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科技頻道 > 數碼天地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診脈A股市場新生態

時間:2015-11-21 09:29:3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薛應霞點擊: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全面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2016年,我國將進入“十三五”發展時期,中國經濟轉型有望提速。在經歷了六七月間異常波動,防范住了系統性風險之后,我國股市發展生態也在重構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由證券日報社主辦,以“新趨勢、新動力、新生態”為主題的第十一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于11月20日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召開。監管部門領導、經濟學家、金融機構高管、上市公司負責人等,圍繞年會主題展開了討論,部分“新供給經濟學”代表人物的演講成為本屆年會的一大亮點。

   “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發展同樣依賴于實體經濟的基石。”經濟日報社副社長林躍然在致年會開幕辭時指出,當前經濟發展的速度雖然破“7”,但經濟發展質量上了一個臺階。宏觀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即使增速有高有低也屬于正常現象,不必大驚小怪也不必驚慌失措。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進一步加快,新動力正在孕育,積極因素不斷積累,我國經濟邁向中高端的基礎更加扎實。我們既要胸懷憂患意識又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相信中國經濟將會步入更加穩健更有質量更有持續的發展新階段。

   證券日報社總編輯陳劍夫在致歡迎辭時表示,如大家所知,今年市場發生了一輪過山車式的快速上漲和快速回調,經由政府之手的強力干預,目前市場已經企穩走向正常軌道。這輪波動既反映了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復雜性、市場化和法制化改革的艱巨性,也反映了資本市場自身的脆弱性。一個大起大落的市場不僅承受不起作為經濟發動機和增加居民財產收入的載體之重,甚至可能引發金融業系統性風險乃至社會風險,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充分反思并總結經驗教訓,將為進一步推進改革塑造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市場提供充分借鑒。我們需要一輪新的牛市來推動經濟發展。中國經濟在深化改革和全面轉型邁向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進程中很有可能造就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而牛市效應也會反哺實體經濟,這是一個正循環。

   “財稅改革作為全面改革的重頭戲和開場鑼鼓現在已經表露出了與中央要求的時間表不相匹配的跡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尖銳地指出,中央明確要求,財稅改革的重點和基本的事情要在2016年做出來,現在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進入2016年,而營改增全覆蓋、資源稅、消費稅、環境稅、房地產稅和個人所得稅的改革進程卻與中央的時間表不匹配。他強調,社會上方方面面都應該積極參加到對于改革推進的互動中間來,按照現在決策層非常認可的把體制內外多種智庫的思想貢獻合在一起來共同討論怎么面對困難和挑戰,去化解已經看得清楚的不匹配問題,而實現攻堅克難。

   “放松供給約束。”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就推動供給側結構化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中國經濟存在三大供給約束,使經濟不能自由的前行。供給側結構化改革需要打破這三個約束:一是降低高融資成本約束。策略是降準降息減少金融抑制,讓錢的成本降下來;二是減稅。假設明年減稅3萬億元的話,可以直接降低企業成本刺激投資,可以直接提高消費者的收入刺激消費,那么,中國的經濟增速就不會降下來。減掉的稅收可以通過增發國債吸納社會閑置資本來彌補財政缺口;三是放松高行政成本的約束。降稅、降融資成本、減少行政成本的約束給企業減負是刺激經濟恢復增長動力的最短期有效的措施。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認為,最近幾年像信息、文化、養老、體育、健康、旅游等個性化的多樣性的消費熱點正在形成。通過新的消費熱點來拉動新的投資,調整投資結構和產業結構,這些新的消費熱點正在彌補傳統的住房和汽車消費的下滑,過去兩年里消費成了支撐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力量。另外,發展普惠金融、消費金融可以促進消費。居民的財富杠桿比例是比較低的,現在去杠桿化有點不合時宜,新供給學派的人講到要增加杠桿發債擴大財政赤字。另外,現在居民也在加杠桿,50多萬億元的儲蓄存款,但是按揭貸款、負債只有十幾萬億元,負債率是很低的,有很大的潛力。應該通過發展消費金融促進消費對經濟的支撐作用。

   “這次股市大漲大跌劇烈波動反映了什么問題?我概括為證券市場三大關鍵專業能力建設的不足,一是價值創造、財富創造能力,二是價值發現即正確定價能力,三是管控系統性風險的能力。”上海證券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胡汝銀說。


   胡汝銀認為,我們面臨著兩個中國之命運,一個原始博傻投機的中國和一個審慎、專業、理性投資的中國,打造領先的金融強國必須發展審慎、專業、理性投資的中國,因此需要資本市場的全面轉型升級。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表示,最近加大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已經上升到最高的決策,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時強調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也表示“十三五”貫徹了新供給經濟學的思想。黃劍輝認為,“十三五”規劃形成了宏觀經濟分析框架,通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思想來改革制度法制,使之作用于經濟發展的供給端和需求端,創造新供給和釋放新需求的目標。

   “建議加大創業板的供給,加快發行節奏,目前創業板的市值只占深圳市場的10%,這個比重遠遠不夠。”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研究所所長何杰還提出了加快轉板試點、引導規模較大的創新性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的建議。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認為,將來中國的發展要靠消費者,我們要保證消費的長期健康發展,這對穩定整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都至關重要。

   “關于2016年降準降息,我們現在的判斷,降息的次數明顯減少,降準的次數不會少于今年。”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對明年降準的判斷有三個理由:一是準備金率總體處于比較高的位置,二是需要用降準對沖外匯賬款的減少,三是穩增長需要數量型工具。

   “鉆石底亮晶晶,地球頂沉甸甸,嬰兒底抱緊緊,3000點是將來的地平線。”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用四句話概括了他對A股市場的綜合判斷。他認為,中國股市將從“嬰兒底”進入慢牛狀態。

   新華環球財經主持人李丹主持了上午的開幕式和主題演講。

   下午共設三個分論壇。在首先舉行的“金融:互聯網重塑價值鏈”論壇上,業界精英認為,“互聯網+”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席卷各個領域,金融業同樣主動加入這場潮流中。他們認為,金融的本質是風險的管控,在這個大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聯網重塑金融的新生態、新格局、新價值,是基金、銀行、券商、保險、信托、期貨及新生金融形態面臨的嚴峻現實。在守正與出奇、探索與創新中,金融的價值鏈必將重構。

   在隨后舉行的“產業:創新驅動轉型”論壇上,上市公司代表就驅動上市公司的成長動力、創新與轉型的方向等問題進行了激烈碰撞。

   在最后舉行的“市場:重構新牛市”論壇上,機構代表就A股市場進行了分析討論。他們認為,資本市場的起伏與宏觀經濟息息相關,伴隨著中國經濟“新常態”正在形成的過程,也恰是中國股市尋找新動力的過程。在此背景下,備受關注的中國資本市場也出現一系列新特點、新變化,一種新生態正逐步形成。

   經濟日報副總編輯鄭慶東、人民日報海外版前總編輯詹國樞、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研究員黃運成、北京上市公司協會秘書長愛新覺羅·恒林、證券日報社社長謝鎮江、中經傳媒集團副總經理王路等出席了年會頒獎典禮。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