構改革政策思路的落實,化工、鋼鐵等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能,使得相當多的落后產能關停并轉。這不僅有利于龍頭上市公司市場占有率提升,而且還因為小企業、落后產能的退出,導致市場供給減少,產品供求關系迅速扭轉,對相關產品價格的穩定甚至提升帶來積極能量。這就是近期鋼鐵股反復活躍的直接誘因之一。而化纖股的變化尚未充分體現出來,不過,PTA(4658, -4.00, -0.09%)等化纖上游產品的價格已經開始復蘇。與此同時,投資者對化學原料藥、精細化工、紡織印染等品種也可積極跟蹤,他們也面臨著落后產能淘汰等題材催化劑。
二是品牌類傳統產業股可能獲得較高估值溢價。從國內居民在海外搶購馬桶蓋、奶粉、嬰幼兒服裝等現象可以看出,這些事關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旺盛,是我國經濟增長的潛能所在。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思路落實后,會有更多的品牌脫穎而出,如同格力空調等家電制造業已成為全球消費者首選品牌之一那樣,未來在紡織服裝、嬰幼兒用品、戶外服飾等領域也會擁有類似格力這樣的國際品牌,此類產業的優秀上市公司值得跟蹤。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